《联合早报》 10月22日 15:48
北方罕见强降雨影响秋粮收成,国内粮食供应面临挑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北方地区遭遇了自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累计降水量最大的雨季,给玉米等秋粮的收获和储存带来了严峻挑战。河南、山东等玉米主产省份的作物面临霉变风险,已收割部分也因潮湿天气品质受损。与此同时,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导致进口量骤减,中国对国内粮食供应的依赖性增强。咨询公司指出,中国当前几乎没有缓冲空间来应对潜在的减产,秋粮收获进度仅完成约七成,整体影响尚待评估,农民为避免损失正争相出售玉米,导致价格下跌。

🌽 **罕见强降雨致秋粮受损:** 中国北方地区遭遇了1961年以来最长、最强降雨季,导致河南、山东等玉米主产区收获工作中断,已收割的玉米存在霉变风险,未收割的作物也因积水过多面临减产。这不仅影响了玉米作为饲料和加工原料的供应,也波及大豆、花生等其他秋粮作物。

📉 **进口锐减与国内供应压力:** 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导致中国玉米进口量大幅下降(今年迄今暴跌93%),迫使中国更加依赖国内产量。在气候变化导致天气日益不可预测的背景下,这种高度依赖国内生产的策略加剧了粮食供应的脆弱性。

💰 **农民出售潮与价格下跌:** 为规避玉米品质进一步恶化和储存风险,农民争相出售新收割的玉米,而非等待储存。这一现象导致市场供应量暂时增加,对玉米价格造成下行压力,例如河南地区玉米价格本月已下跌超过3%。

⚠️ **粮食安全缓冲空间不足:** 咨询公司报告指出,中国当前几乎没有抵御减产的缓冲空间。随着秋粮收获进度仅完成七成,潮湿多雨天气对产量和品质的全面影响仍在评估中,粮食供应安全面临不确定性。

中国北方地区遭遇罕见强降雨,今年华北雨季持续时间和累计降水量双双为1961年以来之最,导致收获工作中断,田间作物霉变。中美贸易关系紧张、进口量骤减,也为中国粮食供应带来压力。

据彭博社星期三(10月22日)报道,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河南、山东等玉米主产省份经历6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降雨量最大的雨季。北方地区玉米产量至少占全国总产量的30%,但一些田地因积水过多而无法收割,已收割的玉米也存在发霉的风险。

中国主要将玉米用作饲料,也用于加工零食,在生产乙醇时也用于混合燃料。为保障粮食安全,中国正减少从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采购玉米,对国内玉米产量依赖程度也日益加深。

在气候变化导致天气日益难测的背景下,上述策略也带来粮食供应的脆弱性。中国今年迄今玉米进口量暴跌93%,至区区不足100万吨。

咨询公司Sitonia在报告中表示:“(中国)当前几乎不存在抵御减产的缓冲空间。”

农民争相出售新收割的玉米,而非入库储存坐待作为品质恶化。这种现象导致价格承压,河南地区的玉米价格本月已下跌超过3%。

除玉米外,大豆、花生等其他作物也同样受到影响。中国秋粮收获进度仅完成约七成,潮湿多雨天气对产量与品质的全面影响尚待评估。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国北方 强降雨 秋粮 玉米 粮食安全 中美贸易 气候变化 物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