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汽车本质上是一种消耗品和交通工具,其附加价值常被过度解读。作者以“车震”和“方便”为例,探讨了汽车的实际效用。在“车震”方面,作者认为其对提升恋爱成功率的作用甚微,且体验不如房间。在“方便”方面,作者指出,虽然出发便利,但考虑到目的地停车难和费用,打车或地铁可能更优。文章详细列举了养车的各项开销,包括停车费、油费(含税)、车船税、保险、维修保养、高速费、验车费、上牌费、购置税以及交通罚款,强调汽车是一项持续的经济负担,并建议在城市公共交通便利的情况下谨慎购车,而在公共交通不发达地区则应考虑购车。
🚗 汽车的本质是消耗品和交通工具:文章强调,应理性看待汽车,其核心功能是代步,而非浪漫或身份象征。任何附加在车身上的额外价值,如“车震”能否提升恋爱成功率,作者认为作用微乎其微,甚至不如在固定场所体验好,且可能涉及法律边缘。
🅿️ 实际便利性需综合考量:虽然汽车出发时看似方便,但作者指出,在许多城市,目的地停车难、停车费用高昂(如每月高达数百甚至上千元)是普遍问题,这使得在公共交通便利的地区,打车或地铁反而可能更省时省力。
💰 养车成本高昂且多样:文章详细罗列了汽车的各项隐性及显性成本,包括但不限于:高昂的停车费、油费(其中包含大量税费)、车船税、保险费、维修保养费、高速公路通行费、验车费、上牌费、购置税以及可能产生的交通罚款。这些费用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持续性支出。
💡 购车决策应基于实际需求:作者建议,如果生活在城市且公共交通发达,购车并非必需,甚至可能带来不便和经济压力。然而,对于居住在农村或公共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汽车的优势则非常明显,能显著提升生活便利度。
首先确定一个原则: ** 车是交通工具是消耗品 ,其它的任何附加在车身上的都是幻想
有人聊到的问题:
一、车震
能不能提高相亲或者泡妞成功率:不能,顶多算是个微加分项
车震爽不爽:不爽,不如房间。能跟你车震的也能跟你开房。不能跟你车震的都在违法的边缘。
二、方便出发是方便了,但是算上目的地停车情况,真不如打车或地铁方便。
优点:
在公共交通不方便的地方有极大的优势。自驾游、露营方便。当然也可以租车给家庭特别是有孩子的,一个安全的可靠的交通感觉。
缺点:
停车费巨贵( LZ 小区每月 500 元,公司每月 1800 元)。而且目的地停车一般都很让人心烦,很多商场、医院之类的公共场所转半天找不到停车位,有些很多地方压根就没有停车场。
油钱(常年累月算下来真不想开车了),而油钱里面一半是税。
车船税+保险。平均每年约 2000 ~ 5000 左右。
维修保养。平均每年约 1000 左右(大小保养+小毛病维修换件之类的)。
高速费。我个人情况平均每年 2000 元左右。
验车检车。费用不算贵,但是要花时间而且检完成一堆毛病也很烦。其它:上牌费用 + 购置税(约 10%),10 万的车约 1 万的税
交通罚款 ( LZ 平均每年 1000 元左右,99%是不按规定停车)
总结:车真的很费钱。不差钱的随便买。
如果你在城市,并且交通地铁公交打车便利的地方,不推荐买车。
如果你在农村,或者偏远地区,公共交通不方便的地方,推荐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