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网安局官方社媒账号披露了一起非法售卖艺人个人信息案。嫌疑人吴某热衷于追星,一次购买某艺人航班信息并成功见到爱豆后,发现了其中商机,于是主动联系罗某、易某,多次购买明星的身份证、飞机航班、高铁班次等个人信息再通过网络平台出售给他人获利。现罗某、易某、吴某都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从为追星购买艺人的个人信息,到为牟利贩卖艺人的个人信息,吴某的行为侵犯了艺人的个人隐私权,触犯了法律红线,受到法律严惩是咎由自取。但更应该受到关注的,是吴某的上家罗某、易某的身份,以及他们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
知晓此类信息的,通常是与订票流程相关的机构。如果是订机票,会涉及航空公司、在线订票平台、机票代理公司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泄露乘客信息。对于高铁票,如果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行程信息也存在泄露可能。
环节越多,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前,就有不少人反映在购买机票后很快收到打着航班取消需退费名义的诈骗电话,诈骗分子可以准确说出乘机人的身份证号码、航班信息等关键信息。吴某贩卖艺人个人信息案也是如此,他的上家罗某、易某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是有内鬼还是被黑了?警方有必要深入调查,挖出个人信息的最终来源。
除了第三方平台等中间环节容易泄露个人信息外,航空公司的客服系统也可能存在漏洞。此前曾有报道,有艺人乘坐的航班被别人值机更换座位、无故预订甚至更改航班。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很多明星的身份证号码早已泄露,任何人只要知道身份证号,就可以替人买机票、改航班或换座位,中间并不需要身份验证。这样的机制固然方便乘客,但也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而有些个人信息泄露,则可能与相关环节的内鬼有关。一些人为了利益,或者出于炫耀目的,泄露乘客的隐私。比如公安系统对于查询公民个人信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但现实中,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福建一名90后民警利用职务便利查询公民个人信息,以每条80元的价格售卖,9个月内导出近5000人的数据,包括近600条公民住宿信息,非法获利50000元。
保护个人信息,必须从源头入手,扎紧个人信息防护的篱笆,斩断伸向个人信息的黑手。首先是在信息收集方面,严格遵守“最小必要”原则,没有必要的个人信息不收集、不储存,从而减少泄露可能。其次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护,对查询信息进行更严格的身份验证,并保留操作痕迹。最后是对违法获取、泄露甚至贩卖个人信息的违法分子,尤其是各机构内部的“内鬼”,依法严厉惩处,震慑潜在的不法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