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航空小筑 2025-10-20 21:25 广东
之前一直说KF-21是“三代底子+四代壳子”的虎斑猫。然而在看了从Armstrong大佬那里淘来的2025韩国国际防务展上KF-21的表演视频后,发现我还是高估了KF-21。这厮连猫都算不上。
言归正传,从表演说起。
进场速度约167m/s,600km/h。后面的速度基本在这上下变化,或者说在机动后会尽量恢复到这个速度。
爬升过程中绕轴滚转(跟歼20那个爬升带大迎角滚转不是一回事),滚转速率约180°/s。到目前为止还算正常。
然后短时间加速,接一个下滑转弯。
问题在于,你这个坡度??!!大致测算约70°,按稳盘算过载约3G……这是你本国的航展表演,搞个幼儿园级别的3G?当然,也可能只是前段热身,继续……
转回来连续横滚接倒飞通场,估算速度基本不变,约167m/s。
然后改出,进入左盘旋。但是,你的坡度呢?
测算左坡度约67°,稳盘过载2.6G,估算平均线速度仍然在167m/s附近……这个,好吧,继续。
按以上参数用向心角速度公式估算平均盘旋角速度9°/s,按视频测算盘旋角速度约11°/s。考虑测量误差以及实际飞行的条件变化,认为结果基本相符。
继续。
改平,短时水平加速,然后左滚270°,向右盘旋。
这次进入坡度相当大,估测约84.5°,超过9G稳盘(事实上没有飞机能够做持续9G稳盘)所需。但是,接下来的动作让人大跌眼镜。
从盘旋开始,高度一直在下降,下降率达到70m/s左右。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个非定常盘旋。下降率达到这个水平,相当于做了7秒左右的自由落体。此处验证一下,以截图最后一刻倒推回去,到飞机滚转到位开始右盘旋那一刻,经历时间在7-8秒之间(帧率测算约7.38s)。两者相符。
接着说。在这7秒内机翼垂直分量极小,几乎不起作用。也就是说,飞机在此处做了一个不到9G的非定常盘旋,平均盘旋角速度21.2°/s,中途测速约173m/s。按向心加速度公式,此盘旋平均过载6.5G左右——也就是说,拉到极限也就是6.5G左右。奇怪不?
然后看3:02开始的这圈盘旋。
这一圈没有明显的高度下降,进入坡度约77°,如果是稳盘的话约4.5G。中段线速度约152m/s。平均盘旋角速度约17.1°,如果以此进行估算,则平均盘旋过载约4.6G。两相对比,可以认为这一圈近似稳盘,过载约4.5G。
此前在《继续估算KF-21的点性能》假定,KF-21此时是表演状态,那么按不带弹,机内半油估算,暂定重量在14700kg左右。以此估算当前机翼升力系数为0.99。在《继续估算KF-21的点性能》估算KF-21当时的机翼升力系数为1.02。当时的条件也比较接近:
通过对两次表演的类似状态进行估算,得出的升力系数相当接近。可靠性相对较高。问题在于,就算是按三代机的标准,KF-21这个升力系数也太低了点。而KF-21机动中的迎角,按翼尖涡与机身纵轴夹角估算,考虑视线角度影响,估算大约属于15°左右的中等迎角。
在表演中还有一段低速大迎角通场。估算通场速度72m/s,按上述14700kg重量估算,升力系数约0.99,跟前述估算一致。此时的迎角约14°。
两个估算迎角差不多。也就是说,在本次表演中,KF-21基本上就是在中等迎角附近,没有进入大迎角范围。对此,有几种可能:
1,平尾配平能力达到极限,不能再拉大迎角。
从整个表演平尾偏转来看,这一条不可能。该机平尾偏转未到极限,甚至比此前试飞中的偏转角度还要小。
2,飞控限制,阻止该机进入大迎角
细分下来又有两种可能:
1)飞机高度不稳定,保险起见表演期间禁止进入大迎角。
但这与此前推测及多次验证不符
2)大迎角方向稳定性有问题未解决,限制飞机进入大迎角
这一点,刚好在此前作过推测:
在《KFX数据更新》中曾经提到:
就个人的粗浅理解,垂尾尾容量偏低,可能意味着KF-21的方向稳定性不足。当然,这个算是主观臆测,很难证实——除非日后KF21有明显的增大垂尾的迹象。
如果这样串起来的话,似乎就有那么点意思了。
逻辑链就是:
KF-21原始设计的大迎角方向稳定性有问题——洛马直接锁了飞控,以待后续解决——表演中只能拉到中等迎角,极限性能飞不出来。当然,结合前面估算的该机升力系数来看,机翼本身的升力特性也不咋样。二者结合,就整出来这么一个连三代机底子都达不到的玩意儿。
当然,如果日后方向稳定性问题解决,飞控解锁,KF-21的性能还能提高一截。但现在么,叫虎斑猫都抬举它了。
另外额外说一点,KF-21的大型液压作动筒
就个头和它的作用对象而言,明显偏大了。查了一下,KF-21的液压系统是该机国产化的重要一环,由韩国本土企业研制。既然如此,那就可以肯定,这套系统和土耳其的TFX一样,受限于材料性能,处于上一代水平,所以显得比较粗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