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航空小筑 10月21日 23:48
KF-21航展表演分析:性能不如预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韩国国际防务展上的KF-21表演视频引发关注,作者通过详细的动作分析和数据估算,认为KF-21的实际性能可能不如“三代底子+四代壳子”的评价,甚至连“虎斑猫”都算不上。表演中的爬升、盘旋和转弯动作显示其速度、过载和迎角表现平平,尤其是在进行大坡度盘旋时,存在高度下降且过载不高的现象,表明其可能采用了非定常盘旋。作者推测,KF-21可能存在方向稳定性问题,导致飞控被限制,无法进入大迎角状态,加上机翼升力特性不佳,综合导致了其性能表现受限。此外,文中还提及KF-21的大型液压作动筒可能受限于本土材料性能,显得较为粗笨。

✈️ KF-21航展表演数据分析显示,其进场速度约167m/s(600km/h),在机动中速度变化不大,爬升中的绕轴滚转和短时加速下滑转弯等动作,其盘旋坡度估算在60°-85°之间,稳盘过载估算在2.6G至4.5G之间,显示其机动性能相对保守。

📉 在进行大坡度(约84.5°)右盘旋时,KF-21出现显著高度下降,下降率约70m/s,表明执行的是非定常盘旋,平均过载估算仅在6.5G左右,远低于理论上的极限可能。

🤔 作者通过估算升力系数和迎角,认为KF-21在表演中主要处于中等迎角(约15°)范围,并未进入大迎角状态。排除了平尾配平能力不足的可能,推测飞控限制或方向稳定性问题是导致无法进入大迎角的关键原因。

⚙️ 文章推测KF-21可能存在方向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这可能促使洛马公司通过飞控锁定了大迎角能力,以待后续解决。结合机翼升力特性不佳,共同导致了其性能表现未能达到预期。

🔗 KF-21的大型液压作动筒被认为可能受限于韩国本土材料性能,处于上一代水平,显得粗笨,这与土耳其TFX的情况类似,也反映了其国产化部件的技术水平。

原创 航空小筑 2025-10-20 21:25 广东

        之前一直说KF-21是“三代底子+四代壳子”的虎斑猫。然而在看了从Armstrong大佬那里淘来的2025韩国国际防务展上KF-21的表演视频后,发现我还是高估了KF-21。这厮连猫都算不上。

        言归正传,从表演说起。

        进场速度约167m/s,600km/h。后面的速度基本在这上下变化,或者说在机动后会尽量恢复到这个速度。

        爬升过程中绕轴滚转(跟歼20那个爬升带大迎角滚转不是一回事),滚转速率约180°/s。到目前为止还算正常。

        然后短时间加速,接一个下滑转弯。

        问题在于,你这个坡度??!!大致测算约70°,按稳盘算过载约3G……这是你本国的航展表演,搞个幼儿园级别的3G?当然,也可能只是前段热身,继续……

        转回来连续横滚接倒飞通场,估算速度基本不变,约167m/s。

        然后改出,进入左盘旋。但是,你的坡度呢?

        测算左坡度约67°,稳盘过载2.6G,估算平均线速度仍然在167m/s附近……这个,好吧,继续。

        按以上参数用向心角速度公式估算平均盘旋角速度9°/s,按视频测算盘旋角速度约11°/s。考虑测量误差以及实际飞行的条件变化,认为结果基本相符。

        继续。

        改平,短时水平加速,然后左滚270°,向右盘旋。

        这次进入坡度相当大,估测约84.5°,超过9G稳盘(事实上没有飞机能够做持续9G稳盘)所需。但是,接下来的动作让人大跌眼镜。        

        从盘旋开始,高度一直在下降,下降率达到70m/s左右。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个非定常盘旋。下降率达到这个水平,相当于做了7秒左右的自由落体。此处验证一下,以截图最后一刻倒推回去,到飞机滚转到位开始右盘旋那一刻,经历时间在7-8秒之间(帧率测算约7.38s)。两者相符。

        接着说。在这7秒内机翼垂直分量极小,几乎不起作用。也就是说,飞机在此处做了一个不到9G的非定常盘旋,平均盘旋角速度21.2°/s,中途测速约173m/s。按向心加速度公式,此盘旋平均过载6.5G左右——也就是说,拉到极限也就是6.5G左右。奇怪不?

        然后看3:02开始的这圈盘旋。

        这一圈没有明显的高度下降,进入坡度约77°,如果是稳盘的话约4.5G。中段线速度约152m/s。平均盘旋角速度约17.1°,如果以此进行估算,则平均盘旋过载约4.6G。两相对比,可以认为这一圈近似稳盘,过载约4.5G。

        此前在《继续估算KF-21的点性能》假定,KF-21此时是表演状态,那么按不带弹,机内半油估算,暂定重量在14700kg左右。以此估算当前机翼升力系数为0.99。在继续估算KF-21的点性能》估算KF-21当时的机翼升力系数为1.02。当时的条件也比较接近:

        通过对两次表演的类似状态进行估算,得出的升力系数相当接近。可靠性相对较高。问题在于,就算是按三代机的标准,KF-21这个升力系数也太低了点。而KF-21机动中的迎角,按翼尖涡与机身纵轴夹角估算,考虑视线角度影响,估算大约属于15°左右的中等迎角。

        在表演中还有一段低速大迎角通场。估算通场速度72m/s,按上述14700kg重量估算,升力系数约0.99,跟前述估算一致。此时的迎角约14°。

        两个估算迎角差不多。也就是说,在本次表演中,KF-21基本上就是在中等迎角附近,没有进入大迎角范围。对此,有几种可能:

        1,平尾配平能力达到极限,不能再拉大迎角。

        从整个表演平尾偏转来看,这一条不可能。该机平尾偏转未到极限,甚至比此前试飞中的偏转角度还要小。

        2,飞控限制,阻止该机进入大迎角

        细分下来又有两种可能:

        1)飞机高度不稳定,保险起见表演期间禁止进入大迎角。

        但这与此前推测及多次验证不符

        《KFX的起落架以及重心

再次实锤!KF-21就是架静稳定/中性稳定飞机

KF-21静稳定度验证——我说啥来着

        2)大迎角方向稳定性有问题未解决,限制飞机进入大迎角

        这一点,刚好在此前作过推测:        

在《KFX数据更新》中曾经提到:

        就个人的粗浅理解,垂尾尾容量偏低,可能意味着KF-21的方向稳定性不足。当然,这个算是主观臆测,很难证实——除非日后KF21有明显的增大垂尾的迹象。

说说KF-21的方向稳定性

        如果这样串起来的话,似乎就有那么点意思了。

        逻辑链就是:

        KF-21原始设计的大迎角方向稳定性有问题——洛马直接锁了飞控,以待后续解决——表演中只能拉到中等迎角,极限性能飞不出来。当然,结合前面估算的该机升力系数来看,机翼本身的升力特性也不咋样。二者结合,就整出来这么一个连三代机底子都达不到的玩意儿。

        当然,如果日后方向稳定性问题解决,飞控解锁,KF-21的性能还能提高一截。但现在么,叫虎斑猫都抬举它了。

        另外额外说一点,KF-21的大型液压作动筒

        就个头和它的作用对象而言,明显偏大了。查了一下,KF-21的液压系统是该机国产化的重要一环,由韩国本土企业研制。既然如此,那就可以肯定,这套系统和土耳其的TFX一样,受限于材料性能,处于上一代水平,所以显得比较粗笨。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KF-21 航空 战斗机 性能分析 航展 KF-21 Aviation Fighter Jet Performance Analysis Airshow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