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0月21日 23:30
现代生活下的注意力挑战与恢复之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现代生活方式如何导致注意力分散,并提出了多种应对策略。作者指出,许多人误将注意力溃散视为ADHD,但实际上这是信息洪流和高压生活共同塑造的“现代病”。文章强调,与其自责,不如承认现代生活不鼓励专注的现实。随后,文章介绍了五种恢复注意力的实用方法:利用“观众效应”和“社会助长效应”维持专注;通过亲近自然,激活非自愿注意力系统,让大脑得到休息;听播客,利用其线性叙事和声音隔离作用,重新建立思维连贯性;运用自我奖励机制,将注意力系统从被动转为主动;找到并利用个人的“注意力高峰期”,合理安排任务。最后,文章针对经历创伤的人,提出了通过感官锚定帮助身体“着陆”,从而让大脑从威胁感中抽离,重新连接现实的方法。

💡 **环境与社会因素影响专注力**:文章指出,环境中的“视觉线索”和“被看见”的“社会助长效应”能够温和地促进专注,尤其是在面对熟悉或难度适中的任务时。这种外部的轻度压力和问责感有助于防止走神,但对于陌生或高难度任务,则可能引发“社会抑制”。因此,寻找合适的学习或工作环境,如图书馆、咖啡厅或线上自习室,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提升专注度。

🌿 **亲近自然,恢复认知资源**: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会使大脑前额叶皮层过度疲劳。文章推荐通过接触自然来恢复注意力。自然界的柔和刺激,如日落、鸟鸣、树叶晃动,能激活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减轻前额叶负荷,帮助认知资源再生。即使是简单的绿色植物或自然风景壁纸,也能起到让大脑“喘口气”的作用。

🎧 **播客作为“有声的安宁”和“隔绝的陪伴”**:在信息碎片化和多任务干扰的现代环境中,播客的线性叙事能够提供一种稳定的“主线”,帮助恢复思维的连贯性。同时,播客通过“声音罩子”的作用,能够隔离外部干扰,平衡视觉过载带来的感官失衡,从而收回飘散的意识,将注意力安放在当下。

🎁 **自我奖励驱动注意力投入**:文章强调,适时的自我奖励并非“摸鱼”,而是有效的注意力管理策略。奖励能够激活大脑的任务正性网络,将注意力系统从“被动摆烂”切换至“主动投入”,即使在状态不佳时也能维持较高的活跃水平。

⏰ **顺势而为,找到个人“精神时区”**:文章指出,不同个体有不同的注意力高峰期,通常在上午10点和下午2-3点。理解并利用个人的生理节律,将最耗脑力的任务安排在“注意力高峰期”,将琐碎杂事安排在低效时段,可以减少勉强和自责,提高效率。

⚓️ **感官锚定,帮助创伤后“着陆”**:对于经历过创伤的人,注意力分散可能源于持续的威胁感。通过感官锚定(如说出看到的、触摸到的、听到的等),能够激活感官,将注意力从痛苦的思绪中抽离,重新连接现实,并向大脑传递“此刻是安全的”信号,帮助身体“着陆”。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看视频时,不自觉把速度调到三倍,沉迷于“一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经典”;

    智能手机重度依赖,吃饭、洗澡、睡觉从不离身,担心错过什么消息,害怕一秒钟的无聊;

    打开电脑原本打算工作,却先点进了邮箱,顺手刷了几条短视频,起身泡了杯咖啡……等回过神来,一小时已经过去。

越来越多人根据这些表现,“赛博确诊”为ADHD:总是拖延、容易分心、踩着DDL完成任务、对刺激上瘾……

但事实上,ADHD往往要追溯儿童期的发育轨迹,它所带来的影响也常常贯穿整个成长过程,影响学业表现、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

我们大多数人所面对的,其实是注意力在现代生活中不断溃散,一种被信息洪流和高压生活共同塑造的“现代病”。

因此,与其一味自责“我太拖延”“我不够自律”,不如先承认一个现实:现代生活本身就不鼓励专注。

所以,这篇文章不是教你如何变成高效运转的机器,而是想带你重新练习一件小事:在一个充满干扰的世界里,找回你的注意力。

找些“观众”,激发你的“表演型人格”

有时,我觉得我的专注力需要依靠“观众”来维持:

独自工作或学习时特别容易分心,但一旦换到图书馆、咖啡厅,或者进入线上自习室,立马就会产生一种“被观看”的压力。

事实上,这并不是错觉。

我们的大脑其实很容易被环境“牵着走”,对于注意力涣散的人来说,眼前的一切都是信号。

身边安静敲字的人、窗外光影的流动、甚至隔壁桌翻书的节奏,都会变成一种“视觉线索”,默默提醒你:是时候该专注了。

与此同时,“被看见”也会带来一种低水平的焦虑与压力。在某种程度上,知道别人在那里提供了一种温和的问责感——足以防止你走神,但又不会多到让人感到压抑。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作“社会助长效应”,指一个人因他人在场,投入更多努力,表现得更好

不过,社会助长效应并非万能。当你面对的是一项陌生或难度较高的任务时,这种“被观看”反而可能造成社会抑制,让你变得非常焦虑,怀疑自我,从而表现下滑。

在自然中散步,让注意力自然恢复

当你像八爪鱼一样忙于各类表格、报告和会议,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就像过热的CPU,一直处于“强制运转”状态,进而引发认知疲劳:心情烦躁、反应迟缓、决策困难。

此时,最好的休息方式不是拿起手机,而是去公园走走,让大脑切换到另一套注意力系统。

根据环境心理学家Kaplan的注意力恢复理论,除了由认知控制过程,引导强制聚焦的定向注意力以外,我们还拥有一种无需耗力的非自愿注意力。

这种注意力会被自然中那些温和而有吸引力的事物唤起,比如:日落的光影、鸟鸣的节奏、树叶轻晃的律动。

这些“柔和刺激”能让大脑在无需刻意集中的状态下激活“默认模式网络”,减轻前额叶皮层负荷,帮助认知资源的再生和定向注意机制的恢复

当然,天天去公园散步对打工人来说不太现实。

但哪怕只是看一眼绿色,也能让大脑“喘口气”。你可以试试:

    把桌面壁纸换成自然风景;

    在办公桌上养几株水培绿萝;

    把午餐带到楼下绿化带里吃。

听点播客:“有声的安宁”与“隔绝的陪伴”

我经常在打开文档,准备写作时,脑子开始神游。明明坐在工位,人却已经走了一会了。

但只要戴上耳机,听喜欢的播客,纷乱的思绪就会慢慢收回,心也渐渐静了下来。

一项针对18-35岁脑力劳动者的最新研究证明了这一点。研究者指出,在做“正事”时听播客,并非“摸鱼”,而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调节方式。

在高密度的信息环境中,我们的注意力常被分散在多个网页、弹窗和对话框之间,陷入“任务启动—中断—重启”的循环中,难以维持思维的连贯性。

而播客的线性叙事则恰恰相反,它像一条在大脑后台运行的稳定“主线”,让你重新感受到时间和意识的连贯性。

不仅如此,播客还能唤醒“闲置”的听觉,平衡因视觉过载而失衡的感官系统。视觉刺激的持续轰炸会放大内在的空虚感,使注意力更加涣散,思绪难以集中。

这时,播客就像一个“声音罩子”,在你周围搭建起清晰的知觉边界。它不喧哗,却足够有存在感,能够隔离外部干扰,收回飘散的意识,把注意力轻轻安放在当下。

连哄带骗,及时进行自我奖励

我有个同事,每天下午都会吃些小零食,点杯奶茶,每次发完稿,还会奖励自己吃一顿好的,“哄”自己上班。

这听起来有些幼稚,但其实是一种聪明的注意力管理策略。

Esterman等人的研究显示,奖励会影响注意力网络的激活方式。

当任务带有奖励时,大脑会主动调动任务正性网络。无论你状态好坏,这些区域都能维持较高的活跃水平。相反,在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大脑只有在出错或快崩溃时才会被动激活这些区域

换句话说,适时的小奖励并非可有可无的甜头,而是将注意力系统从“被动摆烂”切换至“主动投入”的有效开关。

找到属于自己的“时区”

看了这么多小Tips,你可能还是会困惑:

为什么有时注意力特别集中,效率爆棚;可有时坐在电脑前,却怎么也提不起劲来?

答案可能很简单:不是你不行,而是你用错了时间。

心理学家Gloria Mark指出,把最耗脑力的任务安排在“注意力高峰期”,是提升注意力的关键。研究发现,大多数人会在上午10点和下午2—3点进入专注巅峰。

但这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早在1976年,神经科学家Jim Horne就开发了晨晚型问卷,用来评估个体的生理节律差异。结果显示:早起型的人通常在上午状态最佳,而晚睡型的人,则可能要等到下午甚至晚上,才真正上线。

找到自己的“精神时区”,不是为了迎合外界节奏,而是反过来,建立属于自己的时间分配逻辑:高效时段用来处理深度任务,低效时段留给琐碎杂活。

这样一来,你就能少一点勉强、少一点自责,多一点顺势而为。

当创伤记忆侵袭,让身体帮你着陆

对于经历过创伤的人来说,注意力不是简单的“分心”,而是一种被“剥夺”的状态。

创伤后应激障碍会让大脑陷入“持续的威胁感”。当某个细节、声音或画面触发创伤记忆,身体会立刻启动“战斗或逃跑”反应,释放压力激素,调动全部资源应对危险。

此时,负责专注、计划等认知功能的前额叶皮层会被抑制,注意力也容易被闪回、警觉和身体紧张劫持,难以专注于眼前任务。

在这种时候,重新回到身体,往往是让大脑重启的第一步。

一个常见的方法是感官锚定:说出5个你看到的东西,4个你能触摸的东西,3个你听到的东西,2个你闻到的东西,以及1个你能尝到的东西。

通过激活感官,注意力得以从痛苦的思绪中抽离,重新与现实连接,并提醒大脑:此刻是安全的。

当注意力被撕扯时,我们真正需要的,可能不是更用力地集中,而是让身体落回那个可以安静下来的地方。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注意力 专注力 现代病 信息过载 恢复注意力 注意力管理 心理健康 自我调节 ADHD Attention Focus Modern Ailment Information Overload Attention Recovery Attention Management Mental Health Self-Regulation ADHD
相关文章
我最近开始看《东京八平米》,被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感染到。看着看着发现我购物车里的《四季便当》也是她写的,内容是如何在中国做出日式的便当。让人心情复杂的是...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美]洛莉·戈特利布/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7-28
泰国拟重新管制大麻,但从业者不答应
What NLP Tells Us About COVID-19 and Mental Health with Johannes Eichstaedt - #400
Comment on Breaking – CoinMex to Launch Its Own Token for Exchange and Become First Crypto Exchange to Support ONG Introducing CT by Новосибирск медициналық университетінің оқу ақысы 2023
最近get了一个成倍增加读书时间的小窍门儿:打游戏。 是五一放假期间回家get的。我房间wifi信号和手机信号都很差,所以我睡前一般就不会刷手机,但我也不想看书...
你要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哪里呢?是放在向内自省上,还是向外探索上,是放在胜负进退上,还是体验和创造上? 你要如何使用你的注意力来生活呢?是紧张急促的?还是...
长大经历的多了以后发现,生活里肉体或者精神上的暴露狂其实挺多的。
猴子心态VS僧人心态 Monkey Mind:被细节困扰 过度思考 抱怨比较批评 短期满足 苛刻专权 自我中心执迷不悟 被愤怒等情绪掌控 寻求应急之道 Monk Mind: 专注问题...
还别说,我以前就基本这种描述符合。 但是活的很累,非常累。 感觉就像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