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本文作者回顾了其“第三代科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跨学科研究,到通过出版专著进行实践证明,再到面向公众的科普宣传。作者提出,未来将进入第四个阶段,即正式向学界和社会推广该理论,并阐述了“第三代科学”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科学化。作者特别强调,“中国特色”并非仅限于中国实践,而是人类优秀文明最普遍规律和真理的系统总结,比马克思主义更为基础。文章指出,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理论理解不足,是因其多以哲学、政治语言表达,缺乏科学、数学化的阐释。作者计划用测量学语言系统阐述,使全球精英学者能够准确理解,并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的伟大真理得到全球认同。
🔬 **第三代科学的演进与目标**:作者详细阐述了其“第三代科学”理论从研究、实践证明、科普宣传到最终向学界和社会正式推广的四个发展阶段。其核心目标是将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通过科学、数学化的语言进行系统阐述,使其能够被全球精英学者所理解和接受,从而证明其作为人类普遍真理的价值。
💡 **“中国特色”的普遍性与基础性**:文章认为,“中国特色”并非仅指中国特有的实践,而是对人类有史以来一切优秀文明最普遍规律和最基本真理的系统性总结。作者提出,这些规律和真理比马克思主义更为基础和普遍,是理解中国成功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意在打破西方对中国理论的误解,并提升其在全球的认知度。
📐 **科学化阐释与全球传播**:作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之所以难以被国际社会准确理解,主要在于其表达方式多为哲学、政治或文学语言,缺乏科学、数学化的严谨阐释。作者计划运用测量学及其相关工具,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公理化、数学化的语言,以便全球最顶尖的学者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最终赢得其对“中国特色”的坚定认同。
🌍 **跨文化传播的策略**:作者借鉴了国际市场营销的经验,提出在向全球推广“中国特色”理论时,应侧重于用国际学术界和知识界精英能够听懂的语言(即数学与测量学语言)进行阐述,而非过多地向各国普通民众解释。同时,各国可以自行使用其通俗语言讲述各自的“中国特色”故事,以应对跨文化传播中的挑战。
原创 纯科学 2025-10-20 19:19 上海
“中国特色”就是人类有史以来一切最优秀文明最普遍规律、最普遍真理的系统总结,他们比马列主义更加普遍和基本。

昨天晚上(2025年10月19日),在上海参加过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庆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后,与文一教授、余亮研究员,史帆先生以及我的两位测量学的大学同班同学张慧丰和周敏琦一起餐续,他们给我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和批评意见,使我明白了后续工作的众多基本方法。这段时间因为事情太多,公众号上更新比较少,在此向读者表示歉意。
2025年10月16日参加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话语与世界秩序的重构”国际学术研讨会。之所以更新较少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计划进行比较重大的战略变化。我的第三代科学的发展按计划会进入第四步全新的发展阶段。整个计划是这样:第一步,研究。首先我是以自己所学习和从事的测量学专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其他领域的实验与测量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和总结,归纳出统一测量学的基本规律。
第二步,系统地跨学科研究证明。本来我只是计划把这些规律总结完了找个渠道发表以后,这个事情就算做完了。但在寻找发表渠道的过程中才发现,找不到对口的专业。因为这个工作是跨所有学科专业的,现有学科专业中就没有统一测量学的归口专业存在。要想创建一个新的学科,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更重要的是,在我与各个专业领域的人交流过程中,发现一个很让我挠头的问题:基本上没有任何人会反对我的学术思路,因为其科学性和权威性基本上是无庸置疑的,没有任何人会反对一切科学理论都需要用实验与测量证据来验证,没有任何人会反对科学始于测量。问题在于原来各个领域都各自靠自己领域的专家建立了类似的工作基础,我总结所有这些不同领域工作基础之后,建立一个统一测量学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因此,我就换了一个工作方式,我得自己用这些方法来实际解决一些问题,以实际成果证明他们的价值。因此,我以第三代科学方法为基础在多个不同专业领域做了相应的工作,总共出版了8本学术专著。除了《实验、测量与科学》一书主要是系统介绍我的方法论之外,其他7本书每写一本都刻意去跨越不同的专业领域,以此证明这套方法是完全可以适用于所有专业领域的。
为某军校全校教师所作演讲的主题第三步,科普、宣传与扩展研究证明。有人听过我介绍的学术思路后说,你搞的这套东西太庞大了,从以往的经验看有可能都得到你死了以后才会被人接受。我说如果是那样的话,就表明我做的这个工作不完全成功了。因为我的本职工作的职业是做营销尤其国际营销出身的,第三代科学也适合于营销。如果我自己都不能成功地营销自己,那怎么证明我建立的第三代科学是有用的呢?所以,第三步就是宣传或对第三代科学方法进行科普。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用这种方法解决更多的问题。这个工作是完全按实际需求来做的,不是我主动跑到某个领域去推销,而是读了我的书和我的媒体宣传文章后,认识到了第三代科学的价值,主动给我出题,我来解决。因此,这个工作的范围就显得特别发散,也是我的公众号等宣传媒体上写的文章主题特别发散的原因所在。
为上市公司联合动力(汇川技术旗下的上市公司)管理层作国际市场与管理的培训时参观其博物馆,李强总理不久前到苏州时曾参观过这个博物馆。第四步,向学界和社会正式推广,让更多的人用第三代科学方法去解决更多的问题。以往做的所有工作大多是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进行纯学术的交流和讨论,让人们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是刻意回避了一些基本关系和逻辑的。例如,第三代科学本质上就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所创新的系列思想理论的科学化,也是钱学森晚年想做而未能完成的、建立大统一科学体系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我作为一个通信和测量领域的专业人员,本来有很好饭碗的职业领域,却要来从事纯粹学术的研究内在动力所在。我的专业资源是解决相应问题必备的基础工具,而这个工具却不是一般学术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有机会掌握的,本身就是一个高度跨学科的工作。如果我不来做这个工作,可能很难有机会让这个工作有效地完成。所以,后续一段时间我会特别重点地讨论为什么是这样,他们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说第三代科学本质上就是毛泽东思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一系列创造性理论突破的科学化和系统化?这个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未来中国引领世界的文明意义。中国已经成功了,既然成功了,那就得说明其为什么成功,国内外的学术界都普遍感觉是没法解释。其实要找到这个奥秘的理论科学解释,其内在逻辑非常简单,也非常自然——既然中国独创的就是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这些思想和理论来发展的,那么把整个这一系列使我们获得成功的思想理论科学化、系统化不就很容易解释通了吗?并且除了这个解释,其他的解释明显是说不过去的。问题只在于,由于国内和国际政治的需要、限于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的约束、中国领导人个人政治职位的约束,中国共产党的这些高度创新的理论和思想,是以哲学的、政治的、世俗的或文学的语言表达出来,没有完全按科学的、数学化乃至公理化、测量学等语言来进行系统的阐释。有些如果仅从表面来理解甚至可能是相反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特色”,这是一个极为聪明的、考虑到当时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和需要的表述。如果仅从字面上来理解,那就是只适合于中国具体实践的东西。但事实上,如果科学和系统地研究总结的话,就会发现情况正好相反,所有中国特色的描述的都是些什么内容呢?全都是关于科学认识世界,科学地改造世界最一般原则、最一般原理、最一般规律、最一般方法、最一般标准的系统总结。他们全都是人类文明中最基本的、最普遍的科学真理,是在对人类一切优秀文明精华系统总结基础上的提升和应用。所以,简单来说,“中国特色”就是人类有史以来一切最优秀文明最普遍规律、最普遍真理的系统总结,他们比马列主义更加普遍和基本。难怪有些人曾感慨说“中国特色是个框,什么都能往里装”,这是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最基本原则、最基本原理、最基本规律、最基本标准、最一般方法的总结,如果还有什么装不进去,那就不对了。只不过要装进去,必须是得符合那些基本原则、规律、原理、标准和方法的。由于以上原因,就导致学术界、尤其国外学术界没法准确理解这些理论和思想到底是什么。如果用测量学语言对他们进行系统阐述,把他们需要的部分用公理化的数学公式严格推导出来,全世界最精英的学者们就能准确和完整地理解了。我们不要以为中国的很多公知只是因为被国外买通了,才不认可中国发展道路,是他们真的接受了西方用表面看起来很科学的数学化经济学理论证明,认为自己是在捍卫真理,甚至是带着“头可断、血可流、真理必须誓死去捍卫”的心态,自带干粮成为公知的。我们未来要做的工作,不仅是用中国的语言去讲好中国的故事,而且是要用全世界学术界、知识界最精英的群体全都能听得懂的数学与测量学语言来讲好全人类文明的故事。
最终的目标,是要让全世界的知识精英们坚定地认为“头可断、血可流、‘中国特色’的伟大真理必须誓死去捍卫”。在各个国家的“中国特色”故事,由他们为主、用他们的世俗语言去讲。我们不用对他们老百姓讲太多,我们也讲不好的。这其实也是我过去在做国际市场中经常遇到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延伸阅读:毛泽东与费孝通社会测量科学方法的比较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
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分析当前国际形势
毛泽东与中国的工业化
毛泽东思想是普遍真理(下)
毛泽东思想是普遍真理(上)
汪韬: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永不磨灭的指路明灯
科学性是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必由之路
现代舆论战的鼻祖——毛主席
如何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统一战争
实现统一还要做哪些工作?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数学原理
《长津湖》及抗美援朝的军事科学解读
如何科学地理解毛泽东——正确的认知从哪里来
我与钱学森的“科学大统一论”
如何通晓当代人类全部科学文明?
概念跨学科定义法——第三代科学方法论介绍
第三代科学意味着什么?
上交大学术讲座:第三代科学与经济学
第三代科学与我们的机遇
通晓当代所有科学文明成就——中国如何领导世界(六)
CEO小班课:第三代科学
科学地证明科学始于测量
正确的认知来自科学的测量方法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