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入职基金公司的新人,原本被安排到目标组工作,却被要求先在过渡组待一个月熟悉公司技术栈。更令人费解的是,新人需要同时参加目标组和过渡组的晨会,分散了精力和时间。同时,目标组唯一的前端工程师持续向新人灌输负面信息,抱怨工作环境和领导,并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给新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尽管过渡组环境正规舒适,但目标组前端的负能量输出以及组长潜在的压迫感,最终导致这位本身就易焦虑的新人选择在正式加入目标组前离职。文章探讨了在这种情况下,新人应如何正确处理此类困境。
👥 **不寻常的入职流程与时间分配挑战**:新人入职即被安排进入“过渡组”而非直接目标组,虽名为熟悉技术栈,但同时要求参加两个团队的晨会,导致时间和精力被割裂,增加了初期适应的复杂性。
🗣️ **负面信息与不切实际期望的双重压力**:目标组的资深前端工程师持续向新人传递负面工作评价和对领导的抱怨,同时寄予“你来了就靠你了,你一定是大佬”的期望,这种信息轰炸和过高期待极大地加剧了新人的焦虑感,尤其对于本身易焦虑的个体而言,构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 **环境对比与最终决策**:相较于过渡组正规、要求高但氛围舒适、无不合理施压的环境,目标组的潜在负能量和组长的压迫感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正式转入目标组前,新人因无法承受叠加的压力而选择离职,反映了其对自身心理健康和工作环境的优先考量。
🤔 **面对困境的求助与反思**:文章的核心在于新人遇到的困境,并寻求“正确的处理方式”。这表明新人并非冲动离职,而是尝试在压力下寻求解决方案,最终在无法有效缓解的情况下做出了保护自己的选择,并希望从中学习如何更妥善地应对类似情况。
我入职了一家基金公司,外包,刚开始就遇到了一些奇怪的安排。原本我是要去 [目标组] 工作的,但公司却让我先在 [过渡组] 待一个月,说是“过渡期”,让我先熟悉公司的技术栈和项目架构。
更离谱的是,虽然我人在 [过渡组] ,但每天还要参加 [目标组] 的站会,也就是说,我每天都要参加两个组的晨会,时间和精力被分成了两份。
最让我无语的是, [目标组] 唯一的前端工程师(我也是前端)在飞书上开始私聊我,每天都在跟我吐槽 [目标组] 的工作有多糟心,组长有多坑,流程多么混乱……还说他曾经在大厂外包,特别特别好什么的,而这些我完全还没经历过,只是听他说就已经感觉压力山大了。
我是一个本身就容易焦虑的人。好在 [过渡组] 的组长和流程都很正规,虽然对代码要求很高,但不会骂人,也不会无理施压,整体氛围很舒服。但由于 [目标组] 的那位前端每天都在给我灌输负能量,还说什么“你来了就靠你了,你一定是大佬”,听到这些话我压力瞬间爆表,焦虑感直接拉满。
最终,在 [过渡组] 待了快一个月,眼看就要正式去 [目标组] 工作了,我选择了离职。
补充:我在参加 [目标组] 的晨会时,确实感觉到组长有点压迫感。
求求大家不要喷我,因为我有很严重的焦虑症,我只是想知道,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处理方式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