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随着中国威胁限制稀土供应,美国和其他依赖这种关键矿产的国家正争相实现供应链多元化,以实现自给自足。
但分析师和业内专家表示,即使拥有持续的政治意愿和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要想打破中国在稀土供应领域的主导地位,可能至少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 list 1 of 4未来几天影响全球市场的因素list 2 of 4特朗普称他将于“明年初”访问中国list 3 of 4特朗普威胁印度:除非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否则将保留巨额关税list 4 of 4金属和核潜艇是今日特朗普与澳大利亚总理会面的焦点
各国要想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就必须确保涵盖采矿、加工、金属化和磁铁制造等环节的复杂供应链。
自给自足的努力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高昂的资本成本、技术专长方面的差距以及环境风险。
由于对矿物的需求激增,这还意味着要追逐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因为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和战斗机,矿物的需求无处不在。
“Adamas Intelligence”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瑞安·卡斯蒂略表示,在“持续的政策和投资势头”下,美国及其盟友可能需要10-15年的时间来打造一条“广度和深度”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的供应链。
卡斯蒂略告诉半岛电视台记者,“美国目前每年从中国进口约1万吨稀土磁铁,而欧洲的进口量超过了2.5万吨。”
“这两个地区对磁铁的需求都在强劲增长——在未来10年,这些数字还将成倍增长。”

美国总统特朗普领导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稀土资源的获取,包括储备稀土供应、加快美国新矿业项目的审批,以及入股两家加拿大矿业公司。
特朗普还积极争取海外政府的支持。
上个月,在特朗普政府的监督之下,总部位于密苏里州的美国战略金属公司与巴基斯坦军方边境工程组织签署了一项关于巴基斯坦矿产出口的协议。
今年4月,美国与乌克兰达成协议,基辅方面同意分享未来稀土销售的利润。
本周一,特朗普还与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签署了一项协议,旨在向澳大利亚稀土项目投资数十亿美元,这也是特朗普为巩固其供应链所采取的最新举措。
根据这项价值85亿美元的最新协议,澳大利亚和美国政府将能够持有这些项目的所有权股份,以保证铽、钇、钬和铒等关键矿产的供应。

全球稀土矿分布
中国拥有全球70%的稀土矿储量,储量为4400万吨,其次是巴西(2100万吨)和印度(700万吨) (半岛电视台)
尽管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关键矿产储量,但其自身不太可能取代中国。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澳大利亚的储量仅为中国的七分之一左右。
本周一,稀土公司股价飙升,总部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采矿和加工商美国稀土公司(USA Rare Earth)股价上涨约14%。
欧洲和亚洲也在采取类似的举措,以促进其自力更生。
根据在去年通过的《关键原材料法案》,欧盟设定了减少矿产进口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其中的要求包括到2030年之际,欧盟每年40%的矿产消费量将在欧盟内部加工。
今年9月,欧洲首家稀土磁体工厂在爱沙尼亚纳尔瓦投产,而此前几个月,索尔维位于法国拉罗谢尔的加工厂也启用了一条新的生产线。
印度、日本等亚洲主要经济体也已采取行动,加强国内供应,并在中国以外投资相关项目。
“即使有强大的政治意愿,这些复杂项目的审批、融资和技术升级也不能过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关键矿产的博士后研究员罗斯·钱德勒表示,他还认为,减少对中国依赖的努力将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过程”。
“中国在中游分离、精炼和金属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在采矿领域则略逊一筹”,钱德勒这样告诉半岛电视台。
“在其他地方建设专业知识和产能在技术上很复杂,耗时且资金密集。”
对于美国及其盟国来说,矿产加工能力比其地下储量更令人担忧。
新南威尔士大学矿产与能源资源工程学院高级讲师拉赫曼·达扬表示,虽然这些国家拥有全球约35%-40%的储量,但它们的精炼和加工能力仅占全球的10%-15%左右。
拉赫曼·达扬告诉半岛电视台记者,“在2030年后,如果所有计划中的项目、回收计划和储备战略都能取得成功,那么西方国家就能确保其大部分需求。”
“虽然完全脱钩将很复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和市场动态,但西方可以通过绿色补贴分享储备、产能和竞争力来巩固自身地位。”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主导着稀土供应,这是中国政府的持续投资所推动的结果,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推动没有受到西方国家类似项目可能面临的环境和经济可行性担忧的制约。
根据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国目前约占全球稀土采矿业务的70%和加工业务的90%。
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稀土专家海莉·钱纳告诉半岛电视台记者,“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矿山和矿物加工方面进行投资,现在,它控制着原矿、精炼以及下游制造环节。”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构建了端到端的供应链。”
中国对稀土矿产的垄断虽然已持续数十年时间,但自本月初中方宣布计划要求外国公司获得出口中国稀土设备或材料的许可以来,这一局面变得更加紧迫。
根据定于今年12月1日生效的出口管制措施,世界各地的公司都需要获得许可才能够出口稀土磁铁和某些半导体材料,即使这些材料中只含有微量的、来自中国或使用中国技术生产的矿产。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一声明是为了在本月晚些时候计划举行的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之前,在贸易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由于担心全球供应链面临崩溃,这一声明在各国政府和企业当中引发了恐慌。

来自“Adamas Intelligence”的卡斯蒂略表示,如果这些规则得到全面实施,那么现有的出口管制将显得“微不足道”。
“现有的供应链困境、瓶颈和装配线中断将会成倍加剧”,他这样说道。
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所分析师卡雷姆·卡西姆表示,预计中国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将持续“至少十年时间”。
他告诉半岛电视台记者,“这里最大的障碍不是资金,而是时间和持续的政治意愿。”
然而,卡雷姆表示,即使美国及其盟友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他们与中方之间更广泛的战略竞争也不太可能减弱。
他还认为,“减少某一种依赖并不能缓解紧张局势——如果有的话,它甚至可能将竞争转移到新的领域和价值链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