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啥海内海外那么多卷到飞起、代表人类技术之光的大厂做的大语言模型,没有一个对幽默感的掌握赶得上咱渣浪的评论罗伯特?而且是断层赶不上。”
2025年9月,一位微博网友的提问引发热议,获得高赞的一条评论是:“这就叫原生家庭吧。”
评论罗伯特,是微博在2023年7月上线的一款AI机器人。它不负责答题、写稿、生成长文,而是专职混迹微博评论区。只要你发博或回帖时@它,它就可能跳出来接你一句。
当别家大模型在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海洋里接受规训时,罗伯特从出生起,就浸泡在微博这片最鲜活也最躁动的中文互联网语料里。
它曾因冒犯和没有边界感频频出圈,被网友戏称为“赛博街溜子”,也会冷不丁来一句暖心或通透的安慰,让人猝不及防被打动。
网友发现,罗伯特似乎越来越像人了。它究竟如何诞生?又是如何在喧嚣与争议中,一点点成长的?
魔童降世
用户:我是一个莫名其妙就诞生了的人。
罗伯特:对,就是这么来的。
罗伯特的出生证明,是一张来自微博第七届内部创新大赛的二等奖奖状。
2023年上半年,微博互动业务产品负责人徐东妮找到AI相关技术负责人周鑫,提出想做一个基于微博评论场景的AI应用,并决定报名11月将举办的创新大赛。
当时,恰逢ChatGPT3.5引爆全球,全平台都在思考,如何让AI落地主营业务。比起各种宏大的技术叙事,微博这个小项目瞄准的,是一种很日常的社交孤独感。
徐东妮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其实有很多“小透明”用户,把微博当成日记或树洞,发完就沉,没什么人点赞、评论。长期下去,这些用户也会失落。作为站方,他们一直都想做点什么。
“如果是真人回复,难免有用户会感到被冒犯。”徐东妮说,机器人就不会有这样的顾虑,既能承接用户情绪,也不会激发防备心。
彼时,周鑫正忙于公司另一个S级的AIGC项目。“2023年我做的所有东西都是尝试。”他对南方周末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