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年阴影看创业特质
——为什么伟大的创业者,都有点“精神病”
有一种人,看起来什么都好。
背景好,逻辑清晰,表达完美,沟通无碍。
你听他讲产品方向、讲战略思路,都挑不出毛病。
但你总觉得——他做出来的东西没灵魂。
命题不够狠,不够“真”。
创业者的要求确实太高了。
既要懂战略、懂分发、懂项目管理、懂技术协作,还要能判断复杂系统的边界。
这哪是一个岗位,这是要求你内心有个五角大楼。
所以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能做出惊人产品的人,往往都有点「精神病」?
---
一、痛苦的底色:创业是补偿机制的艺术
曾听说过一句话:
> 很多人的创业动因,都和童年创伤有关。
我信。
一个从小被忽视的孩子,会一辈子渴望被看见;
一个缺乏控制感的人,会拼命想要掌控世界;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会想建出一个所有人都靠得住的系统。
这些动因,乍一看像动力,实际上是补偿机制。
补偿机制能造就奇迹——
因为那是燃烧生命换来的专注与执念。
但代价同样巨大:
创伤永远不会被“治愈”,它只是暂时被“利用”。
于是你看很多创业者,一边创造世界,一边逃避自己。
他们做的不只是事业,而是一场与童年的无尽较量。
---
二、反者道之动:《西虹市首富》的隐喻
电影《西虹市首富》里有个经典片段:
> “王总,请你给我一分钟时间,让我介绍一下我发明的陆游器。”
> “我给你两分钟,你好好介绍一下你怎么得的精神病。”
这就是创业现场的缩影。
越想证明自己不是疯子,越显得疯。
创业者也是——
越想控制风险,越被风险吞没;
越想理性决策,越陷进情绪的沼泽。
这就是「反者道之动」:
矛盾的两端互为能量。
你越想稳,就越激进;
越想理智,就越疯狂。
最离谱的是——
市场往往奖励那个最疯的。
理智的人安全到老,疯的人改变世界。
---
三、和解的幻觉:健康的人没赔率
我们太喜欢讲“和解”了。
和童年和解,和自己和解,和痛苦和解。
听起来温柔,实际是断电。
因为很多人的驱动力,本来就来自那一份不和解。
焦虑、愧疚、不甘、羞耻——这四样东西,构成了创业者的燃料包。
当你真的彻底“放下”时,也就没有了继续拼命的理由。
所以很多人不是和解了,而是学会与怪兽共生。
他们明白自己的黑暗,也知道怎么不被它吃掉。
他们利用痛苦,但不再逃避它。
赔率,从来属于极端。
太平衡、太理智、太健康的人,是不会赢得过大的。
---
四、写在最后:致那些带着创伤前行的人
有人说:
> 三流VC看项目,
> 二流VC看赛道,
> 一流VC看精神病。
听起来像玩笑,其实很真实。
真正伟大的创业者,都是被命运修理过的人。
他们的理智,是被痛苦打磨出来的;
他们的疯狂,是对世界的终极抵抗。
平静的海浪,培养不出优秀的水手。
不要急着和解,也不要假装没事。
让痛苦留下来,让它变成燃料。
毕竟,痛苦本身就是利器。
关键在于——
你是被它刺穿,
还是用它凋出属于你的未来。
写给所有痛苦的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