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新闻 10月21日 16:39
近三十年中国女性公益慈善角色演变与未来趋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回顾了近三十年来中国公益慈善在妇女发展规划中的角色演变,从最初的“补充”地位逐渐转变为“实施手段”。文章指出,目前女性公益慈善组织、代表性基金会和企业正通过多种方式助力妇女发展。展望未来,中国女性公益慈善将可能朝着妇女赋能、社区化、以及国际化等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北京+30”的背景下,将更加注重“小而美”的项目和国际交流合作,以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

🌟 **角色转变:从补充到实施手段** 近三十年来,公益慈善在中国妇女发展规划中的角色经历了显著演变。从1995年《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发布初期,公益慈善更多是作为一种补充力量,到2011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开始提及社会力量参与,再到2021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21-2030年)》首次将公益慈善纳入“组织实施”部分,明确其作为支持妇女发展的“实施手段”之一。这标志着政策对公益慈善参与妇女事务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其功能和作用日益凸显。

🤝 **多方参与现状:组织、基金会与企业** 文章梳理了当前公益慈善助力妇女发展的现状。女性类慈善组织数量自2011年后显著增加,但发展仍显初步,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代表性基金会中,约37%设有女性相关专有项目或专项基金,如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童伴妈妈”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春蕾计划”等均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企业层面,以女性为主要消费群体的企业,如美妆护肤和日用快消类企业,积极开展女性公益项目,部分企业通过成立自有基金会或探索慈善信托等创新模式,如唯品会的“唯爱妈妈”项目。

🚀 **未来发展方向:赋能、社区化与国际化** 站在“北京+30”的重要节点,中国女性公益慈善的未来发展将聚焦于几个关键方向。首先,强调妇女自身在公益慈善中的主体性和潜力,发挥“授人以渔”的作用,促进妇女参与社会治理。其次,响应“小而美”的项目理念,推动女性公益慈善向更具在地性、精细化和持续发展力的社区化方向转变。最后,将视野从“国内”拓展至“国际”,积极参与妇女发展的全球对话,开展国际合作,如推动妇女民间外交,这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心相通以及全球妇女峰会所强调的国际交流合作精神相契合。

近三十年公益慈善在妇女发展规划中的角色经历从无到有,从“补充”逐步向“实施手段”的转变。目前女性公益慈善组织、代表性公益基金会、企业等通过不同方式以公益慈善助力妇女发展,未来中国女性公益或向妇女赋能、社区化、国际化等方面转向。

责任编辑:史谅

2025年是北京世妇会召开30周年,为重温北京世妇会精神,推动加快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10月13日至14日全球妇女峰会于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弘扬北京世妇会精神 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主旨讲话,讲话为未来妇女事业发展提出建议并部署重点行动。其中强调未来要实施“妇幼健康工程”、“快乐校园工程”等一批“小而美”公益项目;以妇女和女童为优先受益对象,在民生发展领域援助1000个“小而美”项目,以及加强妇女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些部署意味着未来公益慈善在妇女发展领域大有可为。

回溯妇女发展及公益慈善角色变化

妇女的发展是全面性的发展,1995年通过的《行动纲领》即涉及妇女与贫穷、妇女的教育和培训、妇女与保健等12个领域。同年中国发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这是中国第一个关于妇女发展的专门规划。随后在2001年、2011年、2021年分别发布十年妇女发展纲要并定期做妇女发展评估及监测。

妇女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及各方力量的参与。1995年世妇会是妇女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民间力量发展的加速器。同期举办的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将“NGO”带入人们视野,促进了一批妇女民间机构的发展。

回溯近三十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我们得以窥见政策上对公益慈善参与妇女发展角色的变化。2001年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确定了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教育等6个优先发展领域,但无公益慈善相关描述。2011年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新增“妇女与社会保障”领域,并首次在社会保障、环境、法律等不同领域提及公益慈善,如倡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鼓励民间机构和企业帮助边远地区妇女等。

如果说2011年规划制定时公益慈善在妇女事业中还是“补充”作用,那么2021年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21-2030年)》公益慈善则开始成为支持妇女发展的重要“实施手段”之一。2021年的规划拓展延伸了公益慈善对不同妇女发展领域的支持,其中在“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领域,特别强调促进志愿者中的女性参与社会治理,鼓励女性担任社会组织负责人。在“妇女与环境”领域,指出推动发展妇女民间外交。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规划首次将公益慈善纳入“组织实施”部分,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和公益人士参与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等工作。

公益慈善助力妇女发展现状

为了解公益慈善如何助力妇女发展,2025年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发起女性公益项目调研。在调研项目的同时,项目背后慈善组织、代表性基金会、代表性企业的参与一定程度上折射着公益慈善参与妇女发展的现状。

以组织发展为例,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在慈善中国选取了组织名称或业务范围明确以服务女性或女性为参与主体的82家状态正常的慈善组织作为样本分析。调研发现,女性类慈善组织2011年之后成立的数量显著增加,这一方面得益于公益慈善整体的发展,对应前政策回溯,一定程度也是政策的回应。在组织类型上,基金会占比较高,达71%。近五年女性类社会团体、社会服务类机构有一定增长趋势,尤其是地方或社区类女性志愿服务相关机构。然而整体来看,女性类慈善组织发展还较初步,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国家级、省级登记机构占比50%,区/县级仅占比11%。广东省(20%)、安徽省(11%)、江苏省(7%)、浙江省(6%)、山东省(6%)5个省份的组织数量合计占了半数,不少省份女性相关慈善组织均只有1家。

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连续多年发布基金会品牌榜,上榜基金会多是国内较具代表性、影响力较大的基金会,他们参与妇女发展情况如何?调研发现,2024年上榜的基金会,从近两年年报披露信息来看,37%的基金会有女性相关的专有项目或专项基金。部分基金会打造了品牌性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女性公益项目,如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童伴妈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春蕾计划,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母亲邮包、天才妈妈、母亲水窖等。10%的基金会虽无专项基金或相关项目,但近两年年报提及女性相关参与或实践,如壹基金救灾项目中设女性关爱箱、女性用品捐赠;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灾后儿童关怀设女生艺术营等。14%的基金会虽年报未披露女性相关项目或实践,但通过其他渠道助力女性发展主题,如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女性公益主题活动,支持女性公益项目落地。

企业也是公益慈善助力妇女发展不容忽视的力量。调研发现,以女性为主要消费主体的企业更关注女性公益议题,其中美妆护肤女性用品类,如欧莱雅、资生堂、雅诗兰黛、护舒宝、Babycare等,日用快消类,如中顺洁柔、蓝月亮、可口可乐、沃尔玛等都在不同领域开展公益项目支持妇女发展。另外,对比其他群体,如儿童聚集于校园,老人聚集于社区或养老机构,女性更分散,为公益项目实施带来一定难度。为此企业开展女性公益项目多联动公益机构发起或开展,如全国类项目联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全国性机构,地方性项目联动区域或地方基金会。部分企业则通过成立自有基金会,打造女性公益品牌项目,如唯品会慈善基金会的“唯爱妈妈”、蚂蚁基金会的“数字木兰”。还有部分企业紧跟慈善发展新趋势,积极探索女性公益创新,如珀莱雅率先于2024年设立女性关爱慈善信托。

未来重点方向

站在“北京+30”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回溯中国妇女发展在全球的表现,中国妇女政策的演变,结合当前中国女性公益发展现状及全球妇女峰会习近平主席主旨讲话精神,未来中国女性公益或有几个转向。

一是公益慈善在妇女发展中的角色转变。公益慈善不仅是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和公益人士参与促进妇女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妇女自身参与社会治理,增强决策和管理的重要抓手。这要求开展女性公益慈善行动的企业、组织和个人未来既需看到“授人以鱼”的部分,更要看到“授人以渔”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妇女自身在公益慈善领域的主体性和潜力。

二是女性公益慈善往社区化、精细化的转变。新修改的《慈善法》新增社区慈善描述,强调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主旨讲话提及公益和援助项目时两次强调“小而美”的项目。这要求未来女性公益慈善更具有在地性、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在需求回应上更“小切口”,更精细。

三是中国女性公益慈善由专注“国内”到“走出去”的转变。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纷纷出海,中国社会组织也在探索“走出去”,公益慈善更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妇女的发展是全球议题,故而2021年国务院将“推动发展妇女民间外交”写入纲要,全球妇女峰会习近平主席主旨讲话多次强调推动国际妇女交流合作,同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公益项目。这要求未来中国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女性公益慈善工作时更具国际视野,有条件的企业和机构还需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妇女发展的全球对话。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女性发展 公益慈善 中国 角色演变 未来趋势 妇女赋能 社区化 国际化 北京+30 Women's Development Philanthropy China Role Evolution Future Trends Women's Empowerment Community-based Internationalization Beijing+3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