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探讨了从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到如今数智时代的网络安全演变。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应用,网络威胁呈现出更逼真、更自动化、更具协同性的特点,攻击者不再需要人工操作,智能工具链即可完成攻击全流程。传统的“数据保护”已不足以应对,催生了“网络弹性”这一新概念,强调系统在遭受攻击时的隔离、运行和恢复能力。戴尔科技提出了“保护–检测–恢复”的全流程网络弹性框架,并基于零信任战略、智能检测(如PowerProtect Data Manager的异常检测)以及PowerProtect Cyber Recovery数据避风港解决方案,构建系统级恢复力,帮助企业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
🌐 **数智时代网络安全新挑战:** 疫情加速了远程办公,而数智时代的到来则使智能化技术深入业务流程,这极大地改变了网络安全格局。攻击手段升级,表现为钓鱼邮件更逼真、伪造技术(如深度伪造)能力前所未有、攻击流程更加自动化和协同化,攻击者甚至可以利用智能工具链完成从信息收集到数据勒索的全过程,使得传统安全边界模糊,威胁从“外围突破”变为“多点渗透”。
🛡️ **从数据保护到网络弹性:** 面对智能化、高强度、组合式的攻击,仅仅“保护数据”已不足以应对。攻击者不仅瞄准数据本身,还可能攻击数据访问权限、算法模型、身份验证流程,甚至备份系统。因此,“网络弹性(Cyber Resilience)”成为新的关键能力,它强调系统在遭遇攻击时,不仅要能防得住,更要能快速隔离影响、保障核心运行、恢复关键数据,并最终保持业务连续性。
🔗 **戴尔科技的全流程网络弹性框架:** 戴尔科技提出了“保护–检测–恢复(Secure – Detect – Recover)”的全流程网络弹性框架,旨在构建系统级恢复力。该框架围绕三大核心支柱展开:1. **安全部署:** 通过加密技术和零信任原则等强劲防护措施;2. **智能检测:** 利用PowerProtect Data Manager的异常检测功能,通过机器学习识别可疑行为,实现对威胁的实时检测与响应;3. **高效恢复:** 依托PowerProtect Cyber Recovery数据避风港存储区,构建隔离环境,保障关键数据的安全,并利用CyberSense进行高准确率的数据损坏检测,确保快速、智能的数据恢复。
2025-10-21 14:17:03 作者:狼叫兽还记得疫情那几年吗?
那时我们被迫把办公室搬进家里,几乎一夜之间,工作方式被重塑。公司赶着部署远程访问,员工适应云协作,IT部门则连夜“搭桥”——VPN负载要撑住,权限控制不能乱,邮件得防钓鱼,终端要能管……混乱中,网络安全成为“被推上前台”的刚需。而也正是在那段时间,我们第一次深刻意识到:
数字世界不只是工具变了,而是边界没了。传统意义上的“内网”、“外网”在远程办公下变得模糊,防火墙之外,是成千上万不在管控中的终端设备。安全威胁从“
外围突破”,变成“
多点渗透”。每一台员工设备,每一个在线服务,都可能成为入口。

数智时代 一个新的拐点已经降临而今天,随着我们从疫情时代步入数智时代,一个更深层的拐点,已经悄然到来。
这一次,不再是因为工作方式的突然转变,而是因为智能化的全面落地。它已深入参与到我们的业务流程、嵌入运维工具、驱动客户服务,甚至被纳入关键决策流程。但与此同时,智能也成为攻击者手中的强大武器:
●钓鱼更逼真、频次更高
利用大模型提取目标对象的社交信息,生成定向内容,文笔流畅、针对性强,一键生成数百封高度欺骗性的钓鱼邮件,且能不断自我优化。
●伪造能力前所未有
利用深度伪造技术仿冒人脸、语音成为常规手段,连“你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攻击更自动化,防守更被动
一次攻击可由多个 AI 模块协同完成,情报收集、漏洞利用、权限提升、数据窃取,全流程自动执行。
我们面对的,已不再是“工具 + 脚本”的传统黑客手段,而是“
智能 + 策略 + 自动化”的新型攻击战术。更重要的是,攻击者本身不再需要“人”,一套智能工具链即可完成信息收集、权限提升、横向移动、数据窃取、勒索封锁等全流程。
这也引出了我们在智算时代的关键问题,网络安全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本月正值
戴尔网络安全意识宣传月。我们将围绕“网络弹性”、“恢复力建设”、“威胁检测”等主题,展开一系列洞察发布、专题解读与案例演练,希望帮助更多组织构建从观念到架构,从意识到体系的现代网络安全体系。
从数据保护到网络弹性 一场关于安全意识的转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谈“安全”,几乎都绕不开一个关键词:
数据保护。备份要做、容灾要有、快照要定期执行——只要数据在,就有恢复如初的信心。
但进入智算时代,就像前面提到的,仅仅保护数据,已经远远不够了。攻击可能在你意识到之前,已经让多个系统瘫痪;攻击者不仅瞄准数据本身,也瞄准数据访问权限、算法模型、身份验证流程;甚至连你的备份系统,都成为攻击者的优先目标。这也是为什么“数据保护”这个曾经的核心概念,已经无法完整覆盖当下的安全需求。面对智能化、高强度、组合式的攻击,仅靠“把数据保住”已经不够。
换句话说我们不仅要防得住,更要扛得住。这正是“
网络弹性(Cyber Resilience)”概念应运而生的背景。它意味着系统可以在遭遇攻击时也能快速隔离影响、保障核心运行、恢复关键数据、保持业务连续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