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前天 12:11
拍头养生反致颅内出血,专家提醒老年人警惕头部外伤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一位有多年晨练习惯的叶大爷,坚信每天拍头200下能“通血管、防痴呆”,不料却因此导致左侧大脑出现大片硬膜下血肿,压迫脑部,危及生命。医生排查后发现,病因竟是长期“拍头保健操”。老年人因大脑萎缩,血管脆弱,长期持续震动极易导致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形成血肿。医生提醒,老年人头部即使轻微外伤也需重视,不明原因的肢体麻木、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警惕各类“接地气”但缺乏科学依据的养生方式。

🧠 长期拍头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叶大爷每日坚持拍头200下,看似无害的“养生法”却因持续震动,导致其脑内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形成硬膜下血肿。老年人因大脑萎缩,颅骨与大脑间隙增大,血管被拉伸且更脆弱,轻微受力即可能破裂,长期拍打加速了这一过程。

⚠️ 老年人头部外伤不容忽视:医生强调,老年人即使是轻微的头部碰撞,也应高度重视并密切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症状常在受伤数周甚至数月后才显现,初期易被误认为正常衰老或阿尔茨海默病,延误治疗。

🚨 警惕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症状: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麻木、无力、头痛、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叶大爷的案例表明,看似日常的“养生”行为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风险,及时就医是关键。

❌ 破除“接地气”养生误区:拍打头部、猛烈转头、撞树干等“接地气”的养生方式,缺乏科学依据,不仅可能造成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危及健康的后果,应予以摒弃。

快科技10月2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叶大爷(化名)有多年晨练习惯,他坚信每天拍头两百下能“通血管、防痴呆”,可没想到,这个坚持多年的“养生法”竟导致他颅内出血,最终不得不接受手术。

今年入夏后,他渐渐感到右侧手脚使不上力,走路也不太稳当。起初他以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并未在意。后来右上肩出现疼痛,他又归咎于吹空调受凉。就这样,身体的不适被一拖就是两个多月。

直到邻居们发现他走路姿势异常,纷纷劝他就医,他才在家人陪伴下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文静在详细问诊和查体后,为他安排了头颅CT检查。

结果令人震惊——叶大爷左侧大脑存在大片硬膜下血肿,血肿已压迫至脑中线偏移,这意味着大脑正遭受挤压,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医生们在排查病因时却陷入困惑:常见的硬膜下出血原因,如头部外伤、酗酒、服用抗凝药物、高血压、癫痫等,在叶大爷身上均被排除。

真正的病因直到一次查房闲聊时才浮出水面。叶大爷自豪地分享他的“养生秘诀”:“我每天坚持拍头200下,上午150下,下午50下,听说这样能通血管、醒脑又健身。”这几句无心之语让专家恍然大悟——正是这日复一日的“拍头保健操”,造成了慢性硬膜下血肿。

面对叶大爷的不解,周文静解释道:慢性硬膜下血肿多在头部受伤3周后逐渐形成。人的颅骨和大脑之间有三层保护膜,血液流入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就会形成血肿。尤其老年人,大脑会随年龄萎缩,颅骨与大脑间空隙变宽,血管被拉得又紧又脆,轻微受力就容易破裂。

天天拍头,看似不重,但持续震动会一点点撕裂脆弱血管,血液慢慢积累,最终形成血肿。随着血肿增大,会压迫大脑组织,引发各种神经系统症状。

医生提醒,老年人若遭遇头部外伤,即使是轻微碰撞,也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症状往往在受伤后几周甚至几个月才逐渐出现,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头痛、反应迟钝等,易被误认为正常衰老或阿尔茨海默病。

许多患者直到出现肢体无力等明显症状才就医,此时病情已较严重,治疗也更困难。因此,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麻木、无力、头痛头晕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

此外,拍打头部、猛烈转头、撞树干、吊脖子等看似“接地气”的养生方式,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还存在很大风险,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危及健康。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拍头 颅内出血 硬膜下血肿 老年人健康 养生误区 Head-Pounding Brain Hemorrhage Subdural Hematoma Elderly Health Health Myth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