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圈 10月21日 10:01
深入理解用户需求:隐性需求在网络安全中的必然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用户需求的“隐性”维度,尤其是在网络安全领域。文章指出,隐性需求是指用户未明确表达或尚未意识到的潜在需求,它源于认知局限、表达障碍、情境抑制等多种因素。在网络安全中,由于威胁的动态性、技术的复杂性以及用户认知的局限,隐性需求不仅存在,更是网络安全体系从被动防御迈向主动免疫的关键支撑。文章通过分析APT攻击、供应链攻击等案例,强调了挖掘隐性需求对于构建全面防护体系、应对未知风险的重要性,并指出技术发展与用户认知的鸿沟以及场景适配性是隐性需求产生的重要原因。最终,文章强调了管理隐性需求在产品创新、用户体验优化和市场洞察中的实践意义。

💡 **隐性需求的定义与成因**:隐性需求是用户未能明确表达或自身尚未意识到的潜在需求,其产生根源广泛,包括用户对自身需求的认知不足(认知局限)、缺乏描述需求的工具或语言(表达障碍)、现有解决方案掩盖了更深层需求(情境抑制),以及新技术或新产品未出现时用户无法想象相关需求(技术/市场限制)。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部分需求以隐性的形式存在于用户行为和心理之中。

🛡️ **网络安全中隐性需求的必然性**:网络安全本质是应对“未知”与“动态”威胁,威胁的不可完全预见性(如APT攻击、0day漏洞)和安全管理的“木桶效应”(关注显性高风险点易忽视隐性短板)决定了隐性需求的必然存在。用户或组织无法预见所有潜在威胁和技术场景的深层要求,因此必须主动挖掘隐性需求,通过威胁情报分析、用户行为观察等方法,才能构建“全面防护体系”,实现安全韧性。

🌐 **技术认知鸿沟与场景适配性催生隐性需求**:网络安全技术的复杂性与用户认知的鸿沟,以及技术落地的“场景适配性”是隐性需求产生的重要因素。用户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技术的专业性,或无法明确描述技术与具体业务场景结合的要求。例如,用户可能认为加密技术绝对安全,但忽视了密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可能部署了零信任系统,但忽视了动态权限评估的需求。安全解决方案需要超越用户的显性描述,主动挖掘“场景背后的隐性约束”,才能实现技术的有效落地。

📈 **隐性需求管理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实践价值**:挖掘隐性需求不仅是填补安全漏洞的必要手段,更是创造用户价值的关键。通过满足隐性需求,企业可以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差异化产品;优化用户体验,改进服务细节;并实现市场洞察,发现未被满足的隐性需求,从而开辟新市场。隐性需求是用户需求的“冰山之下”部分,其管理是提升网络安全体系智能化和主动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Gaea Que 2025-10-21 08:46 上海


安小圈

第774期

需求是用户(或主体)为实现特定目标或满足某种目的,对产品、服务、功能或体验产生的明确或潜在的需要状态。它是人类行为的基本驱动力,反映了对缺失的感知——当主体意识到现状与理想状态存在差距时,便会产生需求。隐性需求是指用户未明确表达或自身尚未意识到的潜在需求,通常表现为对某种产品、服务或体验的潜在渴望,但由于认知局限、表达障碍或情境限制,用户无法直接清晰描述。它是与显性需求,用户明确表达的需求,相对的概念,广泛存在于消费行为、用户研究、产品设计等领域。

隐性需求的核心特征包括:1未被明确表达:用户无法通过语言、行为或常规反馈直接说明;2、潜在性:需求隐藏于用户行为、习惯或深层动机中,需通过观察、分析或场景触发才能显现;3、模糊性与主观性:受个体差异(如文化背景、认知水平)影响,隐性需求的具体内容可能因人而异,难以用统一标准定义(例如,安全感对不同用户可能表现为数据隐私保护”“产品质量承诺等不同形式);4情境依赖性:隐性需求常与特定场景关联,脱离具体情境可能失去意义;5动态转化性:随着用户认知提升、技术发展或外部刺激(如产品创新、市场教育),隐性需求可能转化为显性需求(例如:早期用户未意识到需要触屏手机,但iPhone推出后这一需求被明确)。

隐性需求是网络安全的必然组成。网络安全实践的核心挑战,例如:威胁的动态性、技术的复杂性、认知的局限性,决定了:隐性需求无法被完全显式化,用户或组织无法预见所有潜在威胁或技术场景的深层要求;隐性需求必须被主动挖掘,通过威胁情报分析、用户行为观察、场景化安全评估等方法,识别并覆盖隐性需求,是构建全面防护体系的必要条件;隐性需求与显性需求互补,仅有显性需求(如安装杀毒软件)无法应对未知威胁,必须结合隐性需求(如员工钓鱼邮件演练)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韧性。因此,隐性需求在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领域不仅是存在的,更是必然---它是安全体系从被动防御主动免疫进化的关键支撑。

隐性需求的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产生通常与以下因素相关:认知局限,用户对自身需求的理解不足;表达障碍,用户缺乏描述需求的工具或语言;情境抑制,现有解决方案掩盖了更深层需求;技术/市场限制:新技术或新产品未出现时,用户无法想象相关需求。

网络安全的本质是应对未知动态的威胁,其核心目标是防御未知风险、控制已知风险,而威胁环境的动态性(如新型攻击手段、漏洞爆发、合规要求变化)决定了安全管理无法仅依赖显性需求(用户明确表达的已知安全问题),必须覆盖隐性需求(未被明确感知或预见的潜在风险)。

首先,威胁的不可完全预见性导致隐性需求的必然存在,网络攻击的手段(如APT高级持续性威胁、AI生成的钓鱼攻击、0day漏洞利用)往往具有创新性和隐蔽性,用户或组织在攻击发生前很难明确意识到其存在。例如:APT攻击,攻击者长期潜伏在目标系统中,通过社会工程、零日漏洞等手段逐步渗透,目标组织可能在攻击发生前未意识到高级威胁防御的需求(如流量异常检测、终端行为分析);供应链攻击2020SolarWinds攻击事件中,攻击者通过篡改第三方软件更新包渗透政府和企业网络,多数受害者此前未明确意识到供应链安全是需要主动管理的安全需求(如供应商安全评估、软件签名验证)。这些威胁的出现本身超出了用户或组织的既有认知,因此对应的安全需求(如未知威胁检测能力”“供应链风险评估)只能以隐性形式存在,直到攻击发生后才被显性化。

再者,安全管理的木桶效应要求覆盖隐性短板。信息安全的防护效果取决于最薄弱环节(如一个未修复的弱口令、一段未加密的内部日志)。用户或组织通常会优先关注显性高风险点(如核心系统的防火墙配置),但容易忽视隐性短板例如:远程办公场景下的家庭网络安全隐患(如路由器默认密码未修改);第三方合作中的数据共享合规风险(如合作方未遵守GDPR的数据跨境传输要求);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如点击钓鱼邮件的概率)。这些短板对应的隐性需求(如远程办公安全接入”“第三方安全审计”“员工安全培训)若未被识别,即使显性需求被满足(如部署了高级防火墙),整体防护体系仍可能失效。因此,安全管理必须通过挖掘隐性需求来填补这些潜在漏洞。

网络安全的技术复杂性与用户认知的鸿沟也是隐性需求存在的关键因素。网络安全技术(例如: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的设计与应用往往涉及高度专业化的知识,而用户(或非技术决策者)的认知水平与技术的实际能力之间存在信息差,导致隐性需求的产生。例如:技术的能力溢出与用户的需求盲区的冲突,安全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超用户认知。用户可能认为使用AES-256加密即绝对安全,但未意识到密钥管理不当(如密钥硬编码在代码中)会导致加密失效;企业可能部署了零信任系统,但未意识到动态权限评估(如根据用户位置、设备状态调整访问权限)的需求,仍沿用静态权限分配的旧模式;开发者可能聚焦于提升AI模型的准确性,却忽视了对抗样本攻击(如通过微小修改欺骗图像识别模型)的防御需求。技术的能力溢出(技术能解决更多问题)与用户的需求盲区(用户仅关注表面的显性需求)形成矛盾,隐性需求由此产生——用户需要技术不仅能做,更要正确地做”“全面地做

技术落地的场景适配性也催生了隐性需求。安全技术需与具体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才能发挥作用,但用户可能无法明确描述技术与场景结合的具体要求。例如:移动支付安全,用户可能仅要求支付快捷,但技术需隐含防截屏盗刷”“设备绑定”“交易限额等需求;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企业可能关注生产连续性,但技术需满足物理隔离与逻辑隔离的平衡”“故障安全模式(Fail-Safe等隐性需求(如关键设备断网后仍能进入安全状态);云安全,用户可能认为云服务商负责安全,但实际需满足数据主权合规(例如:欧盟GDPR要求数据本地存储)、多云环境下的统一管控等隐性需求。技术的场景适配性要求安全方案必须超越用户的显性描述,主动挖掘场景背后的隐性约束,否则技术落地将偏离实际需求。

历史上的重大安全事件往往暴露了隐性需求未被满足的问题,从反面论证了隐性需求的必然性。例如:案例1Equifax数据泄露(2017年),美国信用报告机构Equifax因未修复Apache Struts框架的已知漏洞(CVE-2017-5638),导致1.43亿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尽管漏洞已被公开(显性需求),但Equifax未意识到以下隐性需求:建立关键漏洞紧急修复的流程;对开源框架的漏洞进行持续监控;提前准备用户通知与赔偿机制。这些隐性需求的缺失直接导致了灾难性后果。案例2WannaCry勒索软件攻击(2017年),全球超150个国家的30万台设备感染WannaCry,攻击利用了微软Windows永恒之蓝漏洞(MS17-010)。尽管微软已发布补丁(显性需求),但大量用户未意识到以下隐性需求:补丁管理的全覆盖,老旧设备或离线设备也应及时打补丁;培训员工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部分感染源于钓鱼邮件)以及培训的有效性;定期备份关键数据(导致无法恢复)。这些隐性需求的缺失放大了攻击的影响。

最后,隐性需求管理在网络安全领域具备着现实的实践意义,挖掘隐性需求是创造用户价值的关键,例如:进行产品创新,通过满足隐性需求开发差异化产品;进行用户体验优化,从隐性需求出发改进细节;达到市场洞察,发现未被满足的隐性需求可开辟新市场。简而言之,隐性需求是用户需求的冰山之下部分,其定义需结合具体场景,通过深度观察、用户行为分析或共情设计等方法挖掘。

END

【内容来源:数字安全的例会践行


微软紧急修复高危蠕虫级RCE漏洞,威胁全网Windows系统




突发!小红书惊现后门......

攻防演练在即:如何开展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攻防演练】中钓鱼全流程梳理

[一文详解]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中的防御规划与实施

攻防必备 | 10款国产“两高一弱”专项解决方案

【干货】2024 攻防演练 · 期间 | 需关注的高危漏洞清单

攻防演练在即,10个物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红队视角!2024 | 国家级攻防演练100+必修高危漏洞合集(可下载)

【攻防演练】中钓鱼全流程梳理

攻防演练在即:如何开展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零信任】落地的理想应用场景:攻防演练

【2025】常见的网络安全服务大全(汇总详解)

AI 安全 |《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体系(V1.0)》(征求意见稿),附下载

2025年 · 网络威胁趋势【预测】

【实操】常见的安全事件及应急响应处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隐性需求 网络安全 用户需求 威胁情报 攻防演练 Latent Needs Cybersecurity User Needs Threat Intelligence Attack and Defense Drill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