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前天 09:34
院士百岁生日合影风波:名誉维权与个人恩怨交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在百岁生日之际,其办公室发布声明,指控杨炯等人冒充其学生合影并用于商业宣传。杨炯方面则否认冒充,称合影动机是沾喜气,并否认商业用途。此事件牵扯出双方对合影细节、服装借用、照片版权以及过往个人恩怨的争执。文章还提及了杨炯的个人背景、企业情况,以及负责处理此事的唐雷与钟院士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了名誉维权背后,个人动机、社交网络和潜在的利益纠葛。

🔹 **合影风波源起与各方说辞**:事件起因于杨炯一行人在钟院士百岁生日宴上与其合影,随后被钟院士办公室发布声明指控冒充学生并用于商业宣传。杨炯方面则坚称合影动机单纯,旨在沾喜气,并否认有任何商业意图,同时对声明中的部分细节提出异议,如服装借用和纠缠时间等。

🌟 **版权纠纷与个人恩怨浮现**:除了合影本身,事件还牵扯出唐雷(负责处理此事者)与杨炯之间关于照片版权的争议,以及两人之间多年的私人恩怨和商会活动的过节。这些个人层面的矛盾似乎加剧了事件的复杂性,使得名誉维权行为背后掺杂了个人情绪和利益博弈。

⚖️ **公众关注与法律途径**:钟院士办公室的严正声明和唐雷的强硬维权态度,将事件推向公众视野,引发舆论对“蹭名人”现象的讨论。杨炯最终选择报警,而唐雷则表示将采取法律途径解决,显示出双方在处理此事的态度差异和对法律手段的考量。

🤔 **院士本人态度与事件定性**:尽管办公室发布了严正声明,但101岁的钟世镇院士本人对事件表现出“不在意”、“各走各的路”的态度,认为“不需要解决”,给事件的定性增添了复杂性。这使得事件的最终走向,以及谁是事件的真正主导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原创 郑丹 2025-10-20 21:45 广东

 杨炯(前排左一)发布在朋友圈里的院士合影。五人合影里,后排左一的男士为“躺枪”的院士学生。(受访者供图)

全文共6387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钟院士100岁了,我们觉得是个很好的兆头,想去沾点喜气,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动机。”

    “照片是我拍的,你用了就是侵犯我的知识产权。玷污院士和学校的名声,那是坚决不允许的。”

    “不在意,世界上的行人太多了,各走各的路。”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南方周末记者 郑丹

南方周末实习生 谢瑞瑞

任编何海宁

“如果他冒充我的学生,我装作不知道,就过去了。”2025年10月14日下午,101岁的钟世镇院士对南方周末记者慢悠悠地提起,有人假冒他的学生与其合照用于商业用途一事,他已经不记得了。

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解剖学创始人,如今年岁已高,身边一直需要有人照顾。负责照顾钟世镇的生活秘书说:“他这几天心情不太好,因为网上乱七八糟的事情。”

“乱七八糟的事情”,爆发于2025年10月11日,钟院士办公室向媒体公布一则严正声明,称钟世镇与杨炯不存在任何师生关系,落款附有钟世镇本人手写签字。

这份声明称:2024年8月,杨炯等人借钟院士百岁生日之时,冒充其学生,冒领专属服装,与其纠缠拍摄录制相片视频达十几分钟之久,并把一些未经授权的相片发布在其微信朋友圈和研究所等公开场合以炫耀,造成“师出名门、行业翘楚、学术权威”的假象,扰乱公众视线以达到商业目的。

声明一出,舆论哗然。业界泰斗竟以此罕见方式维权,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讨伐这种“蹭名人”现象。杨炯成为新闻焦点,他于2025年10月11日当晚报警,涉事相关人员已陆续前往警方做笔录。

2025年10月15日,杨炯向南方周末记者出具一份回应声明:自己纯属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对学术活动的积极参与,对德高望重院士的崇高致敬,没有其他任何意思。本人从未在任何场合声称是钟院士的学生。

1 

“沾点院士的喜气”

几乎与此同时,还有一篇详述杨炯等五人与钟院士合照风波的说明也公开了,落款为钟世镇院士办公室。

该说明称:杨炯等五人千方百计预谋参加生日活动,先是通过钟院士身边工作人员求带入场,在遭到严正拒绝后,又采取哄骗手段,冒领了五套庆典服装和纪念品等,随后纠缠钟院士拍制视频和照片达十几分钟之久。

据公开信息,钟院士百岁庆典是中国解剖学会第二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会议暨钟世镇临床解剖学思想研讨会的环节之一,由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承办。

按照会议流程,8月24日白天的两场解剖学会议后,举行钟院士生日晚宴。多位参与现场活动的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会议“没有门槛”。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李玲(化名)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会议海报提到欢迎学医的师生及医务工作者参加,她便邀请了四位朋友,包括杨炯。

60岁的杨炯形容自己性格耿直,喜欢操心,平日里帮人免费寻医问药,在广州温州商会里,也是风风火火地忙前忙后,被起了个外号“白求恩的弟弟:白求忙”。

他头衔颇多,据其介绍,除了广州温州商会发起人之一、粤港澳温州人才促进会秘书长,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广州疗养院肝病中心主任,并注明从事军队首长医疗保健工作24年。另有两个头衔已经失效:中华医学研究会肝病委员会主任委员、《医药世界》杂志编委。

工商信息显示,杨炯名下有两家公司:广东岭南肝病研究所和广州小心肝诊所有限公司,前者成立于2007年,后者成立于2023年。杨炯称,两家机构都没有行医资质,主要做医疗咨询业务。

“钟院士100岁了,我们觉得是个很好的兆头,想去沾点喜气,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动机。”李玲说。杨炯称,当日,一行总计五人:他带妻子,李玲带了丈夫和一位朋友。

这场风波的后续发展,变成了当事双方对院士合影细节的争执。李玲与杨炯均否认上述说明内容,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衣服。

当天,很多参会人员穿着红色短袖与钟院士合照,短袖胸口印有“钟”字,主要用于钟院士学生以及现场工作人员。李玲也想借几套,“红色的衣服喜庆,想沾沾钟院士长寿的好兆头”。

她跟钟院士生活秘书提出,对方没有应答。后跟现场工作人员借了两套,用于自己和杨炯穿,杨炯的妻子不愿参与合照,同行另外两人也借来衣服,四人和钟院士完成合照。

杨炯向南方周末记者声明,自己一行从未在现场自称是钟院士学生,现场也没有强调哪些人不能合影,“排队合影的人比较多,照相时间顶多两三分钟,不存在纠缠十几分钟之久”。

杨炯和李玲称,拍照结束后,就将衣服还给了工作人员。一位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因为红色喜庆,当时有很多人来借衣服。”不过,活动后,李玲自行购买了五件衣服,又被校方工作人员在数天后要回。对购买衣服一事,杨炯称自己不知情。

在钟院士办公室提供给媒体的涉事合照中,除了杨炯四人之外,后方还有一位身穿红色短袖的男士入镜。他是钟院士2005届的博士生,意外躺枪,被误认为是“严正声明”谴责的五人之一。

该男士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那次合照场面:“我当时在拍照,突然来了一群人,把我挤到后面了,我就成了背景板。”对于这四人的印象,该学生评价“比较张扬,闹哄哄的,不像是知识分子”。

看到声明和网上的新闻后,他也感慨,“社会上这样的事太多了,需要有措施去减少或者防止这样的事情”。

2025年10月12日 杨炯在派出所做笔录。(南方周末记者 郑丹 / 摄)

2 

朋友圈“九宫格”里的麻烦

当日活动结束后,18:48,杨炯发布了一条“九宫格”朋友圈,包括一张与钟院士合照。配文是,100岁,中国工程院钟世镇院士说:“把冷板凳坐热,才是最大的本事。”

这条信息的位置,显示为南方医科大学。结合当时杨炯的微信头像是一张带有个人照的名片,附有其电话、两家公司及具体地址,在钟院士一方的工作人员唐雷看来,有商业宣传之嫌。

在“九宫格”中,还有一张钟院士与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合照,这张照片拍摄于2004年,拍摄者正是唐雷。因为这张照片,杨炯与唐雷关于版权的一场拉锯战就此拉开。

66岁的唐雷高高瘦瘦,说话不疾不徐,喜欢引经据典。在他的自述中,他毕业于一所专科院校,人生经历丰富,当过轧钢工人、电影编剧,也创业开过医疗器械公司,还曾短暂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2002年初,唐雷经人介绍,参与由钟院士领衔的国家863课题研究“中国虚拟人”。据唐雷称,自此之后,就被钟院士留在身边至今,曾替钟院士写了很多文章与作品,自己于2019年退休。公开资料显示,唐雷有十余个头衔,其任南方医科大学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二级教授,国家863“中国虚拟人”项目首席工程师。

“照片是我拍的,你用了就是侵犯我的知识产权。”在唐雷看来,杨炯未经自己同意授权,私自发布前述照片,未标明引自何处。

唐雷说,杨炯将院士合影发布朋友圈,属于故意制造假象,混淆是非,“玷污院士和学校的名声,那是坚决不允许的”。杨炯则坚持认为,自己发朋友圈并无不妥,也未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合影事件一周后,2024年8月29日,唐雷找到杨炯,要求其删除朋友圈。杨炯拒绝,并拉黑了唐雷微信。次日,唐雷告知李玲,要求其转告杨炯删除朋友圈。

在此之前,唐雷与杨炯认识已有数年。两人都是温州籍贯,多次参加温州商会的活动,且有过不愉快的过往。杨炯曾数次将唐雷拉黑,甚至将唐踢出商会群聊。

在南方周末的采访中,双方讲述的过节多为私人琐事。双方均不认可彼此为人处事的方式。

在当时,合影风波进一步升级。唐雷出具的一份文件显示,2024年8月31日,一份落款为钟院士亲笔签名的严正声明要求,杨炯立即删除相关朋友圈,并在朋友圈发布道歉以消除不良影响,且承诺所有相片不在任何场合使用。

在“九宫格”里,还有一张杨炯站在一家名为江苏日升恒隆科教设备有限公司展台处的照片。

唐雷出具的另一份文件显示,8月31日,该江苏公司也发布声明称,杨炯非企业员工,“此人非经本公司同意,擅自以本公司员工姿态自居拍摄照片,并发布朋友圈,以此误导大家”。南方周末记者联系该企业法定代表人核实该声明真实性,对方拒绝受访。

2024年9月1日,唐雷以商会人才分会会员的名义,向广州温州商会提交一封公开信,称商会人才分会(粤港澳温州人才促进会)秘书长杨炯严重侵权,请商会干预调解。

那次院士百岁寿宴活动结束后约一周,杨炯删除朋友圈涉事信息,但风波并未结束。

杨炯涉事的朋友圈信息。(受访者供图)

“九宫格”朋友圈里,有一张杨炯在一家公司展台拍摄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3 

“也算是沾上钟院士的光了”

杨炯说,事情发展到如今无法收场的地步,对他积怨已久的唐雷是始作俑者。但唐雷说:“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我那么小心眼,就干不成事。”

这类琐事,比如有数次商会宴席,唐雷质疑杨炯为何安排自己和其妻分桌坐,杨炯则认为是唐雷屡次不回宴会邀请信息,又来现场故意找茬。“我是前几天才知道,他们是两口子。”

两人过节中,较为要紧的是一笔钱。杨炯在最近报警的案情陈述中,称唐雷严重侵犯自己名誉,以及涉嫌敲诈勒索。

杨炯称,2024年9月1日,在广州温州商会举办中秋晚宴前,几位同乡试图协调两人纠纷,唐雷以侵权为由,提出让杨炯拿50万元,“我没答应,后来他降为10万元,并表明这10万款项用于钟院士旧居的修缮”。

对于这段陈述,杨炯未能出具相关证据,理由是所有聊天记录已经删除。按他的说法,商会中有多位同乡也曾在两次中秋晚宴上,当面听到过唐雷索要10万元的事情。两位同乡向南方周末记者确认,确有“10万元”捐款一说。

唐雷向南方周末记者否认此事,称10万元与侵权纠纷是两码事,不存在因果关系。他解释,在合影风波过后,杨炯得知钟院士的学生们提议捐款为老师修缮故居,主动提出捐赠10万元,他也向杨炯说过,捐钱越多,贡献排名就越靠前,“我从来没有提过50万的事情,我只开玩笑地说过,多捐不限”。

双方后来又有交流,但都不欢而散。2025年2月28日,唐雷将商会同乡再次拉群,称杨炯就合影风波一直没有达成解决方案,钟院士一方已经仁至义尽,后续将采取法律途径维权,并称“违反著作权法+名人效应,最高500万(赔款)”。

2025年3月27日,唐雷再次发消息给杨炯,是一张书的封面图,并提出“方便聊两句不”。杨炯未回复。

当时,唐雷正在筹备为钟院士印刷一本书籍,收录钟院士常用成语、辞赋、诗词和短句。唐雷称,自己出于给杨炯一次表现的机会,杨可以出一两万元的印刷费。这样一来,杨既能少出钱,还能作为赞助者在书中留名,“也算是沾上钟院士的光了”。

钟院士101岁生日活动之前,唐雷又多次通过他人提醒杨炯,要向钟院士登门道歉,并要求杨承诺此后不再用朋友圈涉事信息的内容。

这在杨炯看来,唐雷在步步紧逼自己交钱,杨炯态度强硬,坚持一切走法律途径。对此,唐雷也表态接受,并称自己并不缺钱,只是看不惯杨炯拒绝道歉的态度。

在这段经历里,杨炯称,他曾通过李玲,向钟院士生活秘书转达了想登门拜访的诉求,“并汇报唐雷一年来将问题无限上纲上线”。但被生活秘书以钟院士身体不好为由拒绝。

该生活秘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确有此事,他回复李玲,“你找唐老师吧。”道歉一事就此搁置。

2025年10月初,唐雷通过媒体发布谴责杨炯的说明及钟院士落款的严正声明,随即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暴。对于这招效果,唐雷还算满意,“因为阻止杨炯以照片、视频去牟利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今天这一步已经达到钟老师的要求了”。

唐雷说,温州人有句俚语,大意是,只有一下子打狠了,才能打疼。“现在他(杨炯)说我手举得高,打得太狠。我再三再四求他,给他把事体面解决的机会,他珍惜吗?”

2025年10月12日晚,杨炯办公室未悬挂院士合影。(南方周末记者 郑丹 / 摄)

4 

“世上行人太多,各走各的路”

“我现在身心俱疲,对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我现在都不敢看网上。”2025年10月12日晚,南方周末记者见到杨炯时,他正坐在派出所门前弓着腰,说话紧张得打结。

在杨炯看来,唐雷对自己最致命的一击,是拉院士下场。“院士那真叫是泰斗级啊,中国解剖学的创始人,我现在简直是绵羊对老虎,没有退路了。”

这一晚,警方前往杨炯办公室检查是否有悬挂钟院士合影。严正声明提及,杨炯将一些未经授权的相片在研究所等公开场合炫耀。

对此,唐雷向南方周末记者说明,声明中的这句话,并非指杨炯在办公室悬挂照片,而是杨炯在工作场所曾用平板电脑向其展示钟院士与杨利伟合影。“他说这张照片是他从网上下载的,这也算是他在公开场合展示了照片。”

杨炯称,自己名下的两家公司没有行医资质,只做咨询业务。自2024年至今,两家机构一分钱的业务收入都没有。“除了工资之外,我没有其他收入,那谈何用于商业目的?”

南方周末记者在网上检索到杨炯接受媒体采访的内容,谈及公益活动,科普宣传。当被问及此前有无对外宣传自己名声、打造人设时,杨炯回复:“那当然有了,这很正常”。但就自己与钟院士合影的朋友圈信息,杨坚决否认有商业宣传目的,“没有,这是无稽之谈”。

杨炯称,自己本身是医生,成立广东岭南肝脏研究所,就是能够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做宣传,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我做公益活动、咨询活动,是非常荣耀的事情,怎么会成了骗子?”

但在唐雷看来,杨炯的身份“不正规”,其名下的两家企业都没有行医资质。一则新闻显示,广东岭南肝脏研究所成立的俱乐部此前会员每年收费500元,并能开具处方药。唐雷认为,这些对钟院士的名誉都有潜在风险。“试问如果这些照片视频,被用作非法行医为虎作伥的宣传,那该给钟世镇院士、给民众带来多大的影响?”

唐雷称,钟院士待己如子,考虑到院士名誉,自己将杨炯一行参会并合照的事情向钟院士汇报,后钟院士委托他全权处理杨炯冒充其学生合影一事的维权工作,“钟老师还记得这事儿呢,我去看他,他老问我这个事情怎么样”。

2025年10月14日,唐雷(左)与钟世镇院士在交流。(南方周末记者 郑丹 / 摄)

2025年10月14日,南方周末记者在疗养院见到钟院士,他刚刚午睡醒,被生活秘书扶到轮椅上,缓缓推到书桌前。他双手控制不住地抖动。对于略微复杂的问题,反应缓慢许多。

“我没有印象喽,我现在昏头昏脑。”听周边人提起杨炯一行冒充其学生合影一事,钟院士重复道,“搞不清楚,糊里糊涂就过去了。”

“有人冒充您学生,您生气吗?”南方周末记者问。钟回答:“我不会生气,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有什么关系?”

如果对方后续把合影用于做生意呢?钟院士顿了几秒:“那是他的事,世界上骗人的东西太多了,你不要贪便宜,就上不了当。”

那合照的事情不在意了吗?他说:“不在意,世界上的行人太多了,各走各的路。”

一旁的唐雷又问钟院士,那这事要不要解决?钟院士定定看着前方,慢吞吞地说,不需要解决。唐再问,是现在不需要解决,还是从来都不需要解决?钟答:从来不需要解决。

唐听完一笑,跟了一句,“那你那天已经签字了,(现在)当着记者的面说不需要解决,我变得里外不是人”。

唐雷承认,严正声明以及说明,都由他拟定后,逐字念给钟院士听,钟再签字授权。钟的生活秘书也向南方周末记者印证了这一点,并称,“这个事不是说钟老师就有能力办,唐老师帮钟老师去办,为钟老师做好事。钟老师现在身体不好,记不起来了”。

一位钟院士亲戚认为,不了解唐雷的人会觉得他“一根筋”,“他其实是在报恩,等于是钟院士为他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在他眼里,钟院士的荣誉不容有失”。

唐雷认为这是在替钟院士分忧,他说:“钟老师不会主动提出来,但我得知道怎么弄。”

南方周末记者抛出的更多提问,时不时被钟院士以沉默应对。房间里的数人都屏气,又是一阵沉默。寥寥几句后,采访终止于钟院士一阵急促的咳嗽声。护理人员将钟院士推回去,说老人需要休息。

当南方周末记者最后追问起故居修缮事宜时,钟院士仰起头,喉咙里发出一阵嘶哑声:“看老天爷喽。”众人退出,随着门关上那一刻,画面定格在昏暗的卧室一角,一位101岁的老院士安静地坐在轮椅上,嘴巴嗫嚅着。

其他人都在看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钟世镇 杨炯 院士 肖像权 名誉维权 版权纠纷 个人恩怨 商业宣传 师生关系 法律纠纷 Zhong Shizhen Yang Jiong Academician Portrait Rights Reputation Defense Copyright Dispute Personal Grievance Commercial Promoti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Legal Disput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