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的田渊栋团队提出了“三明治梯度”(SPG)方法,解决了离散扩散语言模型(dLLM)在基于奖励的对齐和强化学习(RL)中面临的“卡壳”问题。传统方法常以ELBO(下界)作为似然代理,难以有效压制“坏样本”。SPG通过将不可解的真实似然夹在可计算的ELBO(正优势最大化下界)和EUBO(负优势最小化上界)之间,实现了对策略梯度的精准夹击。结合块式掩码对齐训练与推理分布,SPG在四个经典推理基准上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展现出更快的收敛速度、更高的峰值奖励和更小的波动,为dLLM的RL训练带来了系统性改进。
💡 **SPG解决dLLM的RL似然难题**:离散扩散语言模型(dLLM)在进行基于奖励的对齐时,其似然(likelihood)不可解,导致策略梯度(policy gradient)难以按标准方法计算。现有方法常使用ELBO(证据下界)作为代理,但它只能推高“好样本”,却难以有效压低“坏样本”。SPG通过引入EUBO(证据上界),将不可解的真实似然夹在ELBO和EUBO之间,使得模型在面临负优势(即“坏样本”)时能够得到有效的“惩罚”,从而更精确地更新策略。
🌐 **块式掩码对齐训练与推理**:为了解决训练过程中蒙特卡洛(MC)估计的分布与模型实际推理时的分布不匹配问题,SPG采用了块式掩码策略。不同于全随机掩码,块式掩码会模拟模型推理时逐步生成token的块状结构,确保训练时模型“看到”的局部信息与推理时的局部状态一致。这显著提高了训练的稳定性和最终性能,尤其是在Countdown和MATH500等基准上。
🚀 **显著提升推理性能与训练稳定性**:通过SPG方法,dLLM在四个经典推理基准(GSM8K、MATH500、Countdown、Sudoku)上取得了全面领先。实验结果表明,SPG不仅能更快地收敛到更高的奖励平台,而且训练过程中的奖励波动更小。即使在不同的块大小和推理策略下,SPG也能保持显著的优势,证明了其方法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 **混合近似与方差控制**:SPG还提出了混合近似策略,通过经验性地固定ELBO和EUBO的权重,可以在学习速度和最终性能之间取得良好平衡,并能严格降低坐标层面的方差。这种混合方法结合了“真惩罚”和“好收敛”的优点,使得模型在多任务上表现更佳,训练奖励曲线更加平稳且峰值更高。
原创 让你更懂AI的 2025-10-20 13:51 北京
让扩散语言模型真正闭合强化学习回路
把“好答案拉上去、坏答案压下去”:SPG 用上下证据界把扩散语言模型的策略梯度夹得又准又稳,一口气把四个经典推理基准的榜首收进囊中。
一谈到 dLLM(离散扩散语言模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并行或半自回归的解码优势——快,而且吞吐高。 但过去,一到 基于奖励的对齐/RL 就“卡壳”: 在扩散范式里 不可解,策略梯度很难按教科书路线走。行业里的临时补丁,是拿 ELBO(下界)当“似然代理”;它能把“好样本”推高,却很难把“坏样本”真正压下去。
这篇工作来自 Meta 田渊栋团队 :他们提出 “三明治梯度” (Sandwiched Policy Gradient, SPG ) ,把不可解的真似然 夹在可计算的上下证据界之间 —— 正优势 最大化下界(ELBO), 负优势 最小化上界(EUBO),并用 块式掩码 做蒙特卡洛估计来对齐训练与推理分布。 结果不是“勉强可用”,而是“直接有效”:同一解码设定下, SPG 在四个推理基准
全面胜出 ,曲线收敛更快、峰值更高、波动更小。 论文标题: SPG: Sandwiched Policy Gradient for Masked Diffusion Language Models 论文链接: https://arxiv.org/pdf/2510.09541 代码链接: https://github.com/facebookresearch/SPG 背景:并行优势与似然困境 dLLM 通过逐步加噪—去噪在离散 token 空间建模,推理时可并行或半自回归解码,这让它在延迟和吞吐上对自回归模型有天然优势。可 RL 需要 来估计策略梯度,而 dLLM 的这项量 不可解。社区广泛用 ELBO 去取代它,但 ELBO 只是下界:当样本是负优势或采用相对奖励时,最小化下界不保证真似然真的降低,于是“该罚的罚不到位”。SPG 的核心切口,就是为负样本引入可计算的上界,在真似然语义下“真惩罚”。
方法:上下界夹击策略梯度 2.1 预备:ELBO与策略梯度 标准 dLLM 训练最大化 ELBO,它把“在被掩码位置正确复原”转化为可计算的目标: 在 RL 中,我们最大化期望回报 ,其经典策略梯度为: 问 题恰在这里:d LLM 的 不可解;若一概用 替代,就会在负优势上产生系统性偏差。 2.2 正式 目标与“夹心替代”
作者先把“策略优化”改写成 组相对的优势加权对数似然:
其中 ,且 表示采样时对策略断开梯度。 由于 dLLM 的 不可解,SPG 引入“三明治”替代:正优势最大化下界 ,负优势最小化上界 ,得到对原目标的可优化下界:
且因 ,从而 ;最大化 是对真实目标的有效代理。 ▲ 图1. SPG 训练流程与块式掩码示意 对同一提示产生 ;正优势最大化似然下界,负优势最小化似然上界。右侧用块式掩码做 MC 估计:选一段连续块做随机掩码,之前块保持干净,之后块全掩码。 2.3 关键上界:EUBO的可计算形式 基于 Rényi 变分界,作者给出证据上界的离散式与连续极限形式。为便于实践,这里给出论文中用于实现/估计的两种写法: 其中 控制上界松紧;实践中用 MC 估计 并在式(5)中替代 。作者也讨论了 Jensen 带来的轻微偏差与“更松 但无偏”的替代式(效果更差),因此保留“更紧但略偏”的实现。
2.4 块式掩码:对齐真实推理 若 MC 估计仍用全随机掩码,而推理采用块式半自回归,训练—推理分布就会错配。 SPG 改用块式掩码:把序列分成等长块,选一块随机掩码,之前块保持干净、之后块全掩码;并对提示与干净块加轻微随机掩码扰动( )。这既稳定估计,又贴近推理分布。
2.5 混合近似:稳住负优势 单用 负样本“压得动”,但方差较大、收敛慢。作者提出混合近似: 经验上固定 即可兼顾学习速度与最终上限; 即可覆盖主流设定。更进一步,作者证明了最佳混合在坐标层面严格降方差。
▲ 图2. Policy Optimization with SPG(伪代码) 给定提示 与回报,计算优势 ;用块式掩码产生 ,估计 与 (式(2)(7)),构造并上升 (式(5))。
实验:四项全面提升 设置与基线 ——作者在 LLaDA-8B-Instruct 上做 RL 微调,对比 D1、WD1、UniGRPO 等 dLLM-RL 方法;统一采用块式半自回归的信心驱动解码(块大小 32;每步在当前块解出 2 个最高置信 token;训练温度 0.9,Sudoku 0.3;评测温度 0.0),并去除 D1 的额外 SFT 以确保公平。▲ 图3. SPG 在 GSM8K、MATH500、Countdown、Sudoku 的准确率全面领先,曲线一眼能看出“抬升幅度大、稳定台阶高”。 主结果 ——在四个推理基准、三种生成长度(128/256/512)上,SPG(尤其“混合”版本)总体最优;从训练曲线看,SPG 的奖励上升更快、平台更高、波动更小,呈现“持续抬升”的形态。作者特别强调:这并非绑定某个解码细节的“投机性领先”,在不同块大小(16/32/64)、不同推理策略(信心驱动/随机)下,SPG 都能维持明显优势。 ▲ 表1 . 与 LLaDA-1.5、D1、WD1、UniGRPO 同设定对比,SPG w/ Mixture 在绝大多数格子里拔尖。表中还标注了相对前 SOTA 的绝对涨幅(绿色数字) 组件消融 ——当移除负优势项时,四项指标明显回退;仅用 ELBO 虽能涨,但到不了 SPG 的高度;仅用 EUBO 更强,却略不稳;上/下界混合兼得“真惩罚”与“好收敛”,在多任务上“顺到底”。这与方法中对偏差—方差的取舍完全吻合。
▲ 图4. 训练奖励动态: SPG 的奖励曲线“起得快、抬得稳”;滚动窗口显示方差更小。 ▲ 表2 . 负优势估计消融: 去掉负优势最差;仅 ELBO 次之;仅 EUBO 强但不稳;Mixture 综合最佳。数值差距在 Countdown 与 Sudoku 上尤为显著。 分布对齐 ——把 MC 估计从随机掩码换成块式掩码后,无论是 EUBO 还是 Mixture,在 Countdown、MATH500 上都有稳定提升;这直接佐证:训练要“看见”模型推理时的局部形状,估计分布与 rollout 分布要对齐。▲ 表3 . 掩码策略消融:块式掩码显著优于随机掩码,尤其对 Countdown 的收益巨大,说明“估计看世界的方式”会被模型真实推理所放大。
总结:让dLLM的RL真正闭环 SPG 把 dLLM 做 RL 的两处“老大难”—— 不可解似然与训练-推理分布错配——一次性收拾干净:
一方面,用上下证据界把真似然夹在中间,正样拉下界、负样压上界,让梯度方向在“真似然意义”上对齐; 另一方面,用块式掩码去做 MC 估计,把训练看到的局部形态与推理时的局部状态对齐,既稳方差,也稳优化。两条线叠加,就形成了“稳、快、高”的系统性红利:训练更稳、收敛更快、平台更高,也由此解释了它在四个推理基准上一举登顶的现实表现。 对一线团队而言,给出两条可执行的“操作语句”即可落地:遇到负优势或相对奖励,把“上界”请进来;模型按块解码,估计也按块看世界。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