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前天 17:21
母亲离世后的哀思与纪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讲述了作者在母亲意外离世后,经历的悲痛、葬礼的混乱以及漫长的思念过程。作者独自前往母亲墓地,倾诉思念;回忆母亲生前的点滴,感受失去亲人的巨大空虚。作者也分享了如何通过回忆、倾诉、书写和参与互助小组来处理悲伤,并借由他人讲述的故事,理解了亲人离世后,我们如何带着思念与爱继续生活,以及生命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 **初次独自祭奠,倾诉无尽思念**:在母亲去世后,作者第一次独自前往墓地,在母亲的坟前哭笑交织,倾诉了整整一个上午,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对陪伴时间不足的遗憾。作者细致地描述了墓地的环境,以及祭奠过程中的细节,如拔草时扎到的刺和扑到怀里的白蝴蝶,这些细节都增添了情感的真实性。

😭 **悲痛中的混乱与麻木**:母亲突然离世,作者经历了从不相信到极度的悲痛,甚至在处理后事过程中感到麻木和机械。从凌晨奔波于医院开死亡证明,到葬礼期间处理繁杂事务,作者描述了自己如同“机器”般的生活,以及在亲戚的质疑和要求中承受的巨大压力,甚至一度想要放弃生命。

🫂 **带着思念继续生活**:作者意识到葬礼是为生者准备的,它提供了一个表达思念和处理情绪的出口。通过参与互助小组、写信给母亲、听播客中的故事,作者逐渐学会接纳失去亲人的事实,并明白不必执着于“走出来”,而是学着带着这份思念和爱继续前行。她也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得慰藉,理解了亲人虽然离去,但灵魂已融入生命,成为永恒的陪伴。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母亲节那天,我第一次独自去了母亲的墓地。以前我都是和家人一起去,烧纸钱、摆水果之类的祭奠,总感觉陪她的时间不够。这次我自己去,终于不用再顾忌其他人,可以好好地跟母亲说说话了。整整一上午,我一个人在墓前哭哭笑笑,走走停停,说个没完。
母亲的墓地在老家以前的芝麻地里,小时候我总是一边挎竹篮,一手提水壶,去地里给干农活的母父送饭。这里不同于城里的沙尘天气,天空蓝得透明,山谷里回荡着一声声鸟叫,周围几乎没有人家,一切都显得寂静空荡。在我拔坟头的草的时候食指扎了一根小刺,隐隐地疼。在我流泪的时候,有一只白蝴蝶扑到了我的怀里。我坐在柳棍长成的树荫下,给母亲讲了很多她走后的事情,陪她一起看了她生前拍下的照片、视频,还给她播了一首歌曲《一荤一素》……离开的时候我在旁边的桑树上摘了桑葚,在山坡上剪了一把野花,放在她的墓前,许愿她会常来我的梦里看我。



文|小鱼

漫长

2020年9月22日晚,母亲意外去世了。当时120的医生来到家里,用手电筒照了照她的眼睛,跟我说瞳孔已经散开了,人没了。我不相信,明明刚刚我掐她人中的时候,她还在喘着粗气,喉咙里还想要发出声音。我愣在那里,哭不出声音。半晌后父亲让我打电话通知亲戚,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完成这件事情的,只依稀记得后来家里来了好多人。在我和小姨给母亲换寿衣的时候,客厅里的人在争论是火葬还是土葬。争论的声音在我耳边慢慢隐去,我的身子歪斜地靠在卧室的门框上,眼睛盯着躺在床上的母亲,就那么一直看着,直到父亲打发我去开死亡证明,我才仿佛回到了现实世界。

《都挺好》剧照

我拿起钥匙,一个人一路哭着,走在凌晨1点的大街上,去到了急诊室,医生让我去复印母亲的身份证。我出来走到门卫室,突然想起来半夜没有复印店开门,一下子崩溃了,蹲在门卫室外面号啕大哭。月亮在我头顶静静地挂着,整条街上只有我的哭声在回荡。不知道过了多久,门卫给我递了张纸巾,让我先回家,明天再来。

按照我们这儿的习俗,母亲下葬前要停灵七日,我每天除了跪在棺材前,就是像个陀螺一样地转着。家里人来人往,我要给前来吊唁的人端茶倒水,给村里来帮忙的人找烟找酒,安排厨房的食材采购,遣人去购买孝布、孝衫……我感觉自己就像个机器。膝盖已经脱了皮,脑子空荡荡的,行尸走肉般地活着。

下葬前第四天,弟弟从外地的学校赶回来了。我拉开冰棺的盖子,给他看陷进寿衣里的母亲,自己趁机偷偷摸了摸母亲僵硬冰冷的手。晚上村里的人在房间打麻将,姑姑在隔壁房间躺着休息。我和弟弟搬了长凳子坐在院子里,他用手机播了毛不易的歌曲《一荤一素》,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哀伤的旋律飘荡在空中。我们抬头看着漫天星辰,静静地并肩坐着,彼此都没有说话,眼泪无声地流过我们的脸颊,在下巴凝结成沉重的一滴,落在脚下的黄土里,慢慢地散开,再散开。

《180天重启计划》剧照

在那短短的几天里,任何人都可以指挥我,任何人也都可以指责我。作为女儿,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煮一碗面端到灵前。关于这碗面,有人说我必须煮宽面,有人说我必须煮细面,有人说我必须煮长面,有人说我必须放绿菜,有人让我煮硬点,有人让我煮软点……总之无论我怎么煮就是不对。亲戚们指责我为什么不嚎哭,是不是不爱我妈,而我盯着棺材角,只想一头撞上去。下葬前一天晚上有很长的仪式要举行,可我已经爬不起来了,最后的二十四奠是表妹替我完成的。母亲下葬后的当天晚上,所有该烧的东西都拿到墓地烧完了,每天熙熙攘攘的人群也都散了,院子突然空了,我的心也空落落地。我哭着求姑姑们先别走,再陪我一个晚上,因为我突然好怕安静。

有人说葬礼从来不是为死者而设,而是为仍然活着的人准备的。在经历了母亲的葬礼之后,我觉得可能确实是这样的。毕竟母亲已经去世,她的葬礼她也不会知道,反倒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在葬礼上,能够尽情地表达对她的思念。如果没有葬礼,我们这些情绪又该去哪里找到安放之处呢?尽管传统的葬礼仪式有很多我无法理解的地方,也有很多让我特别抵触的地方,但是那些头七、二七、三七、五七、周年、清明、寒衣节的日期,就像是一点一点的在让活着的人看着逝者慢慢的离开,渐渐地让哀伤一段一段的出走,好似给悲伤的情绪留下了缓冲的地带。

回声

回到城里后,我偷偷从要烧掉的母亲的衣物里拿走了一件,谁都没有说。那是她生前最后的日子里,我给我俩买的同款衣服,直到现在那件衣服还在我的衣柜里,每次穿上它,我都觉得像母亲在拥抱着我,那上面还留有她的味道和体温。在她刚离开的那段日子里,我走过她生前常去的公园,总能在健身步道上看到她的身影,恍惚间想追上去牵起她的手。在厨房里包饺子时,听到她在我耳边说“两个指头交叉,使劲往下压着捏紧,不然会煮破的”。一个人在家里坐着时,常常听到她在喊我,答应了之后一回头,呆呆地看着空气,失神地半晌瘫在地上。

《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我从此不敢听她的微信语音消息,不敢看她的照片和视频,不敢去电影院看《你好,李焕英》,甚至害怕孩子喊我妈妈。我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突然泪流满面,有时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路上看到含有“慧”字的招牌、字眼,会恍神。白天使劲的想,夜里却总也梦不到,有时好不容易梦到了,哭着不愿意醒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着,我感觉自己身上的洞越来越大。我回想起母亲短暂的一生,母亲在没生我之前是一位小学老师,我曾在家里的相册上看到过她和学生们的毕业照。她坐在中间的位置,怀里抱着一个学生,笑得很开心。在我之后,她还有过几个孩子,但是夭折的夭折,送人的送人,最后只剩下我和弟弟,她每次跟我说这些的时候,都忍不住的难过。

她喜欢唱戏,平时在家里总爱唱上那么几段,以前她还和姨妈一起登台演出过,她们两人扮演一对夫妻,母亲女扮男装。她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她和小姨外出学缝纫,把我放在奶奶家,回来后看到我浑身脏兮兮、可怜没人管的样子,发誓以后无论去哪里都要带着我。她没有食言,后来除了我住校求学,她都始终把我带在身边。在我弟出生前,母亲一直在做刺绣的活计,后来有了我弟,家里开了小商店,母亲一直料理商店的生意。

《请回答1988》剧照

她会用废弃的厨刀给我削铅笔,会剪掉自己的长辫子换钱给我交书本费。会在半夜我补作业时,因为心疼我帮我写。会在带我去大柳树下打完针后,给我买一包加力加。对待来家里借住的孩子们,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她们的日常起居。无论我家搬到哪里,母亲都能和周围的邻居处的像一家人那么好。

安放

在母亲去世的五年时间里,我总是会忘记她离开我的时间,我想可能是因为9月22日是我出生那天的阳历日子,冥冥中是她选择了那样的日子离开。因为她的生日是七月七日,所以从此我再也没有过过七夕节。而且自那一天开始,我再也不怕鬼了,甚至会期待世界上真的有鬼,这样我就可以再见到她了。每当我想妈妈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是那个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而这时,孩子总会对我说“妈妈,虽然你没有了妈妈,可是你还有我这个宝宝啊”。

我每时每刻都在想念她,我会在日常和别人的交谈里,很自然的经常提起她。我加入了豆瓣亲人去世互助小组,写下我对母亲的思念,也宽慰和鼓励其他失去亲人的豆友,给她们一个拥抱。有人问亲人去世后多久才能走出来?我回答说,走不出来,或者说不必执着于能否走出来,我们不妨就带着那份思念一直走下去就好了。

《我的大叔》剧照

在听播客《岩中花述》的三个月里,我听到过鲁豫说她的父亲去世了,常常会恍惚父亲还在。听到过张春说亲人离世后身体有个洞,我们只能接纳这样的自己,带着这个洞活下去。听到过思文说对去世父亲故事的如常讲述。听到过陈冲说“母亲去世了,下一个就轮到我了”。

在《陈鲁豫·慢谈》里,听到过窦文涛说父亲去世后,他的毛笔字突然就写的很好了,看到他在《此身,此心》里给陈冬芹写的让人动容的序言。在《热浪之外》里听到过黄渤讲述因阿尔兹海默症去世的父亲,在张的春播客里听到过的思思讲述的刘文桥女士的故事。在《豫见她们》里,听到过菜菜讲述母亲的日记本的故事。

有那么多离开的人,被活着的人深深的记住了,而她们的讲述,又让陌生人也记住了那些离开的人,思念在不同人的心中刻下痕迹。这些都让我明白,那些离开的亲人,带走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同时也留下了割舍不掉的一部分。她们的躯体会随着死亡,化作烟尘,融入天地。可她们的灵魂并没有消散,已经浸染在我们生命里的每一个角落。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剧照

在我觉得哀伤无人诉说的时候,AI建议我给母亲写信,于是我把想要告诉母亲的话,写在私密日记里。有时我写的很短,有时我写的很长,写完以后我不太会去看,可是心里确实不再那么憋闷了。我想每一个失去亲人的我们,都需要一个寄托思念的途径,既然哀伤不会离开,那就为她准备一个房间吧,在里面填满我们的诉说,在以后的人生岁月里,随身带着她,既是陪伴也是守护。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球球 / 审核:雅婷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文章原文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母亲 离世 思念 哀悼 纪念 亲情 悲伤 成长 Mother Loss Remembrance Grief Family Mourning Heali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