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头条 10月18日 10:10
关于三花智控特斯拉订单传闻的深度解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一则关于三花智控(002050.SZ)获得特斯拉6.85亿美元Optimus线性执行器订单的传闻,在资本市场掀起巨浪,导致三花智控及相关板块个股短时间内大幅上涨。该传闻通过海外社交平台传播,并披上“国际认证”外衣,随后在国内投资者聚集的平台发酵,引发股价异动。尽管传闻内容逻辑上存在疑点,但其传播路径和手法,特别是“出口转内销”的包装方式,成功吸引了游资、机构和北向资金的关注。然而,三花智控随后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了相关订单传闻,导致股价回调,暴露出资本市场“小作文”灰色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即通过洗稿和包装,利用市场心理和量化交易模型,诱导散户跟风。

🎯 传闻的传播路径与手法:该传闻最初在海外社交平台发布,并伪装成国内媒体报道,随后通过其他海外账号“二次传播”,披上“国际认证”外衣,最终在国内股票交流平台发酵,精准触达投资者,引发股价异动。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手法,利用了信息传播的层层包装,增加了信息的迷惑性。

📈 资金的涌入与操作:传闻发酵后,游资(如“章盟主”席位)、机构和北向资金大量买入三花智控,导致其股价在短时间内涨停。其中,“章盟主”席位净买入超过6.8亿元,而北向资金和机构也合计买入9.6亿元以上。然而,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和部分机构存在拉高出货的迹象,卖出金额较大。

📉 传闻的真实性与澄清:尽管传闻内容(如订单量足以生产18万台Optimus)存在明显逻辑不符之处,被认为是“一眼假”,但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依然巨大。三花智控在传闻发酵当晚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了相关订单传闻,随后股价出现回调,表明市场对未经证实的消息容易产生过度反应。

⚖️ “小作文”灰色产业链的运作:此次事件暴露了A股“小作文”灰色产业链的成熟运作模式。通过多次洗稿,将虚假消息包装成看似可靠的“内幕消息”,利用具体数字吸引舆情监控和量化资金,再由游资推波助澜,最终诱导散户跟风买入,从而操纵股价。

传言先在国内平台发布,再经海外社交平台二次传播,披上“国际认证”外衣,而后回到A股投资者聚集的平台,最终发酵引发三花智控和板块个股大面积异动

短短半个小时内,不仅当事公司三花智控(002050.SZ)脉冲式涨停,板块内的20多只个股,也同步涨停或涨超10%以上。一则“出口转内销”的传言,瞬间就在资本市场引发了一场脉冲式的狂欢。

10月15日下午1点,人形机器人概念中的千亿巨头三花智控,开盘后突然直线拉升,仅约半小时的时间,就冲到44.18元/股的涨停位并至收盘,单日成交额高达119.8亿元,其港股也同步大涨12.98%。

引爆三花智控这波行情的,是一则关于“三花智控拿下特斯拉6.85亿美元Optimus线性执行器订单”的传闻。而该传闻之所以能引起三花智控,乃至整个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的大范围异动,与该传闻的传播路径、手法有关。

第一财经调查发现,该传闻最开始通过海外社交平台账号,选择在A股早盘后、午盘前的时间节点发布,并以国内媒体报道作为伪装,随后借助其他特斯拉相关海外社媒账号“二次传播”,为传闻披上“国际认证”外衣,而后经过雪球、东方财富网等A股投资者聚集的股票交流平台大面积传播、发酵,最后精准触达更为广泛的股票投资者,最后“成功”引发相关公司股价暴动。

而在三花智控异动过程中,游资、机构、北向资金竞相涌入,买卖前五的席位,合计成交额接近35亿元。龙虎榜数据显示,被市场称为知名游资“章盟主”常用席位的券商营业部,当天净买入超过6.8亿元,当天深股通和两个机构席位,也合计买入9.6亿元以上。

不过,与“章盟主”席位不同,北向资金、机构存在明显的拉高出货迹象。其中,深股通卖出该股6.1亿元左右,两哥机构席位则分别1.27亿元、2.28亿元,净卖出额达7740万元、8320万元左右。

传言层层传播引爆股价

三花智控10月15日的走势,原本略显低迷,但下午开盘后,突然急剧拉升,短短半个小时内,从小幅下跌快速冲到涨停,盘中振幅超过11%。

该公司走势突变的主要原因,就是午间的一则“特斯拉巨额订单”传言催化。而传言的最初来源,是海外社交平台X。

网上一张广泛流传的截图显示,北京时间10月15日12:07当天中午,名为“@tslaming”的用户,在其X平台账户发布消息称,根据国内媒体报道,三花智控获得了特斯拉约合人民币50亿元的人形机器人订单。推文甚至还补充声称,“这一订单量足以生产至少18万台Optimus”。

大约40分钟后,另外一个名为“@TeslaNewswire”的X用户,在12:47引用上述推文,并称“这将是Optimus大规模量产即将来临的强烈信号”,但删除了信源来自中国媒体。

上述传言最终引起大范围传播与关注,与国内互联网平台转发有关。经过海外社交平台两轮转发后,在雪球和东方财富网个股评论区,很快开始出现了“海外消息称三花智控拿下特斯拉50亿订单”的帖子。

实际上,三花智控获得特斯拉巨额订单的说法,并非首次出现。有关传闻第一次出现,是在国内股票交流平台雪球上,一位名为“绍兴勇哥”的用户,9月29日16:50在国内股票交流平台雪球上发帖称,“三花智控与特斯拉的合作近期有重大进展,2025年9月22日,特斯拉向三花智控下达了超50亿元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订单,聚焦于线性关节产品,要求2026年一季度起逐季爬坡交付。”目前,该帖已被作者删除。

此后,与此有关的传闻,又于10月8日在东方财富网出现,用户“简朴的理财霸主”跟进发文,标题直指“50亿订单落地”,该帖子随后被删除。

有投资人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上述关于三花智控的订单传闻,9月22日就在投资圈内私下传播了,当时就有投资人跟三花智控确认为谣言了。但当时该传闻并未在网上公开传播,三花智控也就没有公开澄清,所以大部分人并不知晓。

虽然两次的传言内容相似,但与上一轮的悄无声息相比,最近这波传言,对三花智控股价的影响显而易见。随着传言发酵,15日下午开盘后,三花智控成交量快速放大,并在下午1点30分前后涨停,随后多次打开涨停,最终在2点前后封住涨停。

这场资本狂欢并未持续太久。10月15日深夜,三花智控发布澄清公告,明确表示“相关订单传闻不属实,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公告一出,10月16日,其港股直线大跌超6%,A股回调近3%。

“一眼假”的“出口转内销”包装术

在业内人士看来,“50亿元巨额订单”的传言,之所以能引爆三花智控股价,与传言的传播路径、手法有密切关系。

业内人士认为,最早散播传闻时,选择海外社交平台的同时,发布者@tslaming还使用了全英文发布,更将传言包装成援引国内媒体报道,对于非专业用户来说,这既是该消息来源的暗示,也是对信息真实程度的提升。

而接力的账号@TeslaNewswire,更是直接将自身与特斯拉挂钩。第一财经发现,该账户是专门发布特斯拉的最新资讯,粉丝量近5万。截至发稿,上述推文显示有110次转发,7.7万次阅读。至此,这则国内谣言成功被包装成一条看似来源于海外的特斯拉最新资讯。

到了传言发酵阶段,传播指向更是堪称“定向爆破”。无论是股吧,还是雪球,都聚集了大量股票投资用户。前者的用户中,可能不少都长期关注相关股票,而后者在股票投资用户中有着较大影响。

另一方面,上述海外推文的发布时间,也选择了国内早盘收盘后、午盘开盘前,留足了发酵时间。三花智控股价突然异动,尽管引起了主流媒体关注,但核实此事的有关报道发布时,A股已经收盘。公开信息显示,主流媒体最早核查传闻的报道,是在当天收盘后的15:01。三花智控当时回应称,正在紧急核查。直到当晚,该公司才公告称,上述传闻不实。

而在三花智控此次订单传闻之前,就有外媒报道称,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因手部技术难题暂时停产,今年量产目标从5000台下调至2000台。

有券商分析师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TeslaNewswire发布的推文中称,三花智控这一订单量足以生产至少18万台Optimus,根本不符合逻辑,属于“一眼假”传闻。

一个“一眼假”的传闻为何能撬动千亿市值个股异动?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A股“小作文”灰色产业链很成熟,通过多次洗稿,将假消息包装成看似可靠的“内幕消息”,就很容易拿捏市场心理,引爆股价。

“洗稿是关键,一般会在投资圈内小范围散播消息,然后通过炒股平台的个人账号或自媒体发帖,接着找一些小媒体洗稿成看似靠谱的新闻,最终引起较大媒体关注报道或转发,达成引起市场关注的目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在三花智控这次的传闻传播中,充当最终“洗稿”角色的就是海外X账户@TeslaNewswire,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本身特斯拉是美国企业,英文消息比中文更具欺骗性,很多信息插个语言转换环节在中间,市场就辨别不了真假了。并且国内散户大多很难第一时间求证国外信源,再配合资金点火就很容易跟风买入。

“同时,此类传闻大多在撰写时都会捏造具体订单金额或者供货数量,甚至是交货时间,一方面是增强可信度,最重要的是有具体数字的资讯,能够被舆情监控系统抓到,从而触发某些量化交易模型,吸引一部分量化资金先下场,随后游资资金再推波助澜一下,无论消息真假,很容易诱导散户跟风。”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章盟主”、机构等涌入买超20亿

传闻发酵后,资金大举进场买入,成为三花智控涨停的最终关键力量。

龙虎榜数据显示,当天,三花智控买入最多的席位,是国泰海通上海浦东新区海阳西路营业部,当日买入额6.82亿元。

按照市场广为流传的说法,该营业部正是知名游资“章盟主”常用席位。公开信息显示,该营业部原名为国泰君安上海海阳西路营业部。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两家券商合并后,该营业部变更为现名。

最近几个月来,该营业部频繁参与AI算力、机器人等热门题材。在三花智控之前,该营业部也在6月20日,净买入浙江荣泰2.37亿元,9月24日、25日分别买入上纬新材6280万元,9月12日分别买入芯原股份、工业富联4.82亿元、9.82亿元。

除了“章盟主”,外资、机构也在15日大量买入三花智控。

根据交易记录,当天,深股通买入该股6.51亿元,在买入前五中位居第二,位于买三、买四的机构专用席位,则分别买入1.62亿元、1.52亿元;位于买五的中信建投安徽分公司,则共计买入1.45亿元,卖出95.1万元,净买入1.44亿元。

上述席位的大额买入,可能就是三花智控15日下午突然异动涨停的直接推手。

交易数据还显示,15日,三花智控成交额总计119.8亿元,而买、卖前五的交易席位,买入金额就高达20亿元以上,卖出额也达到14.67亿元,总成交额合计接近35亿元,接近该股全天总成交的30%。

“特斯拉50亿元大单”传出前,三花智控交投并不活跃,走势也略显低迷。当天早盘,该股小幅低开,随即进入震荡状态,直至收盘都在39.7元到40.8元之间拉锯,代表时点成交的现量大多在3000手以内。

然而,随着午间传言发酵,下午开盘后,该股成交快速放大,按分钟计算的成交量,1点27分左右,甚至出现了一笔超过14万手的成交。短时间涌入的大量买单,直接推动该股快速拉升,并在下午1点30分涨停,其间虽有十多分钟时间打开涨停,但很快又在2点前后封住涨停。与A股同步,该公司H股也在午后同步拉升,盘中一度涨超13%,收盘时上涨12.92%。

而在买五前五席位中,上述国泰海通营业部,又是最重要的力量。根据盘后龙虎榜数据,该席位当天的买入成交额,在三花智控全部成交中的占比达到5.69%,但卖出额仅有7.31万元,净买入额则高达6.8187亿元。如果只按买入单边估算,该营业部的买入额,已相当于三花智控同期买盘的10%以上。

大资金拉高掩护出货?

虽然买入金额巨大,但北向资金、机构席位的操作方向,却与“章盟主”席位相反,存在明显的拉高出货迹象。

交易数据显示,15日,深股通专用席位卖出三花智控的金额,达到6.1亿元左右,全天净买入4055万元,卖出额在卖出前五中位于第一。

紧随其后的是两家机构席位,分别以1.27亿元、2.28亿元的卖出额,位于卖二、卖三。而卖二的机构专用席位,卖出、买入金额,均与买四席位相同。卖出金额达2.28亿元,净卖出额达7740万元。此外,卖三的机构专用席位,当日卖出约2.18亿元,买入1.35亿元,净卖出额达8320万元左右。

而卖四、卖五席位,也存在相同情况。当天,这两个席位分别卖出1.53亿元、1.29亿元,买入2153万元、5548万元,净卖出1.32亿元、7350万元。

类似的情况,此前也曾出现。

9月16周日至18日,三花智控连续三天大涨,从前一交易日收盘时的35.66元,拉升到45.55元,三天累计上涨9.89元,累计涨幅达到27%左右,深股通、机构专用席位,期间也屡次在该股买入前五现身。

数据显示,在这三天里,买一、买一均为深股通席位,共计买入该股21.3亿元,卖出23.1亿元。

同期,该股买二、卖二至卖四,也同样来自机构。其中,买、卖金额均为第二的机构专用席位,共买入该股10.28亿元,卖出10.69亿元,净卖出4106万元,位于卖三、卖四的两个机构席位,同期分别买入该股2.49亿、3.97亿元,卖出5.78亿、3.71亿元,净卖出3.29亿元、2596万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三花智控 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 订单传闻 资本市场 股价异动 游资 机构 北向资金 谣言传播 澄清公告 小作文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Tesla Optimus Humanoid Robot Order Rumor Capital Market Stock Price Volatility Speculative Capital Institutions Northbound Funds Rumor Dissemination Clarification Announcement Small Essa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