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杭州娃哈哈集团召开董事会,通过了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的事项。几乎在宗馥莉辞职的同时,长期代工娃哈哈产品生产运营的宏胜饮料集团注册了“娃小宗”系列商标。宏胜饮料集团由恒枫贸易有限公司100%控股,而后者由宗馥莉实际控制。
据2025年年初某品牌评估机构发布的2024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名单,娃哈哈品牌价值超过900亿元。娃哈哈的品牌是娃哈哈集团公司最核心的无形资产,其使用权,是这场娃哈哈风波的核心。
目前,娃哈哈品牌由娃哈哈集团公司持有,而娃哈哈集团公司中,国资占约46%的股权,宗馥莉则持股29.4%,另外约24.6%的股权掌握在娃哈哈职工持股会手中。而职工持股会虽然目前仅剩宗馥莉一人,但目前部分退休及离职员工对2018年签署的回购协议提出异议,职工持股会持有的这些股份的归属存在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股权角度,宗馥莉不能控股娃哈哈集团,也就不能完全拥有娃哈哈品牌。
因此,宗馥莉在2025年年初试图将娃哈哈品牌由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而对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宗馥莉个人具有控股权。显然,这一转让行为在娃哈哈利益相关方之间引起了争议。品牌转让未果,宗馥莉决定放弃,另起炉灶,打造由宏胜系控制(也就是由宗馥莉控制)的新品牌“娃小宗”。
据南方周末报道,宏胜近期要求经销商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理由是“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而娃哈哈集团则要求经销商不能在代理娃哈哈的同时代理娃小宗,否则将取消娃哈哈经销资格。看上去,娃哈哈品牌或将面临一场旷日持久的品牌大战。
接下来首先是两个品牌之间的一场PK。对于娃哈哈来说,嫡长女宗馥莉的离场意味着品牌故事出现叙事断层,品牌继续面临失血危机。
宏胜系作为曾经的娃哈哈体系外循环方,乃由宗庆后亲自设计,又独立承续了宗家血脉,其创新创业故事天然吸引市场关注。年轻的宗馥莉在父亲当初创业年龄启动二次创业,但能否跳出创业品牌“九死一生”的窠臼,最后胜率几何实难预测。毕竟,进入娃哈哈集团的宗馥莉已有很多次证明自己的机会,未结构化扭转公司对历史大单品的依赖,也未出现人们期望中的国民级爆款产品,甚至连产品上新的速度也落后于同行。
虽然辞去了娃哈哈集团的所有职务,但宗馥莉仍然是娃哈哈集团的第二大股东。10月10日火速接任娃哈哈集团总经理的许思敏,也是宏胜系重臣。娃哈哈集团董事会剩余的4人中,除了1名国资代表外,仍然有2人被认为代表宗馥莉,另一人则被认为是娃哈哈老臣们的代表。
接下来,娃哈哈集团会有什么动作,国资大股东、宗馥莉、老臣们之间如何互动,娃哈哈会否进入职业经理人时代,如何在历史包袱中破局新生,都值得关注。
娃哈哈与娃小宗分道扬镳后,娃哈哈最痛的是生产体系和销售渠道的双重窘境。目前的娃哈哈集团实质上仅是一个品牌运营和销售平台,最核心的生产、渠道和优质人力资源其实由宏胜系所掌握。数据显示,现如今归属娃哈哈集团的利润每年只有一千多万元,体外的宏胜系公司利润五十多亿元。娃哈哈的生产和销售网络都由宏胜系掌握。宏胜系坐拥全国80条各种饮料生产线、180万吨库存,可在旺季48小时内铺到县级市场,其31个省级市场、近3000名客户经理的“联销体”网络至今是快消界的硬通货。
快消界销售为王,分家以后,娃小宗和娃哈哈各走各的道,甚至在同一个冰柜货架上成为竞品,是骡子是马都得拉出来遛遛。失去了宏胜系,娃哈哈面临着生产能力重建、营销渠道动荡摇摆双重窘境,要实现高质量重建,对后来的操盘者也具有较大挑战。
企业品牌是由企业主导者的故事所延续,宗庆后之后,人们对娃哈哈所代表的企业家精神依然寄予厚望,自然延续到其嫡长女宗馥莉身上。但另一方面,企业发展不是由模型设计出来,需要掌舵者的心力、耐力,更需要制度设计、内外环境的成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经历各种滔天大浪和至暗时刻。
对于宏胜系而言,失去的是一块现成的金字招牌,新品牌能否成功是个未知数。如果转做代工,代工业务处于金字塔底端,竞争激烈,宏胜能做的今麦郎也能做,要维系较高的利润率恐怕难之又难。
对宗馥莉来说,当前的营商环境、融资环境都已非其父创业当年所能比,公司运行规则愈来愈清晰。宗馥莉选择与娃哈哈切割,可能是各方利益博弈之下的无奈之举。她能否依托宏胜系创立新的品牌和事业,且拭目以待。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