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10月17日 18:31
探访日本柳川:诗人北原白秋故乡与电影《漫长的告白》取景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记录了作者与友人前往日本柳川的旅程,柳川不仅是诗人北原白秋的故乡,也是电影《漫长的告白》的主要取景地。作者参观了北原白秋纪念馆,深入了解了这位“国民作家”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别是他失明后的作品。同时,文章也描绘了柳川春日沿河的迷人景致,以及电影中温馨而富有故事感的场景。作者借此探讨了诗歌与电影的艺术魅力,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承载着“我们大家曾经活过”的生命印记。

🌸 **柳川的双重魅力:诗人故里与电影场景** 柳川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风貌吸引着作者。这里是日本明治至大正时期著名诗人、俳人、童谣作家北原白秋的故乡,其纪念馆展示了这位“国民作家”的生平与创作。《漫长的告白》这部电影则将柳川的沿河景致、小桥流水、特色建筑等一一呈现,使得这座城市同时拥有了文学和电影的双重艺术魅力,吸引着对诗歌和电影感兴趣的游客前来体验。

✍️ **北原白秋的诗意人生与失明后的创作** 文章详细介绍了北原白秋的诗歌成就,尤其关注了他52岁失明后,视觉的丧失如何激发了其更发达的嗅觉和触觉感官,并体现在其作品中。例如,他将失明比作“盲佛”,并创作了《黑桧》等诗集,其中对水楢、桧木等珍贵树种的描写,以及对“比花还白的气味”的感悟,都展现了他独特的生活体验和艺术追求。诗句“双目虽枯盲,尤见静慈光”更是深刻体现了他失明后内心的明净与力量。

🎬 **《漫长的告白》的取景地与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在柳川的游览与电影《漫长的告白》的取景地紧密结合。从北原白秋纪念馆到小野洋子祖宅遗址,再到Bakery Cafe Tanabata(电影中的民宿),作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电影中的场景。文章还穿插了作者与导演张律的交往经历,以及对张律“作家电影”风格的解读。电影以其恬静的叙事、舒适的节奏和考究的影调,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引发了作者想要重温电影、对照现实的冲动。

🌸 **春日柳川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文章生动描绘了柳川在春季的迷人景色:沿河盛开的樱花、桃花、玉兰,随风摇曳的柳丝,以及灰绿色的河水和悠闲划行的小船。这种充满诗意的自然环境,与北原白秋的诗歌和电影《漫长的告白》所营造的氛围相得益彰。作者特别提到柳川女儿节的特色布艺装饰“さげまん”,以及船夫在游船时介绍柳川和背诵白秋童谣的传统,都展现了这座城市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2025-10-17 18:00:00

日本柳川春日沿河景致。作者供图

2025年3月下旬,我和好友谭卫东博士前往日本,完成我们的四国遍路行的第三程徒步之旅。这一次,跟前面两次不太一样,我们不是飞到大阪再转到四国,而是飞到九州福冈,然后从福冈逐渐往东走,坐船进入四国。

选择这一条路线,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想去福冈附近的小城柳川。张律导演的电影《漫长的告白》,就是在柳川拍的。我们是在看了这部电影后起了这个念头。除了张律的这部电影,柳川的吸引力还因为一个诗人——北原白秋,柳川是北原白秋的故乡。

从2008年开始,我前后去过三次奈良的唐招提寺,寺内有北原白秋的歌牌,“将水楢柔软的嫩叶作为眼睛,嗅到比花还白的气味”。比花还白的气味,就这一句,足以令人战栗。从此记住了这位诗人。

北原白秋是明治末期至大正时期的诗人、俳人、童谣作家,生于1885年。他在日本文学的地位很高,被誉为“国民作家”,家喻户晓。他在出道后不久就有名句面世,“烨烨耀眼煤气灯,我观街上暴风雪”。白秋是南方人,东京的煤气灯和暴风雪对于他来说都是新鲜的景致。在白秋的笔下,带香气的树是最美的,这可能跟他52岁失明有关,视觉丧失,嗅觉就更加发达。他去唐招提寺拜谒鉴真和尚,称之为“盲佛”,也是心有戚戚焉。失明三年后,55岁那年,白秋出版了诗集《黑桧》。

水楢是日本橡木的一种,有特别的木香。超过二十年的水楢木桶盛装的威士忌,会有一种被称为“东方禅味”的类似沉香、檀香和伽罗熏香混合的味道,被很多威士忌玩家所追捧。桧木,也有独特的木香。黑桧是桧木中的上品。水楢和桧木都是特别珍贵的树种,成材时间很长,质地细腻坚实,常用于制作家具、器皿和雕刻。我在箱根曾泡过一整块的桧木挖成的汤池,堪称奢华。

在日本当代电影史学家四方田犬彦的《摩灭之赋》一书中,我读到这么一段:

歌人北原白秋在五十二岁时失明了,三年后他发表了最后一部歌集《黑桧》。题名虽然有黑字,歌中描写的尽是凉夜月光和静水的映像。

明月泄清寒,凝神望纸窗

月魄澄素光,我心净如水

盲佛坐幽堂,天风轻抚之

双目虽枯盲,尤见静慈光

最后两句,是他在盛夏走访唐招提寺时,坐在鉴真和尚像前咏出的。鉴真五次渡海失败,后来以失明之身从唐土来到奈良,在东大寺大佛殿设下戒坛。双目失明的白秋站在这位高僧坐像前,感受到了吹拂在像上的柔风。与鉴真和尚一样,白秋丧失了视觉,以此为代价换来了触觉上的观想之力。

那天早上,我们从福冈的住吉四丁目驿坐巴士到西铁大桥驿,然后在西铁大桥驿坐JR到西铁柳川驿,又从西铁柳川驿坐巴士到水见宫入口站,这才进入了柳川。先去了北原白秋纪念馆。

北原白秋出生在柳川冲端町一个经营酿酒业的家族,在他16岁那年,老宅遭遇火灾被毁,现在的北原白秋纪念馆是1969年在其家族老宅的原址上重建的。这是一个很大的日式宅子,门口,“白秋生家”的石碑旁边,挂着一幅很大的紫色布帘,上书“生家开馆55周年 潮 与白秋相关的酒 北原酒造”。连起来可以理解为,柳川现在还有一个叫“北原酒造”的厂家,为了庆祝纪念馆开馆55周年,生产了一款叫“潮”的酒。纪念馆内,顺着房间的参观路线,布置了很多展览内容,照片、手稿、报纸、杂志、各种版本的诗集、评论书籍,等等。还布置了一个声音设施,戴上耳机,可以听到北原白秋朗诵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区域叫作“柳川旅情俳句入选”,把游客在此写下的俳句选出来后,由书法家写了贴出来。面向庭园的那个房间,悬吊着各种布艺装饰品,各种彩球、蔬果、小动物、玩偶等等,环绕着女儿节坛架上的人偶。纪念馆工作人员说,这种布艺装饰品,叫“さげまん”,是柳川三月女儿节的特色,祈愿各家女孩平安长大。

日本诗人、俳人、童谣作家北原白秋。资料图

北原白秋本名隆吉,1901年后发表作品时使用笔名白秋,其意源自有关四季之色的古老说法,青(春)、赤(夏)、白(秋)、黑(冬)。我估计白秋这个笔名,跟松尾芭蕉有关,芭蕉有名句“石山の石より白し秋の风”(石山之石白,秋风更比山石白)。芭蕉是白秋的偶像,我读过丰子恺译的北原白秋的《芭蕉》,在这首诗里,他化用了芭蕉几首俳句的意象。

正马上假寐,望岭上天色微明。

忆昨夜野边梦萦,见茶烟升腾。

见茶烟冉冉升腾,好似一缕白云横。

看明月照芭蕉,孤单一旅人。

出了北原白秋纪念馆,就走进了张律的电影里。《漫长的告白》全部取景于柳川,这么个小城,不说犄角旮旯,其可观之处几乎拍了个遍吧。

柳川正在春天的进程里,各种樱花从蓓蕾、初绽到满开,沿水并呈。沿着弯曲的步道游逛,漫射迷离的阳光中,两岸那些美妙的小宅子,各种横跨的小桥,红色的椿(山茶花)处处皆是,桃花娇媚,巨大的紫色玉兰开得正盛,早樱一大蓬一大蓬地伏向水边,大棵的吉野樱含苞待放蓄势待发。沿河遍植柳树,春风吹拂中,柳丝翻飞。水色是灰绿色的,粼粼波光上下闪烁,河面上一艘小船慢慢行来,船夫边撑船边跟游客说着什么。据说这是柳川最为有名的旅游项目,船夫一路上会跟游客介绍柳川,还会背诵北原白秋写的童谣。

走到《漫长的告白》取景地之一,小野洋子的祖宅。跟电影里一样,就只剩一个门。我在门前留了影,随即把照片发给了张律导演。张导说,哈哈,你在柳川哦,天气很好啊,祝快乐。

2022年的夏天,老友何小竹邀请我们到峨影1958去看一场电影《漫长的告白》,说导演是他的老友张律。他们俩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吉林延边的一个诗会上认识的,小竹说,当时张律还邀请他去家里住了一晚,吃了张律母亲做的饭,第一次吃到了朝鲜冷面。我问,张律是诗人,后来怎么成了导演了呢?小竹说,他是朝鲜族人,很早就去了韩国,在韩国开始拍片当导演了。

看完《漫长的告白》,我们和张律、制片人彭瑾等人一起吃了夜宵。张律温和儒雅,眯眯笑,话不多。那顿夜宵,我吃得心不在焉,情绪一直沉浸在这部电影里。

张律毕业于延边大学中文专业,后到北京从事写作,再后来到了韩国,受李沧东导演的鼓励开始拍片,并在韩国延世大学教授电影创作。2001年,张律执导的短片《11岁》入围第58届威尼斯电影短片竞赛单元,这是他的电影处女作,之后,张律就成了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常客。张律是典型的作家电影创作人,他的电影作品几乎都是编导合一的。

《漫长的告白》是张律在阔别华语影坛十多年后拍摄的一部华语电影,这也是张律第一部在国内大银幕上映的电影。这部电影讲的是三个北京人(分别由倪妮、辛柏青、张鲁一饰演)在日本柳川重逢后的各种往事纠缠。还有一个日本男青年的角色,是池松壮亮饰演的。在这部电影里,中野良子出演了居酒屋老板娘的角色,“真由美”老了,但魅力十足。《漫长的告白》是我看的第一部张律作品,故事的恬静、节奏的舒适、影调的考究,处处都很对我的口味。我有点惭愧,是有多久没怎么看电影了,张律导演前面那么多作品我都没看过,这些年基本上都在追剧。

电影《漫长的告白》(2021)剧照。资料图

再之后,2023年10月,张律的又一部作品《白塔之光》上映。又是一部佳作。张律在北京前前后后住了有三十年,就住在白塔寺旁边,所以他要为白塔专门拍一部电影。辛柏青一直是我很喜欢的演员,他主演了《漫长的告白》和《白塔之光》。《漫长的告白》里,辛柏青和张鲁一演立春、立冬兄弟俩,辛柏青演的哥哥立春,一副北京老炮混不吝的模样,还是个话痨,演得很好,但我感觉沉静忧郁的弟弟立冬这个角色,跟辛柏青更为形神融合。后来到了《白塔之光》,辛柏青就滑进了他更为适合的角色之中。

张律的气质就是沉静忧郁的,同时有着温暖的气息。他总是话很少,眯眯笑着。这些年他跟夫人有个约定,换着城市旅居,每个城市住一年,其间就在成都住了一年,于是我们大家时不时聚一餐。有一次张律、小竹来我家喝酒聊天,我先生中茂拿出他网购的北方萝卜,削皮切条后端到茶几上当零食,张律大喜,吃完一盘后,中茂问,再削一个?张律说,好,再来一盘。中茂是天津人,张律是吉林人,只有北方长大的人才会这么爱吃生萝卜。

张律以成都为据点拍了好几部电影。最近看到消息,《罗目的黄昏》获得了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这部片子是在峨眉山拍的。还有一部《春树》,入围了第3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写到这里时这一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还没开始)。《春树》的主要拍摄地是成都玉林小区,有一次我们还去当了群众演员。

那天到柳川,我们走到了 Bakery Cafe Tanabata。这里也是《漫长的告白》的取景地。电影里是中山大树(池松壮亮饰)的家,也是一家民宿,阿川(倪妮饰)、立春(辛柏青饰)、立冬(张鲁一饰)是这里的房客。现在这里已经成了一家咖啡馆,但墙饰和脚下的榻榻米,跟电影里还是一样的。我和谭博士在窗边桌子前坐下。窗外是庭园,我们正对着一棵老松。再远一点,一棵樱花在微风中飘下花瓣。我跟谭博士聊了一会儿《漫长的告白》,我们都觉得,走了一趟柳川,回去应该再看一遍电影,把眼前所见与电影里的呈现对应一下。

北原白秋有一首《白鸟》,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白鸟一只,口衔红果,面向天空,它,曾经活过”。刚才在水边漫步时,看到了白色的鸟在水面翩飞。我觉得,诗也好,电影也好,最终就是说一件事,我们大家曾经活过。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柳川 北原白秋 漫长的告白 张律 日本 Yanagawa Hachiro Kitahara The Long Confession Zhang Lu Japa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