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10月17日 17:17
医院取药流程变化引发的思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广州一家三甲医院改变了以往便捷的微信付费后直接凭窗口液晶屏取药的流程,新增了“取药报到机”。患者需扫描处方单或手机二维码才能得知取药窗口,且窗口液晶屏不再显示患者姓名,导致医生需不断叫号,如同菜市场般嘈杂。这一看似优化的举措,实则增加了患者操作环节,被质疑是“没有需求硬造需求”,与泰晤士河倒牛奶的本质相似,反映了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问题,甚至可能涉及资源分配的不公。

🏥 流程变化:广州某三甲医院取消微信付费后直接凭窗口液晶屏取药的方式,新增“取药报到机”,患者需扫码获取取药窗口信息。

📢 效率质疑:新的取药流程导致液晶屏不再显示患者姓名,医生需不断叫号,现场秩序混乱,被认为增加了不必要的环节,降低了效率。

🤔 本质思考:这种“无中生有”的做法被质疑与泰晤士河倒牛奶事件类似,均反映了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经济现象。

💰 阶层影响:更深层次地看,这种资源分配模式可能对底层劳动者不利,他们难以接触到承接生产资料的机会,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不公。

坐标广州,定点的是一家三甲医院。

以前看病取药的流程都是,诊室开完药就在微信付费,付费完会直接显示到几号窗口取药,取药窗口上也会有液晶屏提示,比如张 X 三,李 X 四等,哪怕是老人,大部分也是在对应窗口看液晶屏上的名字。

这一次突然发现,付费完之后不会提示到几号窗口取药了,而是多了几台所谓的“取药报到机”,拿自己的处方单或手机去扫一下二维码,才会显示在几号窗口取药。

然后重点就来了,液晶屏上也不显示名字了,而是多此一举显示成几号窗口,然后就所有人都围着自己的取药窗口,医生就要不断喊着对应的患者名字,整得跟菜市场一样。

那时候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像“取号报到机”这种没有需求硬造需求的做法,其实跟当年泰晤士河倒牛奶没有区别吧?只不过人家是明晃晃倒掉,我们是偷摸着用各种幌子遮掩起来,但本质上都是生产过剩消费不足导致的。

再往深了说,这种其实就是劫贫济富了吧?毕竟底层劳动者哪有机会接触到这种承接生产资料的机会,不禁觉得有点讽刺又可悲。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医院流程 取药报到机 生产过剩 消费不足 社会观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