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0月17日 10:45
平衡工作、家庭与自我:一位36岁职场妈妈的实践与思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作者是一位36岁的咨询公司部门负责人,同时也是一位海淀妈妈、自媒体人和长期健身爱好者。她分享了自己在工作、育儿和个人生活之间寻求平衡的心得体会。她强调身体健康是基础,主张抓大放小,明确人生主线,并分享了如何在不同阶段调整重心。此外,她提倡减少不重要事情的决策成本,将精力投入到关键事务上,并强调做自己时间的主人,保持专注和精力,从而在多重身份中取得平衡和成就。

💪 身体是成功的基石:作者强调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并通过健康饮食和坚持运动来维护身体健康,认为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 明确人生主线,懂得取舍: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作者会设定清晰的主要目标,并集中精力解决最重要的问题,认为生活没有绝对平衡,关键在于取舍。

💼 减少不必要的决策成本:作者认为80%的事情并不重要,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倾向于快速决策,将精力投入到真正能产生影响的20%的事情上。

⏰ 掌握时间主动权,保持精力集中:作者通过固定时间模块处理不同类型的工作,避免碎片化信息干扰,确保在需要专注时能够全身心投入,并留出充足的休息和放松时间。

👨‍👩‍👧‍👦 重视亲子关系,设立简单评判标准:在育儿方面,作者将亲子关系放在首位,所有行为都以此为准绳,避免“既要又要”的思维,从而减少内耗。

我今年36岁,研究生毕业第二年就生了娃,现在是工作的第八年。我的生活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职场人,在一家规模不小的咨询公司做部门负责人;

2.海淀妈妈,养育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平时和老公双职工独立带娃;

3.自媒体人,我有自己的微信、小红书、知乎账号,并且收益不错;

4.长期健身爱好者,每周至少三次规律训练。

除了以上,我的其他爱好是读书、听脱口秀、户外、攀岩、做做护肤和按摩、干家务和收纳。

下图是我家日常情况,打扫的和样板间似的。

身为一个普通人,我在能力范围内,已经尽量做到家庭、工作、个人的平衡。并且目前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今天分享一下心得,希望和大家交流。

一、身体是一切的本钱,要好好保护它

这么多年,我基本从不熬夜,10:00上床,不带手机进卧室。我就是那个可以常年早睡的狠人。

晚10:00~早7:00,保证我充足的睡眠!

如果有急事忙,我会选择早起。比如5:00起来,干工作到7:00。

在饮食上,我不怎么忌口,可乐、甜点、薯片,想吃就吃,因为吃这些开心;每顿饭只吃八分饱。从来不吃夜宵,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从不挨饿,也不暴饮暴食。

我坚持运动,60%是力量训练,剩下40%是自己喜欢的多类型的运动,比如攀岩、有氧、爬山、普拉提瑜伽等等选。

就连出差也是带着弹力绳和运动鞋。

当你真正从健康的生活中受益之后,你就舍不得让自己的身体受苦了。

我非常热爱我的身体,所以,我只做对它好的事情。

二、抓大放小,明确生活主线到底是什么

每个阶段的人生主线,其实是不一样的。

所谓的人生主线,就是你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好是只有一件,最多不超过三件。

如果你当下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超过三件以上,那证明你还没有看到你目前困境的核心原因。

懂得明确自己一年、三年、五年内的人生主线是什么,是你拿到结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方向不对,努力全白费。

因为其实生活没有完全的平衡,只有取舍。

比如在教育熊熊方面,在他一二年级的时候,我投入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基本每个周末,我都会花4~6小时,帮助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的意识,带他学数学、英语,带他读书和运动。

当然,效果也是不错的。就拿数学来说,两年完成了小学课内六年的内容,现在直接跨级学四年级奥数。

今年三年级了,我就有意识地把精力收回来,更多放在自己的事情上。

人生要保持一种持续稳定的节奏感。

所以今年我除了本职工作顺利进行之外,开始投入更多精力在自身提高与自媒体运营上。

这是我本周的收益数据,我相信这只是我的起点。

曾有一个朋友问我为何很少内耗,我反思了一下,因为我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对我来说,除了生命当下的主线任务,其他都不重要。

比如工作,我来工作就是来赚钱的。至于其他人是否喜欢我,领导是否给我情绪价值,都不是我最care的。我在工作里的任务就是,提高能力+努力赚钱。

再比如育儿,我最看重的是亲子关系,所以,一切有利于亲子关系的事情,我就会去做;伤害亲子关系的,我就不做。

因为评判标准简单,所以我也不会“既要又要”。

可能别人看到我始终在鸡娃的数学,但没看到的是,我们娘俩每次一起学数学、一起为了一道题绞尽脑汁一两个小时的时候,娃的那种快乐和满足。

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找到最主线的KPI,然后牢牢守住这个KPI就可。

三、对于不重要的事情,减少决策成本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大概只有20%的事情会对之后造成影响,剩下80%的事情,都不怎么重要。

但是很多人,把大量精力,放在不重要的80%的事情了,占用了自己大量的认知带宽,去进行各种决策。

作为部门的管理者,我一般只会在重要的事情来做细致决策,其他事情尽可能交给团队。一是让团队有更多的自主感,工作体验感更好,二是让大家有更多时间,去做更有效果的工作,而不是耗在没意义的事情,改来改去,讨论来讨论去。

比如家里的事情,我也属于决策快的。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其实好点坏点,没多大区别。

举个例子,我们全家十一打算去港澳旅游,挑选宾馆的时候,我在预算范围内,选择希望的条件,比如要求有室内外泳池、房间大于30平米、有早餐、地理位置核心,然后简单看看评论,就决定了。

在生活方面,我不是很愿意为“性价比”这件事耗费太多精力。因为哪有什么真正的性价比?

我还是更愿意相信一分钱一分货。

我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如何让自己更有钱,从而有更多选择权上,而不是如何死磕消费时候的性价比。

如果你不忙,那就让自己彻底放松、闲着、发呆,也不要在小事上浪费时间,思来想去。

不重要的事情占据了你的大脑,重要的事情就进不来了。

四、做自己时间的主人,保持自己的精力

大脑需要一个安静和集中的状态,才能有好的产出。

大部分人最大的问题是,都被各种信息碎片化切割了。

有时候是不得不回复微信,有时候是自己主动想去刷刷短视频。

所以,一定要守护住自己的精力,强势安排自己的时间。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知道和做到,还是有距离的。

这需要有意识地去刻意练习,从一件件事情的正反馈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法论。

我每天做不同事情的时间,是有着比较固定的模块的。

我处理部门事务性工作的时候,做创造性工作的时候,我是不回复任何微信的。

因为知道我的习惯,所以如果工作上有着急的事情,领导or同事会电话我。

我读书和写作的时候,也是必须独处的。比如我会利用孩子学习、玩、上补课班的时间,给自己关在屋子里搞这些事情。

需要专注的时候,要避免一切被外在打扰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我在路上的时候,会看各种自媒体信息,听有声书,以及回复各种微信。因为这类事情不要求我的专注力。

碎片的时间做碎片化的事情,整块的时间做需要动脑的事情。

然后,留足时间,去休息,去玩,去享受生活,去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工作生活平衡 育儿 时间管理 精力管理 个人成长
相关文章
纵横四海里面讲《精力管理》的这段论述,我太喜欢了。 这个世界有一个普遍的大规律:如果不增长,就在萎缩,不存在中间稳态。 对于我们的精力来说,也是一回事。...
前华为公关副总裁 前百度公关副总裁 5条内容获得全网百亿观看讨论 被CNN、彭博、BI、FT、BBC连环报道的女人 这些title多适合做自媒体IP搞私董会啊,从来不休息每...
Pixels to Concepts with Backpropagation w/ Roland Memisevic - #427
其实 Keep 这个app我一直不懂,本质不就是一个小而美的动作库吗,拍摄一堆动作视频或者GIF就好了,做成app是相对方便一些,但这感觉提供的价值也挺有限的。 其周...
微信平台进一步规范“自媒体”信息来源标注
大厂人啊,其实个顶个的优秀,都是考出来的学霸。学霸最大的特征是擅长考试,习惯同辈竞争,肌肉记忆了。但是做生意,是交朋友不是打败谁。 我从职场出来最大的...
和同事聊天,聊到输出倒逼输入,所以要保持个人成长速度,就要保证多输出。 在保证输出上,我的经验是:每天保持写作,写800-1000字的短内容。 大家听过金发女孩...
客观来说,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贫穷,如果你真的穷,你做好一件事情,我一年给到你100万,如果你拿不到钱,我给你。 什么事情呢?一年365天,你每天去锻炼、减...
最近在学习精力管理,分享下《五种时间》这本书的笔记 1.人在意气风发时,精神抖擞地做一件事其实不难。难的是,在冗长得看不到头的枯燥、迷茫、压力、疲惫里,...
分享一点小感悟: 自己身上逐渐避免掉的「穷人思维」「穷人生活方式」 1.打车的时候,司机如果问:怎么走?回答都应该是:走最快的那条路线。 2.永远不要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