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前天 09:33
奶茶外卖起送费:消费者为何被迫“配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奶茶外卖中的“起送费”现象引发热议,消费者发现单点中杯奶茶难以达到起送门槛,被迫加购小料或升级规格,戏称为“奶茶配货”。文章深入分析了这一现象的根源:商家为覆盖外卖高昂的平台佣金和配送服务费,不得不设置起送费以提高客单价,避免亏损。外卖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虽然推出补贴,但大部分成本由商家承担。这种“平台喊请客,商家埋单”的模式,使得商家“增收不增利”。文章呼吁平台规范竞争,提高定价透明度,让消费者能真正愉快地享受外卖服务,而非陷入“配货”的无奈。监管部门已介入,预示着外卖大战的乱象有望得到缓解。

🥤 **奶茶“配货”现象源于外卖成本压力**:商家为覆盖外卖平台高昂的佣金(约6.4%起)和复杂的配送服务费(包含距离、价格、时段收费),导致单杯奶茶利润微薄甚至亏损。起送费成为商家提高客单价、确保盈利的无奈之举,迫使消费者为凑单而额外购买非必需品。

💸 **外卖平台补贴下的“商家埋单”困境**:虽然外卖平台通过满减券等方式吸引消费者,但补贴成本大部分由商家承担(如“满25减20”中商家可能承担15元)。商家为了获得平台曝光和订单量,不得不参与补贴大战,陷入“不补贴没订单,补贴了没利润”的两难。

📈 **起送费与平台效率的双重考量**:起送费不仅能直接提升商家利润,还能间接提高平台的配送效率。通过减少零散小额订单,使骑手能更集中地配送高价值订单,降低单位配送成本,从而增加平台的利润空间。

⚖️ **消费者权益与行业规范待提升**:当前的外卖竞争模式依赖高额补贴和价格战,对消费者和商家均造成负担。监管部门已开始关注并要求平台规范竞争行为,保障消费者与从业者权益,预示着奶茶“配货”等乱象有望得到缓解,消费者有望回归“点了就送、喝了就开心”的简单消费体验。

陈子非 2025-10-16 18:41 广东

 (IC photo/ 图)

全文共2567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平台少些套路、商家少些内卷、定价多些透明,才能真正让消费者轻松愉快地喝上秋天第一杯奶茶。

    本文来源于南周知道

    |陈子非

    |刘韵珊

    前段时间,外卖大战正酣的时候,“现在喝奶茶也要配货了”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关注。

    单点中杯奶茶难以达到外卖起送费门槛,需要加购小料、周边或升级大杯才能下单配送,网友为此调侃道,“狂加小料凑起送费,我愿称之为奶茶配货”“本想喝杯普通奶茶,最后加料加成八宝粥了”。

    起送费的设置初衷是,商家希望以此来提高收入,以免入不敷出,原来看起来狂发补贴的外卖大战,竟然套路满满。

    1 

    奶茶“配货”

    打开外卖平台,不少商家都有起送费的要求。以笔者当地为例,周边的蜜雪冰城起送费是15元(距离1.3公里),茶百道的起送费是18元(距离1.3公里),古茗的起送费是20元(距离2.2公里)。

    这就造成一个直接的后果,假设我点一杯8元的蜜雪冰城饮品,是无法配送的,平台会提示差6.4元起送,哪怕我根本不需要其他东西,还是得点些其他的,凑到起送费的基准线。

    也难怪消费者犀利吐槽说这是奶茶“配货”。“配货”是顶奢品牌爱马仕的销售策略,就是想买经典款包包,得先配着买点丝巾、饰品等其他商品才行;如今点个奶茶外卖,竟也像爱马仕玩配货,单点不够,还得凑点别的才给送,着实有点滑稽。

    商家之所以要设置起送费,本质上是希望通过提高单价,尽可能覆盖成本。

    跟堂食不同,外卖业务的成本结构要复杂不少。对商家而言,一杯奶茶除了房租、人工、食材成本以外,每笔订单还需承担平台的佣金抽成和配送服务费。基本上,平台对于每一单的佣金抽成是6.4%左右,保底1.4元(有时会有优惠,低于保底价),这只是小头,大头是平台抽取的配送服务费,“配送服务费=距离收费+价格收费+时段收费”,“距离收费的话,某外卖平台0-3公里的起步价就是3.65元,之后每增加0.1公里加收0.11元。

    所以,平台对于商家每一单的抽成,常常至少要20%-25%,甚至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平台除了从商家抽取配送服务费,也会向消费者收取配送费。

    有商家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收入账单,一单珍珠奶茶标价是17元,商家对顾客的活动补贴是7.5元,商品优惠后的总额是9.5元,而外卖平台抽取的佣金是1元,配送服务费是4.61元,最后商家的预计收入是3.89元。商家一杯奶茶总收入3.89元,却要覆盖各种成本,盈利空间非常小。

    这就有了起送费,通过设定最低消费门槛,促使消费者突破原本的计划消费金额,从而提升每笔订单的客单价。对商家来说,每一单外卖都有一笔几乎固定的“硬成本”,平台佣金和配送服务费这类支出,并不会因订单金额小就按比例减少,不论是送一杯18元还是8元的奶茶,商家该付给平台的配送费相差不大。

    如果单价太低,商家可能连成本都覆盖不了,甚至卖一单亏一单。有了起送费,消费者为达到起送费而加购小料、升级规格时,这些额外消费产生的收入大多转化为纯利润,商家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入不敷出。

    对于商家设置的起送费的行为,平台基本上也不会阻拦,毕竟平台是“躺赚”,商家每单价格越高,抽佣收入就越高。

    此外,起送费也能提高平台的配送效率,因为大量小额订单会导致配送资源分散——骑手单次只能配送1-2个小额订单(比如一瓶可乐、一杯奶茶),且路线可能零散,单位时间内的配送效率低,单均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起送费减少了小额订单数量,使得骑手能集中配送客单价更高的订单,单次配送可覆盖更多高价值订单,间接提升了平台的利润空间。

    这么一计算,在奶茶“配货”的现象中,只有消费者“受伤”的世界达成了。哪怕8元一杯的奶茶加上配送费可能要12元或15元,也是明码标价,现在看着单价便宜,奶茶店动辄15-20元的起送费,加上配送费一单的价格要更高,套路满满。

    (IC photo/ 图)

    2 

    平台喊请客,商家来埋单

    其实,起送费以前就有,不少消费者发现,外卖大战中,设置起送费的商家更多了。

    前段时间,外卖市场打得火热。为了抢用户和商家,各平台招数频出,满减券、折扣券砸个不停,很多消费者确实领到了一些类似于18-17的大额券。平台难得大方了一回,怎么商家反而更频繁地使用配送费的套路?

    当然,这大额补贴并不都是平台给的。举个例子,日常点单时,消费者看到“满25减20”“满11减10”的活动,以为是平台大方,可背后的成本分摊早有规矩,譬如减20的话,平台出5块,剩下15块得商家自己掏,减10的话,平台可能出个3块,商家要补7块。所以有商家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平台喊请客,商家来埋单”,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本来很多外卖平台上的商家已经是“薄利”了,外卖大战再一补贴,只能通过其他地方尽可能提高订单的利润,起送费就是一环。

    那有人会说,商家不参加平台的外卖大战不就得了?对于很多商家来说,这也是一场退不出的游戏。商家要是不跟着平台搞补贴,平台就不会给店铺太多曝光,用户刷不到店铺,订单量立马就掉。

    从消费者的立场来看,多数人选择奶茶外卖时,也是优先选择有补贴的店铺。

    商家跟着平台搞大额补贴,就会在首页上首先显示,至少可以保证订单量。在“不补贴,担心没订单;补贴了,担心没利润”的两难里,很多商家只能先咬着牙承担补贴成本。

    在补贴大战中,平台为了争抢市场份额拼刺刀,确实是烧掉了不少钱,但烧钱是为了日后赚钱,所以平台是没什么好同情的。

    而在平台与商家的这组关系中,商家一直是弱势的一方,外卖大战并没有真正减轻商家的负担,反而让它们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这也是为什么在消费者的体感中,伴随着外卖大战打响,有起送费的商家越来越多。

    总之,依赖高额补贴、价格战和玩套路的外卖竞争模式,难以持续。9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在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近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外卖平台补贴争议作出权威回应,明确要求平台规范竞争行为、保障消费者与从业者权益。持续数月、耗资巨大的外卖行业大战,也许会慢慢消停了。

    消费者买一杯十余元的奶茶,却要为凑够15元、20元的起送费被迫加购不需要的小料的奶茶“配货”,也有希望慢慢减少。

    平台少些套路、商家少些内卷、定价多些透明,才能真正让消费者轻松愉快地喝上秋天第一杯奶茶。我们只想痛快get那份“点了就能送、喝了就开心”的小确幸,而不是想参与一场滑稽又无奈的“配货”游戏。

    其他人都在看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外卖 奶茶 起送费 消费者权益 平台补贴 商家利润 Delivery Platforms Milk Tea Minimum Order Fee Consumer Rights Platform Subsidies Merchant Profitabilit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