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已达141颗,并突破了“非地球成像”(NEI)技术,能够从太空中拍摄空间站、其他卫星等目标,并清晰展现细节。此前,美国Worldview-3卫星已在此领域达到较高水平。“吉林一号”此次发布的国际空间站图像,标志着其在该技术上的显著进步。实现这一能力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高精度的任务规划与姿态控制,需精准预测目标轨道并灵活调整自身姿态;二是高动态成像能力,以应对目标强光与阴影差异巨大的复杂光照环境;三是大幅调整成像参数以适应太空目标的拍摄需求,克服与拍摄地球时参数差异巨大的难题。
🛰️ “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在原有对地观测能力基础上,成功拓展至“非地球成像”(Non-Earth Imaging, NEI)领域,展现了其作为全球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的先进技术实力。目前该星座已拥有141颗卫星,能够从太空视角捕捉包括国际空间站、其他商业卫星等在内的太空目标,并能清晰呈现这些目标的关键细节,标志着我国在商业航天成像能力上的新突破。
🚀 实现太空“抓拍”目标的技术难度极高,主要体现在三大关键领域。首先是任务规划与姿态控制,要求卫星具备高精度的轨道预报能力,并能实现快速、灵活的姿态调整,以精准锁定并跟随运动中的太空目标,确保成像清晰。其次是高动态成像技术,需要卫星探测器能够处理目标表面极端的光照差异,即同时捕捉到被强光照射区域和阴影区域的细节,这类似于手机的HDR功能,但对太空环境而言要求更为严苛。
💡 此外,大范围成像参数的调整也是一项挑战。在拍摄太空目标时,诸如“行转移时间”、“焦面位置”等关键成像参数与拍摄地球时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卫星系统进行复杂且精确的调整,才能获得清晰有效的图像。例如,“吉林一号”近期发布的国际空间站成像,以及对美国Worldview Legion 2商业卫星的拍摄,都充分展示了其在这项复杂技术上的攻克与应用能力。
快科技10月16日消息,“吉林一号”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组网卫星已达141颗。
你以为它只能拍地球,比如看看城市面貌、农田长势、自然美景?
其实,“吉林一号”也能在太空中“抓拍”空间站、卫星等等,甚至看清对方的细节!
这种听起来像科幻片的操作,专业名词叫“非地球成像”(Non-Earth Imaging),缩写为NEI。
近年来,利用对地遥感卫星实现对空间目标的成像,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应用方向。
比如美国的Worldview-3卫星,是一颗具有高敏捷高分辨率特点的商业卫星,可以说是目前NEI的最高水平。
“吉林一号”卫星也正在迎头赶上,这是它2025年10月1日拍摄的国际空间站。
据了解,卫星要想拍摄这种“太空照”,存在三大技术难关:
一是任务规划与姿态控制。
为了适应目标的捕获和探测器延迟积分所需的像移补偿,需要高精度轨道预报、任务规划与姿态控制。
卫星要拍其他卫星,首先得精准算出对方的轨道,其次自身得能“灵活转身”,调整姿态跟上目标,不然拍出来的画面就会糊成一团。
二是高动态成像。
目标辐亮度范围远超对地遥感,卫星被太阳照射,亮的地方太耀眼,暗的地方又一片黑,普通探测器根本拍不清细节。
所以卫星得有“高动态成像”能力,类似手机的HDR模式,能同时拿捏强光和阴影,把卫星的细节都拍清楚。
三是大范围成像参数调整。
卫星拍太空目标时,“行转移时间”“焦面位置”这些专业参数,和拍地球时差得特别多,调整起来非常复杂,否则根本拍不清。
以下是“吉林一号”卫星2025年9月8日拍摄的美国Worldview Legion 2商业卫星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