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10月16日 20:13
全球变暖突破临界点,珊瑚礁大规模死亡敲响警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一份由全球160名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已突破1.5℃临界阈值,温水珊瑚礁大规模死亡成为首个气候临界点被突破的标志。报告警告,亚马孙雨林退化、主要洋流系统崩溃和极地冰盖消失等其他关键气候临界点也迫在眉睫。珊瑚礁作为四分之一海洋物种的栖息地,其崩溃将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和数亿人的生计。尽管有专家认为断言整个珊瑚礁系统已越过临界点为时过早,但普遍认为珊瑚礁正面临严峻挑战。科学家呼吁各国采取积极减排措施,并在即将到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展现应对危机的政治勇气。

🔥全球变暖突破1.5℃临界点:最新的《全球临界点报告》指出,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已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标志着世界达到了第一个气候临界点,温水珊瑚礁的大规模死亡是这一临界点的首个显著体现。

🌊珊瑚礁系统面临崩溃危机:作为全球约四分之一海洋物种的栖息地,珊瑚礁对全球变暖高度敏感。海水温度升高导致珊瑚白化和死亡,严重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依赖珊瑚礁生存的数亿人口的食物和经济来源,预示着海洋生态关键支撑的崩溃。

⚠️多重气候临界点风险并存:除了珊瑚礁,报告还警告包括亚马孙雨林退化、主要洋流系统崩溃和极地冰盖消失等多个关键气候临界点正处于边缘,一旦突破将引发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威胁。

🌡️海洋热浪加剧珊瑚礁危机:2023年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珊瑚白化事件,超过80%的珊瑚礁受到海洋热浪影响。科学研究证实,破纪录的海洋热浪是导致大规模珊瑚白化的直接原因,将珊瑚礁生态系统推向“不可恢复的阈值”。

🌍呼吁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面对严峻的气候危机,科学家呼吁各国采取积极行动,包括推广新技术、转向清洁能源和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他们寄希望于即将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期望各国能展现出应对危机所需的“政治勇气”,共同努力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坏后果。

2025-10-16 11:54 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刘栋

财联社微信公号

据财联社报道,根据来自23个国家87个机构的160名科学家共同撰写并发布的《全球临界点报告》,世界达到第一个气候临界点。

报告称,随着全球变暖突破1.5℃的临界阈值,世界正迅速逼近一系列灾难性临界点,其中温水珊瑚礁大规模死亡已成为首个显著标志。这意味着人类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气候现实”,即地球多个关键系统的稳定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埃及南部的圣约翰礁。视觉中国 资料图

10月12日发布的一份由160名国际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新报告指出,由于海水温度急剧升高,预计全球大多数珊瑚礁将严重衰退。科学家们同时警告,世界也正站在其他关键气候临界点的边缘,包括亚马孙雨林退化、主要洋流系统崩溃和极地冰盖消失等。

不过学界对此也存在不同声音。有专家认为尽管珊瑚礁确实面临衰退,但断言整个珊瑚礁系统已越过临界点可能仍为时过早。

海洋生态的关键支撑在崩溃

作为全球约四分之一已知海洋物种的栖息地,珊瑚礁被认为是最易受全球变暖影响的生态系统之一。

珊瑚与虫黄藻形成共生关系,但在高温压力下,这些藻类会离开珊瑚,导致珊瑚白化并最终死亡。这不仅使生态系统失去生物多样性,还威胁到数亿依赖珊瑚礁获取食物和旅游收入的人群。

由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牵头编制的第二份《全球临界点报告》指出,在全球变暖影响下,约十亿人赖以生存的珊瑚生态系统正陷入不可逆转的衰退。报告强调,“除非我们能尽快将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恢复到较工业化前水平高1.2摄氏度以内(并最终至少恢复到1摄氏度),否则地球上将无法保留任何具有生态意义的暖水珊瑚礁。”

报告主要制作者、埃克塞特大学蒂姆·伦顿教授表示,“我们不能再将临界点视为未来的风险。暖水珊瑚礁大面积死亡的首个临界点已经开始。”

2023年1月以来,全球珊瑚礁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白化事件,80多个国家超过80%的珊瑚礁受到海洋热浪的影响。科学家表示,这场白化事件将珊瑚礁推入了“未知领域”。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卓越讲席教授、气候学家陈德亮告诉澎湃新闻,其团队近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证实,2023年破纪录的海洋热浪直接引发了全球性的大规模珊瑚白化。而珊瑚礁危机已成为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压力下趋于不稳定的关键指标。

上述研究对2023年全球海洋热浪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后发现,这场破纪录的海洋热浪在强度、持续时间与空间范围上均创历史纪录,引发了大规模、大范围的珊瑚白化事件,对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且迫在眉睫的生存威胁,指出这可能代表了海洋和大气条件的重大转变,并警告这些事件可能“将生态系统推向不可恢复的阈值,引发珊瑚礁崩溃”。

地球进入“危险区”

尽管形势严峻,但也有一些专家教授提出了不同看法。

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约翰·罗克斯特伦(Johan Rockström)对澎湃新闻表示,目前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全球珊瑚白化事件频率空前,严重影响珊瑚礁恢复能力,这应被视为对全球的警告。

但他认为,断言整个珊瑚礁系统已越过临界点为时过早。“尽管报告措辞严厉,但世界上仍有一些区域拥有更具韧性的珊瑚礁物种。总体而言,热带地区的珊瑚礁系统正承受巨大压力。”

对于珊瑚礁临界的影响,罗克斯特伦指出,超过2亿人依赖珊瑚礁系统为生,包括渔业、沿海社区和旅游业。更长远的影响在于,珊瑚礁作为浅海高生物多样性系统,是许多鱼类的育幼场,维系着从浅海到深海的食物网。如果珊瑚礁系统崩溃,将被藻类主导的低生物量系统取代,其对碳循环、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风险显著。

伦顿教授于2008年首次提出了气候临界点的概念,指随着地球变暖,地球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不可逆转的变化的阈值,一旦超过将引发不可逆转的危险影响。

除了全球海洋珊瑚礁的崩溃,这些临界点还包括北极永久冻土融化、大西洋关键海洋环流减缓、格陵兰岛和西南极洲冰盖融化、亚马孙雨林消失并向北方森林转移以及西非和印度季风。

伦顿教授指出,“二十年前,我们认为全球变暖需要升高4到5摄氏度才会触发临界点,现在则认为1到2摄氏度就足够了。”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温度已上升1.2摄氏度,而联合国2024年10月的报告预测,到2100年全球变暖可能达到3.1摄氏度。

尽管如此,伦顿仍相信通过全面减排措施可以“避免最坏情况”。研究人员呼吁各国采取“积极行动”,包括推广新技术、转向清洁能源和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下个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将在巴西举行,报告作者希望各国能展现出应对危机所需的“政治勇气”。他们强调,现行政策不足以应对这些危险后果的规模,甚至往往没有充分考虑临界点风险。尽管富裕国家同意到2035年每年筹集3000亿美元,但这仍远低于发展中国家所说的应对气候影响所需的1.3万亿美元。

报告强调,只有通过坚定的政策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世界才能摆脱地球系统面临的生存危机,转而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辑 邹姗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珊瑚礁 临界点 海洋生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