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头条 前天 19:30
科技赋能上海绿色未来:国际自然保护周聚焦创新与人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将于10月18日至24日举办,聚焦“科技创新”、“宜居城市”和“两山实践”,旨在推动科技赋能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活动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包括国际交流、环保科普、青少年活动、生态践行、摄影展、影视展映等,构建公众参与自然保护的科学实践网络。亮点包括专家研讨、11条生态研学路线、39家环境教育基地和90家环保设施单位的开放,以及在上海第1000座公园举办的生态践行启动仪式。公众还可以通过“绿色蓄能”互动端口和支付宝“蚂蚁森林”参与线上活动,共同探索和保护上海的生物多样性。

🌱 科技驱动生态保护:本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以“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创新绘就绿色未来”为核心理念,强调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活动将通过多种形式,如专家研讨、科普活动和公众参与项目,展示科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宜居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 全民参与的生态实践:活动设计了丰富的公众参与环节,包括11条生态研学路线,让市民深入了解本地生态环境;39家环境教育基地和90家环保设施单位的开放,提供实地学习机会;以及在公园举办的生态践行启动仪式和各类主题活动,鼓励市民积极投身于环保行动,如“你好,环上公园”自然教育主题活动和公益市集。

🔬 公众科学与知识普及:自然保护周整合了科普场馆、科研机构和保护单位的资源,推出了“我的自然百宝箱”等系列活动,将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相结合。例如,上海自然博物馆牵头的5个公众科学项目,邀请市民参与昆虫、蝴蝶、鸟类等物种的调查,共同揭示都市的自然奥秘,增强公众的科学素养和保护意识。

🌐 国际视野与经验分享:作为国际性活动,本届自然保护周将通过线上专题演讲和国际专家研讨会,分享全球自然保护的先进实践与经验。邀请来自7个国家的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绿色技术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宜居城市建设”进行深入交流,为上海乃至全球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宝贵的咨询意见和方案建议。

让“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创新绘就绿色未来”真正融入城市肌理、成为发展共识。

为科技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等将于10月18日至24日共同举办“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下称“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

据悉,本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聚焦 “科技创新”“宜居城市”“两山实践”等核心内容,通过场景化呈现、全民化参与、国际化联动,构建公众深度参与自然保护的科学实践网络,让“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创新绘就绿色未来”真正融入城市肌理、成为发展共识。

本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将组织开展十一个方面的主题科普活动和特色宣传活动。包括:启动仪式、国际交流活动、环保科普活动、青少年主题活动、生态践行活动、主题摄影展、手机随手拍、人与自然市民科普活动、主题科普影视展映、科普场馆主题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展等。

其中,作为“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重要品牌活动,国际交流活动方面,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组委会)将于10月18日以线上专题演讲形式,向公众分享全球自然保护的珍贵实践与经验,启发市民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发展的新思考;与此同时,组委会还将邀请来自7个国家的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绿色技术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宜居城市建设”开展专题研讨,分享实践成果、梳理行动路径,最终形成咨询意见与方案建议。

环保科普活动方面,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推出首批‌11条生态研学路线。路线从徐汇西岸“生态艺术骑游”到崇明湿地“生物多样性探秘”,每条路线都是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实践课堂;自然保护周期间,上海市39家“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和90家“上海市环保设施单位”集中向公众开放。10月13日至26日期间,支付宝空间站将携手多家公益合作伙伴举办系列科普讲座、环保市集、流动环保艺术展等活动。

而在生态践行活动方面,组委会将于10月19日在本市第1000座公园——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一期)举办本届生态践行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将推介“你好,环上公园”自然教育主题活动,并举办“关乎自然,关‘沪’未来”公益市集和“探索自然的治愈力量”主题科普巡展。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期间及其前后,上海市动植物园、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机构等将开展上海动物园的“夕郊”动物园zoowalk自主探索活动、大城小虫工作室的“昆虫仿生车DIY手工坊活动”、世博文化公园的“乡土植物在哪里”活动、城市荒野工作室的“蝴蝶入门课及鸣虫音乐会”等。

此外,在科普场馆主题活动方面,将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牵头开展“我的自然百宝箱”系列活动,将科普教育与科学研究结合,自3月起推出“上海昆虫家谱”、“上海蝴蝶监测”、“路杀生物调查”、“赤腹松鼠调查”、“崇明东滩鸟类调查”共5个公众科学项目,诚邀市民朋友一同揭开都市秘境的面纱,参与公众科学行动。

本届自然保护周覆盖领域广、参与场景多,目前已确定各项活动将在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研院所、动植物园、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地标、人气商圈等场所落地。

10月15日起,官方微信公众号已上线 “绿色蓄能”互动端口,市民还可通过点亮“绿色星球”为活动助力;保护周期间,公众打开支付宝客户端,进入“蚂蚁森林” 即可参与 “发现身边的神奇物种行动”,探秘上海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 科技赋能 生态保护 绿色未来 宜居城市 生物多样性 公众参与 Shanghai International Nature Protection Week Tech Empowerment Ecological Protection Green Future Livable Cities Biodiversity Public Engageme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