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10月16日 18:17
极星关闭上海直营店,新能源车企线下零售模式再思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极星汽车关闭其在上海的唯一一家直营门店,标志着品牌战略调整,也引发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对线下零售模式的深度反思。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资本热度降温,曾经备受青睐的重资产直营模式面临挑战,轻资产经销模式的探索成为行业趋势。文章深入分析了极星品牌八年来的挣扎与困境,包括其产品定位模糊、销量不振、内部管理动荡以及决策机制僵化等问题,并探讨了新能源车企在直营与经销模式上的权衡与选择,指出混合模式和数字化转型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 **极星品牌定位与市场困境**:极星品牌在高端电动车市场定位,经历从超豪华到亲民走量的反复摇摆,导致消费者对其品牌价值认知混乱,未能建立起稳固的市场形象。销量数据持续低迷,尤其在中国市场表现惨淡,未能达成既定销售目标,陷入尴尬的中间地带。

🔄 **内部管理动荡与决策机制僵化**:极星中国区八年间频繁更换七任掌舵人,导致长期规划难以沉淀和执行。同时,关键的产品、定价和营销决策权掌握在遥远的瑞典总部,使得品牌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错失发展机遇。

💡 **直营模式的优势与挑战**:新能源车企早期倾向于直营模式,以期建立品牌形象、统一服务标准、直接获取用户数据。然而,高昂的运营成本、缓慢的扩张速度以及财务风险,使得这种重资产模式在市场竞争加剧时面临巨大压力。

🤝 **轻资产经销模式的探索与混合策略**:为摆脱重资产束缚,极星正转向轻资产的经销模式,并全面对接吉利汽车的销售与售后网络。许多新能源品牌也在探索“直营+代理授权”或“直营+经销商”的混合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平衡控制力、用户体验与扩张效率。

📈 **渠道策略的动态平衡**:新能源车企的渠道策略并非“非此即彼”,而应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进行动态调整。在市场上升期,直营模式有助于品牌建设;在市场竞争加剧、资本收紧时,轻资产模式更利于生存和扩张。极星关闭直营店是其新一轮生存实验的开始,预示着行业正朝着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回归。

图片来源:极星汽车官网

近日,极星汽车(Polestar)关闭了位于上海核心商圈的唯一一家直营门店。这家曾经被视为特斯拉有力竞争者的电动汽车品牌,如今悄然退出了直营零售的前线。

极星关闭直营店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战略调整,更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对线下零售模式的重新思考。当新能源车市从蓝海变为红海,当资本的热度逐渐降温,重资产运营的直营模式是否还能屹立不倒?轻资产与重资产,究竟孰优孰劣?

八年挣扎,难破困局

极星原本是沃尔沃的性能车型系列,2017年成为独立品牌,定位高端电动车市场,由沃尔沃和吉利共同控股。品牌创立之初,极星确实凭借独特的设计语言和环保理念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Polestar 1混动跑车145万元的高价位和限量发售,一度营造出高端稀缺的品牌形象。

然而,战略随即调整。极星迅速转向大众市场,推出的首款纯电车型Polestar 2起售价大幅降至25-30万元区间。同年10月,全球首家极星空间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开业。随后,Polestar 3又将价格拉回百万级别,Polestar 4再度降至30万区间。这种在“超豪华”与“亲民走量”之间的反复横跳,让消费者对极星到底是谁感到无比困惑。既未能建立起如保时捷般的奢华光环,又在最卷的大众市场缺乏足够性价比。这一陡峭的品牌下坡路,让早期高端用户感到困惑,而大众市场消费者又对其品牌价值认同不足。极星陷入了尴尬的中间地带。

销量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3年,极星全球销量仅约5.4万辆,与其2022年初设定的2023年销售8万辆目标相去甚远。在中国市场,这一表现更为惨淡——2021年至2023年,极星在华销量分别为2048辆、1717辆和1100辆。2025年上半年,极星在华累计销量仅为69辆。

雪上加霜的是其内部管理的长期动荡与决策机制的僵化。八年间,极星中国区掌舵人如走马灯般更换了七任。从首任沈峰,到来自沃尔沃体系的吴震皓、高竑,再到兼具亚太职责的内森·福肖,以及被寄予厚望的“凯迪拉克悍将”冯旦,直至推动与星纪魅族联姻的沈子瑜,和最新上任、肩负业务调整使命的苏静。每一任领导者都带着不同的背景与使命而来,却又在平均约一年的短暂任期后匆匆离场,频繁的人事变动导致任何长期规划都难以沉淀和执行。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关键的产品、定价与营销决策权,大多掌握在遥远的瑞典总部手中。一个需要快速响应、灵活变通的市场,却受制于一个反应迟缓的决策体系,这导致极星无法像本土品牌那样,针对市场的瞬息万变做出及时调整,一次次错失了扭转局面的时机。

面对持续的颓势,极星并非没有奋力自救。其最深入、也是被寄予厚望的一次努力,便是与吉利旗下的星纪魅族成立合资公司“极星科技”。这场联姻的核心目的,是希望借助魅族在Flyme Auto操作系统上的能力,彻底弥补自身在智能座舱领域的短板,实现真正的深度本土化。然而,这场被视作“终极方案”的合作仅维持了一年半便宣告解散。

此次关闭上海直营店,实则是极星全球战略调整的必然一步。据报道,极星正在全球范围内削减成本,计划裁员约45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5%。同时,极星已转向“以销定产”模式,全面对接吉利汽车的销售体系和售后服务网络。

从直营到经销,极星正在试图摆脱重资产束缚,向轻资产转型。

烧钱换信任,线下零售困局何解?

极星的困境并非个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品牌在线下零售模式上不断探索,却始终难以找到平衡点。

回想新能源造车初期,特斯拉带来的直营模式一度被视为颠覆传统汽车销售的法宝。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统一的服务标准、直接的用户连接,这些优势让众多新兴品牌纷纷效仿。蔚来中心的NIO House、理想汽车的零售中心、小鹏的体验中心,纷纷进驻高端商场,成本不菲。

上海淮海中路、北京三里屯、成都太古里……这些核心商圈几乎成为了新能源品牌的“标配”。有媒体报道过,一个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店面,年租金可能高达千万级别,再加上装修、人力、运营成本,一家门店的年成本轻松突破2000万元。

然而,高投入未必能换来高回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除少数头部品牌外,大多数新能源门店的客流和转化率均未达预期。即使是实力雄厚的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既然直营模式如此“烧钱”,为何新能源品牌还对其趋之若鹜?重资产投入背后,实则有一套商业逻辑。

直营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品牌塑造与用户体验。通过直接控制销售渠道,品牌能够确保消费者接收到一致的产品信息和服务质量。对于新兴品牌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

“直营店不仅仅是卖车的地方,更是品牌与用户连接的触点。”一位新势力品牌负责人如此解释,“在这里,消费者可以全方位感受品牌调性,理解产品理念,这种沉浸式体验是传统4S店难以提供的。”

直营模式还能帮助品牌直接获取用户数据,为产品迭代和营销决策提供依据。在数据驱动的时代,这一价值不可小觑。

此外,直营店往往承担着“广告牌”的功能。位于核心商圈的高端门店,本身就是品牌实力的象征,有助于建立市场信任感。这也是为什么即使销量不佳,许多品牌仍不愿轻易撤离黄金地段的原因。

资本市场也对直营模式青睐有加。直营网络被视为一种资产,能够提升公司估值。在新能源品牌尚未盈利的阶段,这一点尤为重要。

轻资产vs重资产

在汽车行业激烈的渠道模式探索中,重资产直营与轻资产经销长期被视为两条泾渭分明的路径。重资产直营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比如控制力强、用户体验一致、品牌形象统一、直接获取数据。但劣势同样明显,初始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扩张速度慢、财务风险高。

轻资产经销模式则恰恰相反。初始投入小、扩张速度快、运营成本低、能够利用经销商本地资源。但劣势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品牌体验不一致、利润被分销环节稀释、难以直接接触用户。

更为关键的是,经销模式可能引发价格体系混乱。为了完成销售指标,不同经销商可能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导致同一产品在不同渠道售价不一,损害品牌价值。

“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许多品牌正在探索混合模式,在一线城市保留直营店用于品牌展示,在二三线城市通过经销商网络快速扩张。”

早在2023年初,小鹏汽车便启动渠道调整,转向“直营+代理授权”体系。同年8月推出的“木星计划”,更是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广泛引入经销商伙伴。在这一模式下,经销商负责门店租赁、装修与设备投入,小鹏则与经销商共同管理售前流程,并按交付量支付佣金。

紧随其后,长安汽车旗下的阿维塔也在2023年下半年开启转型,从纯直营逐步转向“直营+经销商”模式。至今年4月,除北上广等核心城市保留直营店外,其余城市直营店均转为经销商门店,员工可选择转入或接受解约赔偿。值得注意的是,阿维塔的经销商并不掌握定价权——产品执行全国统一售价,车辆由厂家开票,经销商专注于交付与售后服务,按服务获取佣金。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数字化与灵活性。消费者在线选车、预约试驾,线下体验和提车,品牌方通过数字化手段管理库存、优化用户体验。无论是直营店还是加盟店,都成为新零售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类似的探索不止于此。威马汽车曾推行的“智行合伙人”,尽管品牌自身面临挑战,但其试图平衡控制力与扩张速度的思路,仍具参考价值。同时,一些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也尝试通过“代理商制”走出中间路线:门店轻资产运营,价格统一管理,而交付中心则保持重资产投入,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努力保障用户体验的统一性。

去年6月,比亚迪旗下腾势和方程豹汽车宣布,面向全社会招募经销商,未来将采用“直营+经销商伙伴”渠道模式。

正如极星关闭最后一家直营店所揭示的,问题的关键或许并不在于“直营模式是否靠谱”,而在于品牌在特定发展阶段,是否找到了与自身实力、市场环境相匹配的渠道策略。直营并非被彻底否定,而是要在在控制与效率、体验与成本之间,寻找更精细、更动态的平衡点。

在资本充裕的市场上升期,重资产直营模式有助于快速建立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加剧、资本收紧的环境下,轻资产经销模式则更利于生存和扩张。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适合不同发展阶段的选择。

对于极星们而言,关闭直营店不是终局,而是新一轮生存实验的开始。新能源赛道的竞争已进入下半场,拼的不再只是概念和融资能力,而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健康的财务状况。极星的转型,或许是行业理性回归的一个信号。(作者|韩敬娴 编辑|李玉鹏)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极星汽车 Polestar 新能源汽车 线下零售 直营模式 经销模式 品牌战略 市场营销 商业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