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前天 22:55
北方资源枯竭城市:冰火两重天的生存之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聚焦中国北方21座资源枯竭城市,揭示了它们在矿产资源耗尽后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多样的生存策略。其中,16座煤炭枯竭城市,如石嘴山和乌海,正尝试通过发展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寻求转型。山西的煤炭经济虽然曾带来巨富,但也面临资源诅咒、产业单一化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转型之路充满艰辛。黄淮海地区的煤城如淄博、徐州则通过多元化产业发展,如化工、机械和旅游业,实现了较好的转型。而石油枯竭城市如濮阳通过加工进口油气“续命”,玉门则陷入油尽城空的困境。整体来看,北方资源枯竭城市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它们的未来取决于能否成功摆脱对单一资源的依赖,实现经济多元化转型。

⛏️ **煤炭的“双刃剑”效应:** 北方资源枯竭城市中,煤炭资源枯竭占绝大多数。以晋陕蒙宁地区为例,其煤炭产量和储量巨大,曾带来经济繁荣,但也导致了“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使经济对煤炭价格波动极为敏感,并引发了荒漠化、塌陷区、水资源短缺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转型“脱煤”之路异常艰难。

💡 **多元化转型的希望与挑战:** 部分城市通过发展多元化产业展现出转型潜力。例如,石嘴山利用其精细化工基础,乌海则向BDO等新材料领域迈进。黄淮海地区的淄博、徐州等城市,通过发展化工、机械制造、陶瓷、制药及旅游业,成功摆脱了对煤炭的过度依赖。然而,转型并非易事,如山西的转型就因工业化需求和对煤炭的持续依赖而受阻。

🛢️ **油城的冰火两重天:** 石油枯竭城市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命运。河南濮阳在中原油田产量下滑后,通过加工进口原油和发展石化产业成功“续命”。而甘肃玉门,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却因资源枯竭、城市选址不当及远离交通干线等因素,陷入了城市搬迁、老城荒废的困境,成为资源枯竭的典型反面教材。

🏘️ **区域差异与发展策略:** 文章揭示了北方资源枯竭城市内部的巨大差异。环京津地区的煤城在政策扶持和旅游业发展方面受益,而内陆地区的城市则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这些城市的发展路径多样,从深耕矿业的“进行时”到全力转型的“进行时”,其未来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考验着城市管理者和居民的智慧与决心。

矿坑塌陷、企业倒闭、林场停产、人口外流……

之前,我们讲了东北的30座资源枯竭城市。这批城市里除了极个别幸运儿,似乎都逃不出矿竭城衰的宿命。

但中国资源枯竭的城市,又何止东北一处。华北和西北这两北地区,共同组成了辽阔的北方模式。相比东北老铁高度一致的“铁锈带叙事”,他们的命运可谓冰火交加。

本期我们将聚焦北方21座资源枯竭城市,看看他们如何与时代赛跑,又如何在泥沼中求生。

一、煤海沉浮,命途多舛

这21座城市里,有16个煤炭枯竭,3个有色金属枯竭,2个石油枯竭,煤炭占了绝对比例。而且跟东北老铁一样,煤炭组的命运也是相当惨。

但和东北不一样的是,华北西北的煤,比东三省要多得多。按比例看,东三省的煤其实还不到全国的百分之二,那华北西北能占多少呢?

如果把全国煤炭资源按构造带划分,我们可以得到一张九宫格版图。东西走向的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及南北走向的贺兰山-龙门山、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这四大构造带把全国煤炭划成了“九大分区”。

光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这条线以北的六个区,就产出了全世界几乎一半的原煤,集中了全国九成以上的储量。中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这里就占了13个。

如果不算黑吉辽和蒙东,华北和西北这四个区占比高达四分之三。其中晋陕蒙宁一个区就占了54.6%,是华南贫煤区的104倍。而16座北方煤炭枯竭城市,就分布在这片黑色的富矿带上。

他们大致可以分成两条“煤带”,一个在黄河几字弯,一个在黄淮海。这些煤城的品位、储量和开采难度迥然不同,命运也是天差地别。

黄河几字弯是一条超级煤带,宁东、神东、晋北、晋中、陕北、黄陇六大亿吨级基地依次排开,全国一半的煤都是从这儿挖出来的。

煤挖得又多又狠,枯竭城市当然也少不了,比如塞上双子煤城—石嘴山和乌海。

塞上双子煤城

这俩虽然分属宁夏和内蒙古,但市中心相距只有80公里,遍地跨界开采的煤田,早就把他们连成了命运共同体。这种下辖只有三个区县的“袖珍”地级市,很明显就是因矿而生的工业城市

煤城石嘴山号称宁夏工业的“摇篮”,产出了宁夏的第一吨煤、第一炉钢、第一度电,工业产值曾占宁夏的半壁江山。从56年至今,为国家累计生产了5亿多吨原煤

六十多年的高强度开采下来,本就半沙漠化的生态环境早已濒临崩溃。光惠农区就有43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这里污水横流,地裂缝有140多条。两万多户矿区居民住在地表沉陷超过24米的地方,相当于八层楼那么深。

好在石嘴山还有精细化工的底子,靠着本地廉价的电石、石灰石,生产了全世界85%的氰胺。而且石嘴山是全国有名的富硒农业产区,出产高质量的牛奶、枸杞、牛羊肉、葡萄酒,总体上小日子还过得去。

同样在枯竭名单上,和大病初愈的石嘴山相比,兄弟城市乌海眼光就长远多了。

首先,乌海的煤依然很多。去年就挖了五千万吨,而且其中超过九成都送进了本地庞大的煤化工基地和火电厂,转化成了一百多种精细化工产品,比如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BDO。

黑乎乎的煤块里,可以提炼出BDO

这东西听着陌生,但不论是各位身上穿的内衣内裤,还是超市买菜用的环保塑料袋,甚至满大街跑的电车,全都离不开BDO。

乌海再过两年,就要干成BDO产能全球第一了。BDO下游的氨纶、锂电池溶剂、医药中间体、可降解材料和工程材料这四大产业链,能把煤化工产值拉破千亿。乌海也从西北煤老板,一脚跨上了新材料的赛道。

和加速转型的石、乌双子城相比,黄河几字弯另一侧的山西就有点儿难说了。

二、三晋大地,黑金暴富还是资源诅咒

山西,是字面意义的“浑身是煤”。以地球陆地面积的九百五十分之一,挖出了全世界将近七分之一的煤。孝义、霍州是官方认定的枯竭代表,但山西的“煤城”远不止于此。

山西一省十一市,每一个都在大量产煤,有7个产煤过亿,其中朔州过2亿吨。就连看起来主要负责花钱的省会太原,每年也能挖出半亿吨煤,跟甘肃这种采矿大省差不多。一市顶一省,也是非常硬核了。

煤作为山西的绝对命脉,捆绑了晋省的方方面面。2021年煤价飙升,动力煤出厂价从每吨500冲到1700,当年山西GDP增长28%,工业利润暴增250%。

然而成也煤炭,败也煤炭。2024年煤价下行,山西直接来了个负增长2.14%。GDP也被内蒙古超过,人均GDP全国倒数第十。原因无他,就是“一煤独大”的病根太深了。

以晋省产煤第一城朔州为例,去年规上工业营收1500亿,煤炭就占了1000多亿。再加上靠烧煤发电挣的260亿,其实九成的工业都是煤。吕梁、晋中、晋城这些煤城,煤炭和相关工业的营收占比也都过半。

按照每年持续挖14亿吨这么算,再过35年山西494亿吨的可采储量就要挖光了。煤挖完了有多惨,东北的一堆煤城已经做了示范,所以要提前“脱煤”,但“脱煤”之难,难于上青天。

山西也不是没努力,十五年前山西全省都被划进了“资源型经济转型区”。其他地方都是以市为单位,只有三晋大地是全省打包

可惜转型并不顺利,中国狂飙突进的工业化对能源需求一路暴涨,山西的煤一点不能少,还要加大力度挖煤。产量从3.6亿冲到13.6亿吨,对煤炭依赖反而越来越深。

一煤独大的结构不光阻断了产业转型,还给山西挖出了荒漠化、塌陷区、废水废渣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也让山西本就不富裕的水资源雪上加霜。

很多人都不知道,煤炭其实是典型的高耗水行业。原煤采出来要洗煤,平均三吨水洗一吨煤。

下游的火电也是耗水大户,平均每发出一度电就要消耗730毫升水。而众所周知,山西非常缺水。

除了生态问题,山西的原始积累也大量外流。煤价暴涨那几年,江湖上到处都是煤老板一掷千金的故事:今天是来北京的建外SOHO买下一栋楼,明天是干煤炭的山西首富娶了女明星,后天是到三亚豪掷7000万风光嫁女。

资本和人才大量外流,本地人再想挣钱,确实只能往挖煤这一条路上挤了。

后来随着上千家私人煤矿被并入两大国有煤炭集团,挖煤的钱直接上缴省级和中央财政。山西再想转型,实际上就只能依赖国家政策和转移支付了。

三、冰火两重天,煤城风光与油城挣扎

不同于黄河几字弯煤带的苦苦挣扎,黄淮海煤带上的煤城就幸运太多了。

北边环京津地区的张家口和承德,虽然要保护环境,但确实也得到了北京真金白银的扶持

还吸引了大批帝都人民冬天来崇礼滑雪,夏天去坝上放风,旅游业搞得如火如荼。毕竟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南边的淄博、枣庄、徐州以前也都是煤城,而且这三城在本省经济里都要往后排。但苏鲁两省的下限还是很高的,即使不挖煤了,也有非常多的出路可选。

徐州是GDP万亿之城,徐工机械畅销全球。枣庄也有机床、锂电池和精细化工,淄博更是北方煤城中的转型典范。

淄博本身虽然不产油,但旁边就是胜利油田,有千万吨级炼化巨头——齐鲁石化。石油、煤、盐、天然气四大化工一应俱全。

淄博还有庞大的陶瓷和制药产业,陶瓷可以跟佛山分庭抗礼。制药上,新华制药出产的阿司匹林、布洛芬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再加上“淄博烧烤”的多元化操作,淄博基本摆脱了资源枯竭的问题。

比较下来,北方煤城的境遇确实相当折叠,那油城又如何呢?

河南濮阳和甘肃玉门,这一对石油枯竭双城的情况,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从黄河边钻出第一口自流井算起,鲁豫交界的中原油田已经50岁了。原油产量也从巅峰期的700万吨,一路衰减到去年的130万吨。24万职工家属一人才分5吨半,咋办呢?

和辽河油田枯竭后的盘锦一样,濮阳正在用当年炼油攒下的化工底子,大力加工进口油气。

濮阳虽然离海有800里远,但横跨鲁豫两省有一条日照-濮阳-洛阳管道,每年从日照港输入千万吨进口原油,这是中原油田自身的八倍。再加上本地配套的石油装备制造和制氢产业,濮阳这座石化老城,成功续命。

而1600公里外的甘肃玉门,就要惨得多了。他是无数媒体选题中的反面教材,别的枯竭城市只是衰败,玉门是直接连根都拔了。

玉门的过往确实极为辉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油工业摇篮,从1939年就开始采油,比大庆油田早了20年,巅峰期产量占全国95%。

采的越多,枯竭越快。上世纪末,玉门油田产量下滑到38万吨,经济支柱迅速崩塌。

当年玉门为了离油田近一点,把城市建在了海拔2400多米的祁连山北麓,周围荒芜到连农田都没有,而且远离兰新铁路等交通干线。

如今为了自救,玉门把整座城搬到了七十多公里外的玉门镇,靠着疏勒河绿洲的农业维持生计,玉门老城只剩一万多人。至于曾经红火的玉门炼油厂,在油田枯竭后连续亏损了十六年,靠着新疆甚至哈国的高价原油续命。

200万吨的炼化能力放到东部,是要被关停并转的“茶壶”小炼厂,现在却是老城唯一的救命稻草。今天的玉门老城已经接近荒废,市中心70平米的房子只要两千块。

油尽城空,彻底凉透。玉门,成了中国资源枯竭城市中最刺目的伤疤。

这,就是中国北方的资源枯竭城市。

无论是煤城还是油城,都相当的两极分化。好在因为资源家底还足够厚,很多城市还处在枯竭的“进行时”。

到底是在挖矿这条路上越走越深,还是切换赛道、全力转型??答案尚未可知。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资源枯竭城市 北方模式 煤炭经济 产业转型 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石油工业 城市发展 Resource Depletion Northern China Coal Economy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il Industry Urban Developme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