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朋友圈“没人发”的讨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对此,微信公关总监“粥姨”在播客中回应称,微信朋友圈用户数据一直保持稳定,每日仍有大量用户参与。她进一步明确,微信朋友圈不会推出访客功能,以减轻用户的社交压力。同时,二次编辑功能也因朋友圈记录人生历史的定位而不被考虑。关于信息流排序,微信坚持以时间为准,而非互动热度,以保留真实社交的本质。此外,针对用户关心的“过世”账号问题,微信已调整策略,对长期不登录的账号不再进行回收处理。
📊 **用户数据稳定**: 尽管网络上存在“没人发朋友圈”的讨论,微信公关总监“粥姨”表示,朋友圈的用户活跃度数据一直保持稳定,每日仍有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布内容,这反映了朋友圈作为信息分享平台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拒绝社交压力功能**: 微信朋友圈明确表示不会推出访客功能,也基本不会考虑二次编辑功能。这一决策旨在降低用户的社交焦虑和压力,保护用户隐私,并维护朋友圈作为记录个人真实生活轨迹的本质,避免用户过度关注点赞和评论,以及对过往内容的修改。
⏳ **坚持时间排序原则**: 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排序逻辑一直坚持以时间为基础,而非根据互动热度或算法推荐。这种做法是为了在正常社交场景下,保留最真实、最自然的社交关系表达,避免机器算法对人际关系的定义产生干扰,让用户能看到朋友们按时间顺序分享的动态。
⚖️ **优化逝者账号处理**: 针对“过世”账号会消失的担忧,微信已调整内部政策。从2023年9月起,对于长时间不登录使用的微信账号,微信将不再进行回收处理,这为用户及其亲友提供了一种更人性化的数字遗产管理方式,也避免了因账号回收可能带来的不便。
💡 **保持产品纯粹性**: 微信在产品设计上始终强调“不希望给大家增加更大的社交压力”,并认为“一个人的人生是没有办法回去修改的”,因此在功能迭代上倾向于保持简洁和真实。这种理念贯穿于朋友圈的访客、二次编辑以及信息流排序等多个方面,旨在维护一个纯粹的社交记录空间。
快科技10月15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微信派发文称,朋友圈在热搜榜话题不断,讨论不少,总结就是:没人发朋友圈了。
对此,微信在文中表示,早年微信分享过一组数据:每天有 7.8 亿用户进入到朋友圈,并有 1.2 亿用户发朋友圈。这几年这个数据一直较为稳定。
微信公关总监“粥姨”在播客中表示,微信朋友圈不会有访客功能,“微信在涉及产品逻辑的时候不希望给大家增加更大的社交压力”。
此外其也表示朋友圈不太可能出二次编辑功能,“朋友圈是记录一个人的历史,一个人的人生是没有办法回去修改的,所以也不好让人轻易去篡改自己的编年史”。
对于朋友圈信息流的排序逻辑,“粥姨”表示,信息流排序逻辑并不是“谁互动得多就更容易出现在朋友圈”,而是一直按照时间做排序。“因为在正常社交的场合并不适合现在很多平台会用的推荐算法,机器永远搞不懂你自己对某一段关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粥姨”表示。
针对此前上过热搜的“过世了朋友圈会消失吗”这一问题,“粥姨”表示,此前内部产品团队针对逝者账号做了非常多的研究,针对逝者账号的问题,从今年9月起,对长时间不登录使用的微信账号,微信不再进行回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