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时前
武汉滨会生物科技拟赴港上市,聚焦溶瘤病毒疗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武汉创新药公司滨会生物科技正寻求通过香港联交所18A章规则上市。该公司专注于溶瘤病毒疗法,致力于创新癌症免疫疗法的发现、开发及商业化。滨会生物成立于2010年,已获得多轮融资,最新投后估值约32.2亿元人民币,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乐普生物等。公司核心产品BS001(OH2注射液)是一款基于HSV-2的溶瘤病毒候选药物,已在美国获批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并与乐普生物合作进行联合疗法研究。尽管溶瘤病毒领域前景广阔,但仍面临安全性、递送技术等挑战。目前滨会生物尚未有商业化产品,报告期内持续亏损,亏损主要来自研发投入。

💡 **公司概况与融资情况**:武汉滨会生物科技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溶瘤病毒疗法的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创新癌症免疫疗法的研发与商业化。公司已完成七轮融资,总金额约10.4亿元人民币,最新投后估值约为32.2亿元。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龙磐投资、乐普生物科技等,显示了资本市场对其研发潜力的认可。

🚀 **核心产品BS001的进展与潜力**:公司核心产品BS001(OH2注射液)是一款基于I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的新型溶瘤病毒候选药物,能够选择性复制于肿瘤细胞并激活全身免疫反应。BS001已获得FDA许可在美国开展治疗黑色素瘤的III期临床试验,并在耐药性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客观缓解率。若成功获批,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以HSV-2为骨架的溶瘤病毒疗法。

🔬 **溶瘤病毒领域的机遇与挑战**:溶瘤病毒疗法作为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市场规模预计将显著增长。然而,该领域仍面临安全性问题(如神经毒性、全身炎症)和递送技术挑战。滨会生物的核心产品专注于晚期难治性癌症患者,虽然有潜力成为新的治疗选择,但也面临患者数量有限的挑战。公司能否顺利推进临床和商业化是关键。

📊 **财务状况与上市计划**:滨会生物目前尚未有产品获批商业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研发服务及试剂销售。公司在报告期内持续亏损,两年半累计亏损2.67亿元,主要原因是高额的研发投入。此次寻求在香港上市,旨在为后续的研发和商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尚无产品上市

近期,武汉的创新药公司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

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科创板新股武汉禾元生物(688765.SH)终于在10月14日启动申购;与此同时,又有一家来自武汉的创新药公司正在冲击港股上市。

格隆汇获悉,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滨会生物)于近期递表港交所,以18A章规则寻求港股上市,由华泰国际、招银国际、中银国际担任保荐人。

滨会生物是一家溶瘤病毒疗法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创新癌症免疫疗法的发现、开发及商业化。

2021年,公司曾考虑在联交所上市,但是并未提交正式申请。2023年之后,公司又先后考虑在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上市,但最终都不了了之。

01

乐普生物参投,估值约32亿元

滨会生物成立于2010年11月,2013年12月改制为股份公司,总部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截至2025年9月21日,刘滨磊博士、武汉会滨、武汉会睿及武汉延铭构成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持有公司总股份的26.32%。

自成立以来,公司已获得七轮投资,投资总额约为10.4亿元。2023年12月,公司的投后估值约为人民币32.2亿元。

滨会生物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龙磐投资、乐普生物科技、分享成长、扬子江药业、中金资本、前海母基金、达晨财智、光谷生物产业创业投资、英飞尼迪资本等。

公司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的任期为三年,可连选连任。

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刘滨磊博士今年62岁,他先后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前称武汉医学院)医学学士学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硕士学位、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博士学位。

刘博士拥有约40年的药品研究、药物开发及业务管理经验。他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南安普敦大学、BioVexInc.、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从事研究工作。

刘博士在英国生物制药公司BioVex任职期间,是首个获FDA批准的溶瘤病毒药物IMLYGIC的原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

执行董事情况,来源:招股书

02

聚焦溶瘤病毒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

基于创始人的经验,滨会生物已建立一条涵盖三大策略系列的差异化管线,包括溶瘤病毒、核酸疗法及蛋白生物制剂,其中以溶瘤病毒为核心。

溶瘤病毒是具有肿瘤选择性的免疫治疗药物,可直接裂解癌细胞、暴露肿瘤相关抗原,并重塑肿瘤微环境以引发全身性免疫反应。

自20世纪初溶瘤病毒被发现以来,该领域在病毒学、免疫学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推动下迅速发展。

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IMLYGIC于2015年获得FDA批准,成为美国首个获批的溶瘤病毒疗法。

溶瘤病毒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包括直接裂解肿瘤细胞、增强肿瘤相关抗原的暴露,以及调节肿瘤微环境以刺激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

由于代谢失调、抗病毒防御受损和免疫逃逸,癌细胞特别容易受到病毒复制和裂解的影响。溶瘤病毒具有选择性趋向性,使其能够在肿瘤细胞内特异性复制。

这种靶向复制诱导肿瘤细胞裂解并导致子代病毒释放,随后子代病毒会传播至邻近恶性细胞,从而扩大治疗效果。

溶瘤病毒的作用机制,来源:招股书

溶瘤病毒载体包括HSV、腺病毒、痘苗病毒、呼肠孤病毒、NDV(新城疫病毒)、VSV(水泡性口炎病毒)等。

其中,HSV因其超大的病毒容量、成熟的工程灵活性和完善的安全性而脱颖而出,使其成为复杂治疗应用的理想选择。

不过,溶瘤病毒领域仍存在不少挑战,构成了溶瘤病毒领域的若干准入壁垒。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安全性问题。尽管有减毒策略,但人们仍担心神经毒性、不受控制的病毒复制和全身炎症,尤其是在引入免疫刺激核酸序列时。在肿瘤细胞中实现选择性复制同时不伤害健康组织是一项关键挑战。

目前的方法,例如敲除必需的病毒核酸序列和使用肿瘤特异性启动子,显示出前景,但维持稳定和安全的有效载荷表达仍然存在技术难度。

另外递送技术也需要继续更新迭代。

2024年,全球溶瘤病毒市场的规模约8710万美元,中国溶瘤病毒市场规模约4530万人民币。

招股书称,考虑到临床应用日益增多、溶瘤病毒资产的产品线不断扩大,以及全球对溶瘤病毒疗法作为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的投资不断增长,预计全球市场将显著加速。

并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将达到75亿美元,中国市场将达到92亿人民币;不过,这些数据能否实现,关键还是要看临床成果。

03

核心产品处于III期临床阶段,与乐普生物达成合作

滨会生物建立了五条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产品管线。

公司主要在研创新药管线情况,来源:招股书

核心产品——BS001

BS001(OH2注射液)是一款基于I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的新型溶瘤病毒候选药物,其生物学改造使其能够在肿瘤细胞内选择性复制,直接引发溶瘤效应,并分泌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以激活全身免疫活动。

公司目前正在研究BS001作为单药疗法及以主要药物作为联合疗法(尤其是与PD-1抑制剂联合用药),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适应症,其中包括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胶质母细胞瘤、软组织肉瘤及胆道癌。

招股书显示,BS001对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34.48%,而对PD-1疗法产生耐药性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到42.1%。基于早期试验数据,公司已获得FDA许可在美国开展BS001治疗黑色素瘤的III期试验。

安全性数据方面,截至2025年6月27日,在421名接受BS001治疗的患者中,75.06%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其中10.69%为≥3级,4.76%被归类为严重不良反应,1.4%的患者发生导致治疗中断的不良事件。

BS001为全球首个达到临床阶段并进入III期关键试验的以HSV-2为病毒骨架的溶瘤病毒候选药物,有潜力成为全球首个获批准的以HSV-2为病毒骨架的溶瘤病毒疗法。

此外,滨会生物已与乐普生物达成协议,双方就BS001与乐普生物科技的普特利单抗及LP002的联合疗法共同进行临床试验。

在全球范围内,获批的溶瘤病毒药物数量仍然有限,其适应症仅集中于少数肿瘤类型。

目前,全球只有4种溶瘤病毒药物获得监管批准,包括安进的IMLYGIC(T-VEC)及第一三共的DELYTACT(G47Δ)。

在研管线方面,全球仅有四种溶瘤病毒候选药物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其中包括滨会生物的BS001。

全球溶瘤病毒管线(III期或以上)的竞争格局,来源:招股书

在研管线——BS006

在溶瘤病毒产品系列中,滨会生物还有一款关键产品BS006。BS006是一种新一代创新型以HSV-2为病毒骨架的溶瘤病毒,旨在实现三重协同抗肿瘤机制。

BS006已在美国进入I期临床试验,并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TCE表达的HSV溶瘤病毒。在中国,该管线于2025年8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批准。

其他管线

公司产品组合哈包括以BR003及BS051为代表的核酸系列,以及以BR016为代表的蛋白生物制剂系列。

04

尚未有产品销售,两年半亏损2.67亿元

目前,滨会生物并无产品获批进行商业销售,亦无从产品销售中产生任何收益。

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报告期),公司的收入分别为98.1万元、172.5万元、14万元,收入主要来自对外提供研发服务、销售研发用途的试剂及消耗品及设备租赁。

报告期内,公司分别产生净亏损1.1亿元、1.13亿元、4420万元,两年半累计亏损2.67亿元。

关键财务数据,来源:招股书

与其他研发阶段的创新药企一样,滨会生物的亏损主要来自研发开支。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07亿元、1.03亿元、3890万元。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的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66亿元。招股书称,经评估,公司的营运资金可以应付未来12个月成本的至少125%,包括研发开支、行政开支及其他经营成本。

综合现金流量表,来源:招股书

总体而言,滨会生物所在的溶瘤病毒领域近年来逐步取得突破,但是仍然面临一定的安全性和递送技术挑战。公司的核心产品专注于缺乏有效标准疗法方案的晚期疾病患者,有潜力为难治癌症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但是也面临患者数量有限的挑战。

未来,公司能否顺利推进临床和商业化,格隆汇将保持关注。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滨会生物 溶瘤病毒 癌症免疫疗法 Binhui Bio Oncolytic Virus Cancer Immunotherapy 港股上市 HK IPO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