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氢能领域迎来两项重大利好。美国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巨头Bloom Energy与Brookfield达成50亿美元战略合作,引入新商业模式并提升订单转化率,预示着SOFC在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应用加速,单体规模和产能预期均大幅上调。同时,中国发改委就《可再生能源消纳新政》征求意见,首次强制考核能源用户的“非电”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为绿氢、绿氨、绿醇等非电利用开辟了明确的消纳通道,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下游瓶颈,推动产业爆发式增长。
🇺🇸 Bloom Energy与Brookfield达成50亿美元战略合作,标志着SOFC技术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进入新阶段。此次合作不仅超出了市场对订单体量的预期,约1.6GW的SOFC销量,还通过引入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Brookfield,变相为Bloom Energy的投资回报提供担保,解决了市场对其快速扩张下的资金担忧,有望显著提升订单转化率。
💡 SOFC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应用规模持续超预期,从最初的100MW级别跃升至900MW级别的项目申请,表明燃料电池正逐步进入更广泛的公用事业和数据中心电力解决方案讨论范畴。Brookfield的投资预示着产能的扩张,市场对Bloom Energy的估值预期也随之从2GW上调至2.5-3GW,甚至可能达到4-5GW。
📈 SOFC经济性拐点提前到来是其频繁获得数据中心大单的根本原因。相较于去年,SOFC的成本和价格已大幅下降,补贴后已能与联合轮机平价,这比原先预期的节点提前了2-3年,加速了SOFC的渗透率曲线。未来,若加入热电联产(CHP)模块,其度电成本将更具吸引力,进一步扩大渗透空间。
🇨🇳 中国发改委新政首次提出“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并强制考核能源用户的“非电”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为绿氢、绿氨、绿醇等非电利用开辟了独立且明确的消纳通道。这从根本上破解了当前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下游消纳瓶颈,有望带动氢能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政策的出台预示着“十五五”期间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后续预计将有一系列氢能产业链政策落地。
🌐 政策的强制性规定将直接拉动绿电直连、绿证绿电交易的需求,从而促进新能源发展。虽然具体目标数值尚未公布,但此次新政明确了方向,为“非电”领域脱碳提供了政策支持。结合海外(如IMO政策)和国内的双重需求共振,绿醇等产品有望首先实现商业模式闭环,带动整个产业链形成供需两端的闭环。
2025-10-14 19:18 广东

昨晚氢能相关领域有两件非常重大的事件:
1)美国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龙头Bloom Energy再签50亿美元合作协议,订单体量超预期并引入新的商业模式,第三方机构背书项目收益率的同时有望提升订单转化率。2)发改委就“可再生能源消纳”新政征求意见,核心亮点在于:首次明确将对“能源用户的可再生能源‘非电’消费比重”进行强制考核。事件1:10月13日,Bloom Energy 宣布建立50亿美元的战略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Brookfield将投资高达50亿美元部署Bloom的先进燃料电池技术。Brookfield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模超1万亿美金,在全球数字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此次合作将成为Brookfield对其专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战略的首次投资。
1、里程碑事件再现:1)破除订单持续性质疑,继10月初BFC电力公司900MW意向合作之后,BE再获得50亿美元合作,对应约1.6GW的SOFC销量(明年BE预期销售量在1.5-2GW),量级超预期,带动业绩预期进一步上修。预计美国电力高缺口下,BE在Q4仍将持续获得订单。2)BE订单转化率有望提升,解决规模快速增长下的资金问题。继AEP后,Brookfield作为卖电第三方再次入场,变相为BE担保投资回报,解决市场担忧的资金问题。即此合作模式为BE将SOFC产品卖给Brookfield,Brookfield再卖电/自己数据中心用电;相当于把客户的一次性CapEx由Brookfield兜底/统筹,BE 更像”设备+运维+方案”的供方,订单转化率有望提升。2、SOFC在数据中心的应用持续超预期,复盘10月以来BE最为亮眼的表现:1)美国怀俄明州拉勒米县的900MW BE燃料电池项目提交了许可证申请。-----BE迄今为止最大的项目申请,标志着单体规模从24年底AWS的100MW提升到25年ORACLE的200MW,再到此次900MW,使燃料电池进入更广泛的公用事业和数据中心电力讨论范畴。2)与Brookfield50亿美元的战略合作计划。------考虑厂房、设备建设成本,我们认为50E美金对应2GW+出货(这个预计我们比市场其他卖方更加乐观),且这里的2GW+并不完全占用26年底前加州的2GW产能,若考虑30-50%需求建设在欧洲,则意味着欧洲将新增0.5-1GW产能。也就是Brookfield项目几乎给出了上调产能的指引,让我们将BE的估值从2GW向上切换到2.5-3GW。3、频繁获得数据中心大单,本质上是经济性带来渗透率的拐点已经提前到来:Q1、为什么看到数据中心大单频繁落地?A:本质上是经济性拐点提前到来,基于当前BE的报价,一次性投入已经完全向轮机看齐,较去年成本和价格已经实现大幅下降,而这个节点比原来预期的节点提前2-3年,因此我们看到了SOFC单体规模快速从去年的0.1GW到现在已经接近1GW。我们此前的段子中对于SOFC渗透率和装机提升围绕着SOFC降本和AIcapex增长的逻辑,而当前产业趋势按照我们的预期正在演绎,但比我们预期的更快到来。Q2、经济性拐点意味着什么?A:原来SOFC的价格是补贴后和普通轮机平价,而当前补贴后已经实现与联合轮机平价,产业加速的趋势提前并加速到来,SOFC渗透率的曲线后续会变得更加陡峭Q3、SOFC还有经济性可继续提升的空间吗?A:有,且很大,目前在运的SOFC机组还未加热电联产(CHP)模块,CHP的加装会让SOFC的度电成本更具诱惑,渗透率仍居想象空间。Q4、空间怎么看?A:市场对BE的质疑一直是2GW扩产之后能见度看不清,而此次Brookfield需求让我们将空间能见度调整至2.5-3GW,且经济性的拐点和单体规模的突破会让4-5GW的能见度提升可能会更快,看至450E。事件2:10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适用于:1)能源用户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2)省级行政区域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制定、监测和考核。
1、本次办法最大变化在于第一次提出增设“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这意味着国家正通过强制性政策,为绿氢、绿氨、绿醇等可再生能源的非电利用开辟独立且明确的消纳通道,从根本上破解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下游消纳瓶颈,带动氢能产业爆发。包括【电力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非电消费最低比重目标】两类;过去仅有“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主要针对电力;因此我们认为有望加快推进国内“非电”利用,其中产业化角度看,绿氨绿醇是最具产业化前景赛道之一。
2、绿氢氨醇应用集中在能源用户侧消费,政策强制性规定比重与范围。“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针对能源用户,能够直接考核到终端用户,目标完成可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自发自用、绿电直连、绿证绿电交易(划转)等方式完成,有望直接拉动绿电直连、绿证绿电未来需求,进而促进新能源发展。
3、此次政策让我们看到了绿氢、氨、醇消纳风光的第一步,先制定最低消纳比例目标,而产业链真正需要破解的是如何实现绿色溢价,实现商业模式闭环才能顺利达成考核目标。目前来看最具确定的是外需,绿醇,有望实现海外需求和国内新能源非电利用双重政策共振。
4、本次办法虽尚未提出目标数值,但意义重大,点明十五五双碳路径,下周10.20-23日二十届四中全会即将启幕,正式进入十五五规划投资的窗口期,此份政策只是序章,接下来有望出台一系列氢能产业链政策,可能具备政策持续性。5、后续值得跟踪的指标是每年消费比重目标制定,以及绿氢/氨/醇是否在政策指导下形成具备经济性拐点的新消费场景,这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非电利用比重。
6、产业链逻辑是什么?之前氢氨醇需求叙事主要在海外(IMO及欧洲政策),那现在随着十五五非电领域脱碳进入落地,通过年度的非电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将直接进一步增加氢氨醇需求,国内既有供给又有需求,产业链形成闭环。
7、imo是否通过还重要吗?首先,中、欧需求是明确的,产业趋势已确立。其次,imo通过与否影响的是叙事的级别,也就是短期估值的天花板。但没有确实也没事,因为中欧的需求对企业的利润弹性足够。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