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头条 10月15日 00:20
智能出行隐私保护:国际标准制定与个人防范并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随着智能汽车日益普及,其已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信息数据终端”,个人隐私面临泄露风险。从驾驶习惯分析到语音聊天记录,零散信息可能被组合利用,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商品”。有博主指出,车企可能将脱敏数据卖给第三方,个人信息被二次转卖导致骚扰电话频发,更甚者会被用于AI语音诈骗。一些高端车型甚至出现“前任车主语音包”作为增值服务,或车主能实时看到同品牌车辆的行车记录仪画面。为此,个人需增强防范意识,慎重授权信息收集,并对智能出行系统保持独立判断。同时,加快《智能出行服务安全与隐私》国际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法规的完善,规范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以保障用户隐私权,促进智能出行健康发展。

🚗 智能出行数据隐私泄露风险严峻:智能汽车已成为集信息收集与处理于一体的“数据终端”,个人驾驶习惯、语音交流等敏感信息可能被不当收集、分析和滥用,甚至被用于精准诈骗或二次贩卖,造成严重的隐私侵犯和财产损失。

📈 数据滥用催生多重暴利与安全隐患:车企可能通过出售脱敏数据获利,个人信息被转卖导致骚扰电话泛滥,更有甚者被用于AI语音诈骗。部分案例显示,车辆数据甚至被用于提供“前任车主语音包”等增值服务,或暴露其他车辆的实时行车记录画面,远超公众认知。

🛡️ 个人防范意识与智能判断至关重要:面对披着“优化用户体验”外衣的信息收集行为,用户需提高警惕,仔细评估授权。同时,不应对智能出行系统过度依赖,应结合自身判断,审慎处理个人信息,做到“吃鱼肉吐鱼骨”,保护个人隐私。

⚖️ 加快国际标准与法规完善是关键:由我国牵头制定的《智能出行服务安全与隐私》国际标准正加速推进,旨在填补行业空白,规范智能出行服务。同时,亟须完善相关法规,明确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的界限,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基础,进一步细化智能出行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条例,保障用户权益。

一方面个人要增强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快标准制定和法规完善。

据媒体报道,由我国牵头提出的《智能出行服务安全与隐私》国际标准提案,近日在网络安全国际标准组织成功立项,这标志着全球首个聚焦智能出行领域隐私保护的国际标准正式启动制定。

该标准将填补智能出行行业细分领域隐私保护指南的空白,为全球出行领域标准化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对赋能全球智能出行安全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国际标准将立足智能出行服务的技术路线与产业现状,规范智能出行服务系统的通用框架,包括驾驶员、乘客、服务提供者等相关方、关系和数据流转情况,明确相关安全措施,为全球出行领域标准化发展提供关键指引。

汽车越来越智能化,早已超出了出行工具这一简单功能,而是日益演变成一个流动的“信息数据终端”。随着智能出行越来越深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在享受各种方便的同时,个人隐私也面临泄露风险。

比如,有的导航系统会根据驾驶人员的驾驶习惯确定所谓的最优路线,这一驾驶习惯是建立在对驾驶人员多方面元素分析基础之上的,其中一些元素可能涉及驾驶员隐私。

甚至,驾驶人员与车内乘客或者与亲友的语音聊天、信息发送等内容,都会被收集起来。一旦这些零散的信息被组合起来分析利用,或者成为不法分子的“卖品”,就相当于将个人隐私完全交给了别人,其隐患可想而知。

一个名为“车友经验小小分享”的博主指出,这些被收集的数据信息,在被滥用的过程中能产生三重暴利:第一重,车企把脱敏后的驾驶行为数据包卖给第三方;第二重,个人隐私信息被二次转卖,然后骚扰电话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一个接一个打过来。最可怕的是第三重,被诈骗团伙盯上,用于 AI 合成语音诈骗。

这位博主还举例:有个二手车商透露,部分高端车型的 “前任车主语音包”,都成了抬高车价的增值服务了;某国产高端品牌的车主,通过车机互联功能,居然能实时看到其他同品牌车辆的行车记录仪画面。这些做法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认知。

个人隐私和个人财产同样重要,甚至关系个人人身安全。要避免自己的隐私成为可售卖的商品,一定要增强防范意识。

有些信息收集的行为是披着合法外衣的,比如打着优化用户体验的幌子,让用户在相关栏目上“打勾”。对于这类做法,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仔细评估后再行动。

此外,不要对智能出行系统过分依赖,要自己做出判断。任何方便背后,都蕴含着一些被获利的渠道。实在摆脱不了依赖,也要善于把鱼肉吃下去,把鱼骨头吐出来。这看起来有点“狡猾”,但却是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要加快标准制定和法规完善。

在标准制定方面,《智能出行服务安全与隐私》将填补智能出行行业细分领域隐私保护指南的空白,为全球出行领域标准化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对赋能全球智能出行安全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这项标准制定能够加快进程,以严格的标准祛除不良行为,从而促进智能出行在符合标准、法规要求及伦理规范的前提下健康发展。

法规完善方面,亟须规范智能出行涉及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保障用户的隐私权。2021年11月,《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在智能出行个人信息保护的细分领域,相关条例也应该尽快研究制定。

(作者系第一财经评论员)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智能出行 隐私保护 国际标准 数据安全 个人信息保护 Intelligent Mobility Privacy Protecti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Data Security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