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 16:51 北京
密集的战略布局浪潮
与Oracle合作的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来自Nvidia的1000亿美元投资及收购10GW Nvidia芯片的相关交易
面向电商长尾市场的全新即时结账产品
与三星和SK海力士的合作伙伴关系,为AI芯片提供存储器
Sora 2视频生成模型和Sora应用的发布
与AMD的协议,涉及6GW AMD芯片采购及OpenAI对该芯片制造商的股权投资
DevDay的系列公告,包括ChatGPT应用生态、AgentKit、API中的Sora 2和GPT-5 Pro、Codex的正式发布等
最后两项公告刚于昨日发布,实际上为整个战略清单带来了清晰性和连贯性。简言之,OpenAI正在布局成为AI时代的Windows。历史镜鉴:从移动时代回溯PC时代
近二十年来,智能手机,特别是iOS,一直是平台讨论的试金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苹果的软硬件一体化策略极其盈利,但这也为竞争平台的崛起敞开了大门。硬件公司面临的挑战在于,由于需要实际制造设备,无法服务所有用户;苹果尤其缺乏进军低端市场的能力或意愿,这为Android不仅建立竞争平台、而且在市场份额上显著超越iOS创造了机会。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要为OpenAI日益明显的目标——完全的平台主导权——寻找历史类比,就必须回溯到更早的PC时代和Windows。平台建立:DOS时代的启示在Windows诞生之前有DOS;然而在DOS之前,有一位善于言辞、精于交易的企业家比尔·盖茨。摘自《Windows与Mac的真相》: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包括Commodore、MITS Altair、Apple II等在内的新一代个人电脑开始崭露头角。一些员工将它们带入工作场所,这让大型企业感到无法接受,因此IT部门向IBM寻求类似产品。毕竟,"选择IBM永远不会让人丢饭碗"。
IBM在佛罗里达成立了独立团队,组装IT部门可以销售的产品。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佛罗里达团队主要使用现成组件组装了一台小型机;IBM的RISC处理器和正在开发的操作系统在技术上更为先进,但英特尔有立即可售的CISC处理器,而一家名为Microsoft的新公司声称他们的DOS操作系统(从另一家公司收购而来)可在六个月内准备就绪。为了效率考虑,IBM决定采用英特尔和Microsoft的方案。
余下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就是历史了。企业对IBM PC的需求势不可挡,DOS及其应用程序变得根深蒂固。当Mac于1984年问世时,大局早已注定。最终,Microsoft花费了十年时间才接近Mac的易用性,但Windows的DOS基础和相关应用程序库意味着Microsoft的地位无论如何都是稳固的。当今没有像IBM那样在企业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相反,成为平台的路径是首先成为大受欢迎的产品。获取开发者和用户并非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显然必须首先获得用户,这样才能吸引开发者,在良性循环中增强平台;换言之,产品必须首先聚合用户,然后免费获得开发者。ChatGPT正是这样的产品,在昨日的DevDay 2025主题演讲中,CEO萨姆·奥特曼及其团队恰恰展示了这种拉动力。据The Verge报道:
OpenAI推出了在ChatGPT内部直接使用应用的方式。其理念是,在与聊天机器人对话过程中,您基本上可以调用应用来协助完成任务,同时ChatGPT提供上下文和建议。公司展示了几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在现场演示中,一位OpenAI员工启动ChatGPT,然后请Canva为遛狗服务创建海报;稍等片刻后,Canva返回了几个不同示例,演示者随后要求基于海报生成推介文稿。该员工还通过ChatGPT请Zillow显示匹兹堡的在售房屋,系统创建了一个交互式Zillow地图,员工随后就此提出了后续问题。
这些应用体验能否比肩这些公司自建的应用或网站,确实令人疑虑,正如对公司即时结账转化效果的质疑一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不认为这代表"与网络其他部分整合的推进"。这恰恰相反:这是让ChatGPT成为未来操作系统的推进。应用将不在您的手机或浏览器中;它们将在ChatGPT中,如果不在其中,对ChatGPT用户而言就不存在。这进而意味着,让这些集成发挥作用、让转化表现优异的重担将落在第三方开发者而非OpenAI身上。这就是拥有用户所带来的力量,OpenAI正在大力展示这种力量。第二供应商战略:AMD角色的历史回响IBM PC战略还有第二个层面,即AMD的作用。摘自2024年更新:从今日起在ChatGPT中可用的应用包括Booking.com、Canva、Coursera、Expedia、Figma、Spotify和Zillow。未来几周,OpenAI将增加更多应用,如DoorDash、OpenTable、Target和Uber。OpenAI最近开始允许ChatGPT用户通过聊天机器人在Etsy上购物,这是其将ChatGPT与网络其他部分整合的整体推进的一部分。
英特尔和AMD之间的关系最终变得极其紧张,主要通过无休止的诉讼来记录;然而,要理解的关键点是:(1) IBM希望拥有双重供应商以避免被关键组件提供商绑架,(2) IBM有实现这一目标的权力,因为他们拥有将为英特尔提供巨大订单量的客户。当然,IBM远见卓识的真正受益者是Microsoft,它控制着操作系统;IBM的要求正是PC时代"Wintel"特征中"Windows"排在首位的原因。英特尔从其在PC价值链中的地位获得了巨额利润,但更多价值流向了Microsoft。谁将从AI价值链中获得最多利润这一问题仍悬而未决。毫无疑问,早期赢家是Nvidia:该公司凭借其一流GPU、卓越网络技术以及将用户锁定在Nvidia自有平台的CUDA软件层的组合,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而且,只要功耗是限制因素,Nvidia就能很好地维持其地位。Nvidia毫不掩饰地攫取其价值份额,这为价值链中的其他公司寻找替代方案提供了强大动机。Google凭借其十年来对TPU的投资在这方面走得最远,Amazon正寻求通过Trainium模仿这一策略;Microsoft和Meta都在努力设计和制造自己的芯片,Apple正在将Apple Silicon扩展至数据中心使用。然而,再一次,对Nvidia最明显且最立即可用的替代方案是AMD,我认为昨日宣布的OpenAI-AMD协议与IBM强制英特尔之间的相似性非常明显。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虽然IBM选择英特尔为PC提供处理器,但他们担心依赖单一供应商(值得注意的是,IBM对操作系统没有提出同样要求,这可能是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操作系统作为第三方软件集成和锁定点的作用——当时第三方软件几乎不存在,以及认识到软件只是比特而非必须制造的物理商品)。为此,IBM要求英特尔将其处理器授权给另一家芯片公司,AMD是显而易见的选择:该公司由杰里·桑德斯创立,他是仙童半导体的校友,曾与英特尔创始人共事,专门制造授权芯片。
OpenAI和芯片设计商Advanced Micro Devices宣布了一项数十亿美元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在运行AMD处理器的AI数据中心上展开合作,这是对行业领导者Nvidia最直接的挑战之一。根据协议条款,OpenAI承诺购买6千兆瓦的AMD芯片,从明年的MI450芯片开始。这家ChatGPT制造商将直接购买芯片或通过其云计算合作伙伴购买。
如果OpenAI是对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软件层,那么Nvidia的长期定价权将被削弱;该公司,如同英特尔一样,可能仍通过纯粹的性能和底层锁定获得芯片利润的最大份额,但我相信OpenAI达成这笔交易的最重要原因是锁定其在技术栈中的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公告距离Nvidia对OpenAI的投资仅仅几周时间;不过,这也再次证实了拥有用户的公司拥有终极权力。技术栈中还有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部分:台积电。Nvidia和AMD都在这家台湾巨头那里制造芯片,虽然台积电以不愿提价而闻名,但他们在长期内有能力这样做。奥特曼肯定也知道这一点,这意味着我不会对英特尔的公告在不久的将来出现感到惊讶;也许最近关于AMD与英特尔谈判的传言背后确有实情?AI的关键支点:从衰落到崛起的战略转变当我开始撰写Stratechery时,Windows是一个衰落中的平台,被移动设备超越,令人意外的是,还越来越多地受到其几乎被彻底击败的宿敌Mac的挑战。因此,我关于Microsoft的首批文章之一讲述的是时任CEO史蒂夫·鲍尔默错误地专注于设备而非服务的尝试。几年后我在《Microsoft的垄断宿醉》中写道: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周日的采访中表示,这笔交易将在未来五年内为该芯片公司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新收入。两家公司未披露计划的总体预期成本,但AMD表示每千兆瓦计算能力需要数百亿美元。如果OpenAI达到特定的部署里程碑,该公司将获得多达1.6亿股AMD股份的认股权证,约占该芯片公司10%的股份,每股1美分,分阶段授予。AMD的股价也必须上涨才能行使认股权证。
那时的Microsoft不再拥有这种奢侈:公司需要做出选择——做所有事情的日子已经结束——这个选择应该是服务(这正是萨蒂亚·纳德拉所做的)。自从ChatGPT的出现使OpenAI成为《意外的消费科技公司》以来,我一直对OpenAI提出类似论点:他们需要专注于消费者机会,将企业API市场留给Microsoft。专注不仅有助于公司把握消费者机会,还考虑到用于API的GPU的机会成本,这些GPU无法用于为各个层级的消费者提供更好体验。现在我对OpenAI坚持做所有事情有了更多的欣赏,原因有二。首先,这是一家处于纯增长模式而非衰落的公司。权衡在长期内不可避免,但为什么在需要之前就做出权衡?如果Microsoft在1980年代将Windows仅限于企业市场将是一个错误,即使该公司在过去十五年中不得不低调地从消费者市场撤退;在撤退需要发生之前,有很多钱可以赚!与此同时,OpenAI是AI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品牌,为什么不努力拥有一切,从消费者接触点到API再到两者之间的所有环节?其次,我们显然已经跨越了泡沫领域的界线,这总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的问题是这是否是一个生产性泡沫:最终破产的公司将建设什么持久的基础设施,让我们在未来数年受益?GPU并非那种持久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更为持久,但不值得泡沫破裂的金融痛苦。真正的回报将是电力生产的大规模建设,这将在未来半个世纪内带来效益。另一个潜在回报将是英特尔重新获得可行性,如我上面所述,OpenAI可能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定位和动机。更广泛地说,这种成为AI的Windows的策略有效地将OpenAI定位为整个AI建设的关键支点。只需看看仅仅宣布与OpenAI的合作伙伴关系就对Oracle和AMD股票产生的影响。OpenAI正在创造条件,使其成为AI泡沫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确保了公司是涌入该领域的所有投机资本的主要受益者。如果公司更为专注,正如我之前建议的那样,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影响力获得满足那些更温和(但仍然令人难以置信)目标所需的资金;现在很难看到他们无法获得想要的任何资金,至少在泡沫破裂之前。这篇概述令人惊叹的是,我只是触及了OpenAI昨天和过去一个月宣布内容的表面——我甚至没有提到Sora(尽管我昨天已经涵盖了那个话题)。公司寻求实现的目标极其大胆,但也是合乎逻辑的,是我们以前见过的:有趣的是,OpenAI的Microsoft有一个对应的Apple:那就是Google,拥有从芯片到数据中心到模型再到最终用户分发渠道的完全集成技术栈。然而,Google面对的不是一群各自为战的竞争对手,而是一个日益统一的生态系统,无论他们是否愿意,都围绕着OpenAI组织起来。这就是聚合需求和ChatGPT现象的力量。整理:周华香事实上,[IBM和Microsoft]都是自身垄断成功的受害者:Windows,如同之前的System/360一样,是一个使Microsoft能够向各个方向赚钱的平台。两家公司都从设备本身以及在其上运行的许多最重要应用(在Microsoft的情况下,还有后台服务)中获利。不需要区分垂直战略(其中应用和服务用于区分设备)或水平战略(其中设备用于提供对应用和服务的访问)。当你是垄断者时,战略选择的答案总是可以是"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