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在过去一个月内,印度警方突击并搜查了多个市场和住宅,并在总理莫迪所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管辖的各邦内逮捕了多名穆斯林男子。其中一些人的房屋还被夷为平地。
他们被指控的犯罪行为的起因很常见:在海报、T恤或社交媒体帖子上写“我爱穆罕默德”(指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印度当局称,这种表达方式威胁着“公共秩序”。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 list 1 of 4南非伊斯兰教的根源:从流放地到多元化和当代挑战list 2 of 4伊朗的头巾问题:官员声明与现实挑战list 3 of 4印度比哈尔邦穆斯林面临“孟加拉渗透者”标签list 4 of 4卡哈内主义思想吞噬以色列而特朗普无法拯救它
到目前为止,至少发生了针对超过2500名穆斯林的22起该类案件。据非营利性组织“保护公民权利协会”(APCR)称,在印度人民党执政的多个邦内,至少有40人因此被捕。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一切是如何开始又因何而起的?在印度说“我爱穆罕默德”是否违法?
发生了什么?
今年9月4日,位于印度北部的北方邦坎普尔市的穆斯林居民们正在庆祝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圣纪节,这时,一个社区竖起了一块发光的牌子,上面写着:“我爱穆罕默德”。
这块牌子模仿了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我爱纽约”的标语,从而招致了当地一些印度教徒的批评。最初,他们投诉称,这块发光牌子是对传统节日注入的新内容,而北方邦的法律禁止在公共宗教庆典中添加任何新的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坎普尔约有20%的人口是穆斯林。
然而,在这些投诉的基础上,警方以更为严重的罪名对超过20人提起了诉讼:煽动宗教仇恨。如果被告人罪名成立,则最高可被判处5年监禁。
坎普尔事件引发了穆斯林政治领袖的广泛批评,抗议警方行动的浪潮蔓延至其他邦,包括印度南部的特伦甘纳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以及北部的北阿坎德邦和查谟-克什米尔邦。与此同时,“我爱穆罕默德”的标语和文字在印度各地不断涌现——从社交媒体账号到普通T恤衫。
9月26日,在距离坎普尔近270公里的北方邦巴雷利,一群民众在参加当地伊玛目号召举行的抗议坎普尔逮捕行动的示威活动时,与警方发生了激烈冲突。
警方随后展开反击,并逮捕了75人,其中包括伊玛目陶基尔·拉扎、他的亲属及助手。当地政府至少拆除了4栋属于上述人员的建筑物。
近年来,数百名印度穆斯林因此类强拆而失去了家园。这类强拆行动通常未经当局通知或法院命令就得到实施。印度最高法院指出,强拆不能作为一种法外惩罚,并警告各邦当局在拆除任何房产前必须进行事先通知。然而,活动人士表示,在实际操作中,这项命令往往得不到遵守。
与此同时,还有数十名穆斯林在不同邦被捕,其中包括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的一些穆斯林,原因是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带有“我爱穆罕默德”口号的帖子和视频。

这类行为违法吗?
印度宪法保障宗教自由和表达宗教信仰的权利。印度宪法第25条保护每个人信奉宗教的自由。印度公民还受到该宪法第19条第一款第一项的保护——该条款保障公民享有言论和表达自由,除非其内容直接煽动暴力或仇恨。
在针对“我爱穆罕默德”口号的镇压行动期间被捕的人员,往往会被警方依据禁止举行旨在“恶作剧”或涉嫌煽动宗教紧张局势的大型集会的法律条款而提起指控。此外,这些条款也适用于那些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帖子或者身穿印有“我爱穆罕默德”字样的T恤而被捕的人员。
纳迪姆·汗是“保护公民权利协会”的全国协调员,该组织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一直在追踪这类事件。此前,他曾就类似针对穆斯林社交媒体言论或房屋被推倒的事件,而对当地政府官员提起诉讼。
纳迪姆·汗告诉半岛电视台,当局谨慎地运用法律条款,重点并非“我爱穆罕默德”言论本身,而是那些利用该言论或抗议警方相关镇压行动的人员所犯下的涉嫌违法的行为。
纳迪姆·汗表示:“他们知道,没有任何法律能将‘我爱穆罕默德’的言论定性为犯罪。”
纳迪姆·汗指出,在印度各地,印度教诸神挥舞传统武器的图像早已司空见惯。他质问道:“这些图像遍布印度全国;那么,它们是否也应该被视为对所有穆斯林的冒犯或威胁呢?”他还补充称,“所有人都应该明白,政府不能像这样将宗教定为犯罪”,他所指的是伊斯兰教。
自2014年莫迪执掌新德里政权以来,印度的一系列国际民主指数持续下滑。
国际特赦组织印度分部负责人阿卡尔·帕特尔表示,将人们的言论和宗教信仰自由权定性为犯罪,这开创了一个令人深感不安的先例。
帕特尔告诉半岛电视台:“‘我爱穆罕默德’等口号本身是和平的,不存在任何煽动或威胁,但无论是根据印度宪法还是国际人权法,针对并打击此类口号都不符合刑事限制的门槛。”
他补充道:“公共秩序问题必须得到适度解决,而不能成为全面压制宗教身份或表达的理由。”
来自国际特赦组织的帕特尔表示:“国家的职责是平等地保障公民权利,而不是监管信仰的表达。履行宪法和国际承诺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一项法律义务。”

其中是否存在某种模式?
批评人士表示,此次镇压只是自2014年莫迪上台以来,印度穆斯林面临被边缘化、暴力或法律制裁的最新例证。
在过去的11年内,印度境内针对宗教少数群体的仇恨言论事件激增。被记录在案的仇恨言论事件从2023年的668起跃升至去年的1165起,增幅约为74%。绝大多数这类事件都发生在由印度人民党执政的邦内,或者即将举行选举的地方。
常驻德里的政治分析家阿西姆·阿里表示,地方性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争端,如今正迅速演变成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从顺从的媒体到社交媒体组织,整个媒体生态系统都在迅速传播这种仇恨”,阿里补充称,“而且法律对此的解读方式是,任何宗教身份的表达——尤其是穆斯林身份的表达——都可能被视为煽动宗教仇恨。”
在坎普尔发生“我爱穆罕默德”事件之后,莫迪所在选区瓦拉纳西的印度人民党领导人在该市主要路口张贴了“我爱推土机”的海报,暗指将使用推土机推倒这些被告人的房屋。

这对年轻穆斯林有何影响?
政治分析家拉希德·基德瓦伊表示,“我爱穆罕默德”这句标语引发的争议“明显带有政治色彩,而非宗教色彩”。
基德瓦伊表示,在印度,穆斯林——尤其是年轻穆斯林——越来越感到沮丧,因为他们发现,在文化认同和饮食习惯方面,并非所有人都适用于同一套规则。
根据“保护公民权利协会”提供的数据,在针对“我爱穆罕默德”标语的镇压行动当中,有多名被告或被捕者系年轻穆斯林,其中包括因社交媒体帖子而被捕的人员。
阿里表示,对“我爱穆罕默德”标语的镇压可能会进一步让政府疏远年轻穆斯林。阿里告诉半岛电视台,“在理论上,每个人都已经犯了罪,并且可能仅仅因为存在就被采取行动。”
“现在越来越难以想象未来会发生什么”,他补充称,“仇恨的节奏正日益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