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因未获诺贝尔奖而发飙,威胁大幅提高对华关税,引发全球资产动荡。本已受人工智能泡沫担忧影响的美股市场加剧恐慌,标普500指数创近期新低,恐慌指数VIX飙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原油、比特币及多数大宗商品普跌。分析认为,此举既有情绪化成分,也可能是在即将到来的元首会晤前抬高要价的策略。此次事件与四月不同,中方在稀土等关键资源上展现战略主动,此次冲突升级带有意外性,预计对话澄清速度可能更快。市场认为“斗而不破”仍是主基调,虽有短期波动,但仍有机会关注自主可控关键资源与超跌板块。
🌕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结合了个人情绪(未获诺奖)与战略考量。他可能意图在即将到来的元首会晤中,借此机会争取更有利的谈判条件,例如更高的关税水平或放松稀土供应管制。这种做法被视为一种“极限施压”,旨在通过制造外部压力来达成国内政治和经济目标,尤其是在中期选举临近的背景下。
⚖️ 此轮中美摩擦升级与四月对等关税事件有所不同。本次中方在稀土等关键资源领域展现了战略主动性,使得此次冲突的实质性影响可能小于以往。分析认为,中方的出口管制措施更多是出于补丁和长期制度建设的考虑,而非加剧短期冲突。加之特朗普政府在其他领域可用的制裁筹码有限,且其将关税生效日期设定在APEC峰会后,预示着“斗而不破”仍将是中美关系的主基调,后续对话与澄清的速度可能更快。
📈 尽管市场因关税威胁出现短期波动,但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一次“机会”。与四月不同,此次事件的意外性可能导致其解决速度更快。TACO(Trade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交易模式可能重现,即在市场情绪过度反应后出现反弹。投资者可关注自主可控的关键资源板块以及短期超跌的标的,同时需警惕地缘政治风险对传统供应链的不稳定影响,并重视关键科技和战略资源品的长期价值。
🌐 在地缘政治日益影响经济的背景下,投资者需要调整策略。本轮事件并非简单的点位类比,而是需要理解强硬背后的长期逻辑。AI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新冷战格局下的资源争夺以及科技竞争的演变,都预示着国际竞争的新形式。在投资上,应更注重制度优势带来的信心,理解国际竞争的变化,并关注关键科技和战略资源品的长期投资价值,而不是简单套用过往的经验。
2025-10-12 00:09 广东

事件:昨晚特朗普没有获得诺奖发飙了,突然威胁对中国大幅提高关税,全球资产陷入混乱。
本周美股市场已因人工智能可能存在泡沫的担忧而波动不安,特朗普的表态加剧了市场恐慌。标普500指数是自4月以来的最差单日表现,恐慌指数VIX升至22。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跌。在SOFR期权市场中,投资者继续布局押注美联储将在10月或12月降息50个基点的结构性交易。原油下跌超4%。比特币暴跌,铜、大豆、小麦和棉花等大宗商品全面走弱。- 蓄谋已久。此次风波,既是特朗普丢奖后的情绪化表达,也堪称蓄谋已久。诚然,我国近期颁布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涉及稀土、锂电池、芯片等,然而令特朗普“炸毛”的稀土措施此前已经在执行,只是近期标准化、法规化,并没有太多增量变化。特朗普借此机会大做文章,并威胁加征100%关税,无非是要借机抢占“舆论高地”,然后在即将到来的元首会晤讨要更加有利的条款,例如更高的关税水平、放松稀土供应管制等。- 何患无辞。相比之下,特朗普政府此前虽然表面上与中国“停战”,实际上小动作不断。例如,不直接宣布对中国加关税/限制,但对某一行业施加附带特定条件的关税/限制,实质上就是针对中国企业,包括生物制药、家具木材、船舶、半导体设备等。另外,随着其他国家陆续与美国签订经贸框架,特朗普面对的外部压力逐步缓解,也让他有更多精力来重新处理与中国的经贸问题。- 误判风险。然而,特朗普的盘算可能让中美关系再度偏离轨道。尽管特朗普最新表态称还没有cancel会晤,毕竟他的目的只是抬高要价,但我方不太可能在现场跟他当面辩论具体条款,因此,面对特朗普的反复无常,元首会晤能否成行,更要看我方是否cancel。- 事发突然。未来一周将非常关键,如果双方仍保持元首会晤的意愿,需要看到中美的高级别官员迅速展开沟通,就此次事件降温。只要会晤依然成行,问题就不大,否则中美关系存在暂时偏离轨道的风险。由于事发突然,目前事件走向不易判断,所以我们要先看看周末的情况。1、从“战略相持”到“局部反攻”本次中美问题出人意料之处在于:中方成为主动的一方,而美方成为了应对的一方。——这在2018年中美的持久战开启后,是第一次出现。回顾历史:2018-2019,美方出招,中方防守。从实际结果看,中方利益受损,斗争目的是减少损失、争取发育时间。而美方没有明显损失。2020-2025年上半年,是战略相持阶段。中间有几年因为口罩问题烈度下降。2025-04交锋进入第二轮高峰时,美方在战略上树敌太多,发现打不动,双方谈判基本对等。2025/10这次,则是中方主动出击,美方目前反应是激烈的表态。后续不管能不能打得动,都是局部反攻的开始。

2、对比四月对等关税在美国4.2“对等关税”之后,上证指数于下一个交易日4.7下跌7%,随后本轮A股突破行情就此打开,从4.7收盘的3096点到现在的3900附近,4.2的关税反而成为行情的启动信号。10.10事件谈判意味更浓,本质上反映中国在稀土等关键资源上的战略主动——这意味着本次冲击的实质性影响更小。


1)和四月双方深思熟虑后的博弈不同,昨天中美摩擦的升级带有一定“意外性”,本轮中方的出口管制措施意在打补丁与长期制度建设,而非加剧短期冲突。而“面子受损”叠加农产品采购谈判进展缓慢,可能是触发特朗普极端反应的重要原因。因此,既然冲突因意外而起,对话与澄清的速度也可能比四月更快。2)四月博弈已充分证明,“斗而不破”仍是中美关系的主基调,极限施压并无益于实现特朗普的任何对华目标,稀土供应短期也无解决办法。除关税外,特朗普可用的制裁筹码同样有限,如大飞机零部件、工业软件、乙烷等手段此前均已用过。特朗普将关税生效日期设定为APEC峰会后的11月,且在采访中仍保留了元首会晤的可能性。因此,TACO交易的模式仍将重现,若市场出现明显情绪反应,可能带来布局机会,关注自主可控关键资源与短期超跌等线索。3)若后续仍有会晤,可能聚焦解决当前风波,但全面协议的条件并不成熟,仍需时间。客观来看,当前中美双方在芬太尼管控方式、对美投资范围与规模、对美采购必要性、24%豁免关税的处理方式上均有分歧。且鉴于双方经济韧性、最高法院判决的不确定性、中期选举的需要等因素,时间对美方或更加不利。我们认为,明年一季度可能是特朗普对于中美协议的心理底线,双方仍将延续谈判进程,在此之后需将精力转向中期选举。

4)中金认为有5点不同:①意外程度不同。市场经历过了一遍,不像4月2日是完全不准备的意外,这也是最大的不同。②范围不同。上次对等关税是针对全球几乎所有市场③对未来的预期不同。上次对等关税后,市场完全处于“雾里开车”,不知道未来会如何演变,这次虽然依然存在很大变数,但是11月1日的生效日前,还有APEC会议(10月31日-11月1日),可能会使得市场观望。④双方的准备与处境也大不相同。除了印度外,美国已经与大部分市场达成协议。⑤市场所处的位置不同。中美两地市场都已经有很多浮盈,且估值高于当时。目前,美股“七姐妹”目前估值31倍左右,4月对等关税大跌后低点23;中国科技与消费龙头当前的估值是20倍左右,对等关税后的低点是14倍。所以从市场角度,相比4月初,相对“不利”的是浮盈较多、估值较高,以获利了结和落袋为安意愿更多,会造成短期波动,但市场也会密切观望11月前的谈判进展。
3、几点分歧1)定位问题,关于新的制裁,这是会晤前的战术博弈,还是新一轮战略搏杀?月底韩国见面,11.1新一轮关税开始,时间的耦合背后是谈判的诉求?2)制裁内容,100%关税和4月有没有本质差异?半导体软件的制裁对我们工业体系是灭顶之灾?稀土本身不是绝对稀缺,但是短期海外替代难度大,和我们替代半导体一样,都是时间换空间的问题。3)国际竞争,相较于中美长时间的G2竞争,特朗普短期在美国国内政治竞争压力是不是更严峻,红右和白左的你死我活,最后G2会走向一个稳定“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新格局?AI带来的极大生产力提升,新cold war格局下,攫取全世界剩余资源的新形式,已经和以往大不相同(就如2018年很多人不相信逆全球化开始了一样)。4)关于科技竞争和军事竞争,在这两个领域,2023年和2025年有本质区别,2023年AI的直观差距是0-1的维度差距,目前可能是95分和75分的差距,这一点有根本变化(日本之所以失去20年很大原因没在互联网发展上没跟上),等大家都认可我们不对比日本,而是对比美国的时候,叙事会变化,行为也会变化,只是那时候还有比现在更好的投资机会?军工就不用多说,和平共识就是最重要的,小弟打打无所谓,搞军贸而已。5)归结到纸面实力比拼,制度优势带来信心,会看到很多国际竞争变化,也乐于去接受去理解这些变化,而不是用过往的一家独大的思维去理解,在投资上面不要简单类比点位,哪怕一定类比,我们现在科技的发展,类比美国2023年,美国资本已经走到强强联合,中国资本更容易,强硬不是坏事,要理解强硬背后的长期逻辑。4、筹码战术?5月12日后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近日美国在半导体、航运航空领域出手,中通过稀土等反制。诺贝尔和平奖落选,内部政府停摆,也需要发泄怨气。特:稀土-军工、汽车,大豆-农业州,关税-通胀,明年有中期选举。叠加政府停摆。约束多。中:战略上无幻想,战术上针锋相对。经过4-5月份较量,叠加科技等突破,底气更足。与稀土相关的争端(第一次“长臂管辖”)是一方面,但从美国时局的角度理解。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很多人觉得美国经济很好,甚至走向过热,但实际情况是就业增长停滞,制造业停滞,房地产停滞,企业成本上升,消费者通胀顽固,即笔者一直强调的“类滞胀”。这一结果与特朗普竞选时的承诺背道而驰。滚滚而来的AI浪潮令华尔街狂欢,但特朗普的基本盘是低收入者、产业工人和农民,如果经济继续朝着当前路径推进,那么共和党在2026年中期选举将很难获胜,因此必须调整、做出改变。那么如何改变?一个方法是借助外部力量,例如要求他国购买更多美国大豆,或者在其他方面提供帮助。另一方方法是调动本国资源,例如施压美联储尽快降息,以实现对选民的承诺。在经济上,特朗普需要更低的利率和一场无通胀的复苏,所谓的过热根本就不是他的目标。而在战略上,特朗普需要维护美国的实力。美国是一个非常崇尚竞争的国家,想要得到,就必须自己去争取。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的新关税威胁也是一种极限施压,被施压者如果能够满足他的诉求,那么就有缓解的机会,但如果选择强硬回应,那么就可能再度上演贸易战升级的剧本,甚至出现“迷你四月”行情。特朗普,大国,美联储,谁先眨眼睛?拭目以待。5、如何应对?今年以来出现了太多【政治压倒经济】的地缘风险事件,所以今天从战术和战略两个层面去思考本轮大跌,是否有稳定的应对范式:战术层面来看,【还会不会继续跌】是市场关注的核心问题,换言之,本轮下跌是风险还是机会?从目前情况看,我倾向于理解为【机会】。从后续政策演绎(胜率)来看,倾向于认为关税冲突【并非毫无底线】。特朗普的政策有其自限性,当前亦然。事实上,当下的美国在约束条件上比之更甚;对外,俄乌的地缘不稳定性仍在,对内,美国的经济环境和两党争端更严重。基于此,我认为特朗普本轮或重演【先冲突升级再谈和】的TACO交易。定调了胜率问题,接下来我们看看赔率,即【调整点位和空间】:近年来趋势交易成为美股主流,面对标普下跌2.7%(超过两个标准差)的大幅波动,仅波动率控制(vol control)策略就会因此触发了约800亿美元的抛售,更提商品交易顾问(CTAs)以及潜在的风险平价基金(risk parity funds)带来的卖出压力(尽管后者的反应速度较慢)。野村交易台评估,隔夜的市场强制抛售达到1500亿美元。结合之前标普日K跌2%的复盘经历,后续如无进一步消息恶化,盘面处理在【3个交易日内】。除了战术层面的【应对本轮冲击】,事实上对我启发更大的是战略层面【从今年,我们学到了什么】。相比于景气投资时代,【政治&地缘】对于资产配置的影响已愈发不可忽视。投资者天然性对其抱有回避态度,因为风险难以量化、难以前瞻,最有效的分析也只能模糊的看方向。基于此,两条小思路以供讨论:1)配置上【纪律性】比以往更重要,保持对风险的动态评估和克制,在【顺大势逆小势】时选择不动仓,【赚到最后一分钱要承担的风险极大】;2)品种上,地缘冲突直接上会导致传统供应链的不稳定。【关键科技】+【资源品(尤其是战略资源品)】值得更高定价。总的来看,我们认为【本次关税冲突或再次TACO,市场波动率不及4月】。100%的关税更多是威胁而非谈判筹码。往后看:1)积极假设下,冲突在周末内出现缓和,高级别官员互通电话+重申共识,确保见面维持正常(30%可能);2)正常假设下,美国推迟见面和下一次谈判,并在对等关税和特定出口管控上继续加码(50%可能);3)消极假设下,11.1特朗普威胁话语落地,中美贸易重现四月模式(20%可能)。

![]()
![]()
6、市场情绪这次乐观的人压倒性的多,都是等着“抄底”和"taco",按照 4 月的剧本去理解;买卖方都是这套说辞...这个说法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大家这么乐观某种程度上,有点让人担心。也有一些声音是,这次是真正需要留意的“尾部风险”。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