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小铃 2025-10-14 16:13 广东
▲ 2025年1-4月,高通在中国车用座舱域控芯片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4647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2025年1-4月,高通在中国车用座舱域控芯片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6%,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高通收购Autotalks,不只中国,此前欧美等国家反垄断监管机构也开展了审查。 “收购价格的大幅缩水,客观上让高通有意愿铤而走险,即便算上违法成本,可能也比原定收购价格更低,除非处罚远大于收购价的下挫幅度。”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周小铃
责任编辑|张玥
2025年10月10日,美国企业高通时隔十年再被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立案调查,这也是本年内第三家因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被立案调查的美国科技企业。
起因在于,2025年6月,高通完成对以色列半导体公司Autotalks的收购,该行动未向中国监管部门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
所谓“经营者集中”,主要体现为企业合并,企业通过股权、资产或合同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或能影响决策。
根据中国现行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个会计年度的全球营业额合计超120亿元人民币或至少两家经营者上个会计年度在华营业额均超8亿元;二是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个会计年度在华营业额合计超40亿元,且至少两家经营者上个会计年度在华营业额均超8亿元。
即便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未达到前述标准,只要有证据证明经营者集中后,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市场监管总局也可以要求经营者进行申报。
10月11日,高通回应正积极配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的有关调查。
12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答记者问,介绍对高通集中立案调查过程:2023年5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评估认为,该项集中虽未达到申报标准,但已有证据证明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2024年3月12日,书面要求高通公司申报,14日高通答复放弃交易。2025年6月,高通在未申报、未沟通的情况下完成收购。在高通承认相关事实后,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其立案调查。
1 什么是Autotalks
在智能手机芯片的全球市场上,高通占有率常年稳坐前三。凭借手机芯片的技术优势,高通于2014年开始推出车用芯片,其智能座舱芯片已发布至第五代。
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显示,2024年,高通在中国座舱域控芯片市场的市占率高达70%,2025年1-4月,其份额持续攀升,占据76%的绝对主导地位。
2020年,高通发布自动驾驶平台Snapdragon Ride,进入智驾领域。2023年,高通推出舱驾融合产品,一颗芯片支持智舱和智驾。
2023年5月8日,高通与以色列半导体公司Autotalks达成收购协议。Autotalks从2009年便致力于V2X(Vehicle-to-Everything,即车联网)通信,产品支持所有主要的全球通信标准,包括DSRC(专用短程通信)和C-V2X(基于蜂窝网络的V2X)两大主流标准。
V2X和单车智能是目前智能驾驶的两大技术路线。
中国汽研芯片测评研究中心主任周昕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基本上现在所有的商用自动驾驶车型都会采取单车智能,V2X则是智能互联,指车辆能够连接其他车、道路、红绿灯等各种交通路设形成一整套运行系统,能够自动识别预判车况,协同各种因素形成自主决策能力。“并购Autotalks是高通布局V2X赛道的机会。”
“V2X芯片相当于智能交通环境下自动驾驶车辆的中枢神经和感知神经。”周昕解释,它本质上是一个数模混合的强感知芯片,对模拟信号的处理要求非常高,能够实时处理视觉图像,再精准地转化为相应的数字信号。“这类芯片是吃经验的,靠的是不断在车上试验、反复迭代。”
Autotalks官网介绍,其在北美、德国、法国、中国、日本、韩国设有办事处,面向全球整车厂与一级供应商提供车规级V2X芯片与解决方案。
“通信的实质就是通信协议,话语权是根据市占率、进入时间、产权壁垒等综合因素决定的。”在她看来,Autotalks由于较早进入V2X,既是核心通信协议相关IP的设计公司,又是IP售卖公司。中国本土企业进入V2X领域较晚,“一些核心IP短时间内没法突破”。
周昕解释,核心IP相当于发明专利。芯片由若干模块构成,使用成熟的 IP 模块需要购买前人的“发明专利”,出售的产品若带有未经授权的IP,企业将因此侵犯知识产权。
高通宣布,在完成对Autotalks的收购后,计划将Autotalks车规级 V2X 芯片纳入高通的骁龙数字底盘。骁龙数字底盘是包括智能驾驶、座舱、汽车智联平台和车对云服务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2025年6月,高通在苏州举办的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上披露,全球超3.5亿辆汽车已采用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2023年以来,骁龙数字底盘已支持中国车企超210款车型实现智能化。
高通(QCOM.Nasdaq)2025年一季度财报中,传统手机芯片业务营收仍占大头,高达75.74亿美元,但汽车业务营收增速第一,同比增长60.7%。汽车业务猛增势头延续到2025年财年第二季度,营收大幅增长59%。
2 “强强联合”
对于高通并购Autotalks,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的评价是“强强联合”。
他介绍,在智驾领域,V2X仍处于起步阶段,在量产车上的应用不多。有了Autotalks的加入,高通芯片能力将获得较大提升。“未来预估在五至十年,V2X市场将会爆发,若大量V2X相关应用采用高通芯片,将为高通带来更多客户订单,进一步提升营收。”
据张翔了解,Autotalks目前在华市场份额不高。中国本土V2X技术企业有不少能够做V2X设备,但中国目前整个V2X应用仍处于示范运营、试验研发阶段,没有进行大规模商业化。
不能忽视的是,一旦加入高通,Autotalks能迅速打开全球市场。
“借助高通在车端的市场影响力,Autotalks将快速占领全球智驾汽车的V2X芯片市场,市占率将实现质的飞跃。”周昕表示,未来Autotalks的V2X芯片也有可能直接融入高通的座舱SOC。
在她看来,V2X普及不仅要求车辆的智能化,更对路政、市政统筹协调提出更高要求,这也是目前V2X发展难如人意的原因。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人力、财力投入力度,能有力推动V2X的普及,或使其发展成智能驾驶的主流技术路线。
换言之,中国将是V2X技术的一大重要战场。
张翔介绍,V2X技术最早由美国开始推动,当时的标准是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基于短距无线通信的车路交互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场景。中国在2013年也开始布局V2X,标准是C-V2X,以华为、中兴这些5G通信芯片为基础。中国的技术方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拥护和加入。美国放弃自己的标准,转而采用C-V2X技术。
面对高通与Autotalks的联合,中国本土的V2X芯片厂商将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芯片市场份额被瓜分,随着更多车企采购高通一体化的车联网芯片,“也会让中国的车联网芯片的国产化替代速度放慢。”张翔说。
从技术方面来看,周昕认为,国产V2X芯片厂商对比Autotalks尚未展现较大的优势。
显然,高通与Autotalks相互补强,国内车企更难以摆脱智驾方案依赖外资厂商的情况。
3 “先斩后奏”
高通收购Autotalks,不只受到中国市场监管部门关注,此前欧美等国家反垄断监管机构也对这起交易开展了反垄断审查。受监管影响,该笔交易曾一度搁置。
2024年3月,高通声明,由于未能及时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已终止收购Autotalks的交易。
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官网显示,2024年3月15日和22日收到高通公司的保证,确认已放弃收购。CMA因此未对该交易提交进一步审查。目前,该案件状态显示已关闭。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竞争局(FTC)局长就高通终止收购Autotalks发布声明,称终止交易有助于V2X及相关产品市场保持创新和价格竞争活力。根据对这一并购案的调查,FTC工作人员担心该交易可能会损害V2X及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
目前,还没有信息显示有国家的反垄断监管部门审批通过了高通对Autotalks的收购案。直到今年6月,高通突然宣布交易已完成。Autotalks首席执行官Hagai Zyss现已加入高通担任产品管理副总裁。
收购完成后,目前仅中国对该并购案展开了反垄断调查,其他国家未宣布重启调查。高通重启收购,是否已规避欧美等国反垄断监管机构的调查,尚未可知。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旭在2025年6月在个人公众号和知乎账号建议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启动对高通收购Autotalks的反垄断调查,他预测,不排除相关行业中,未达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企业为规避不确定性,铤而走险,争取“生米煮成熟饭”。
在刘旭看来,这种“铤而走险”的做法,尽管需要付出一定违法成本,却能避免复杂反垄断审查对交易造成的影响,又能以向反垄断机构作出承诺的形式换取该机构对并购案进行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
选择这一路径,高通有前车之鉴。高通曾想收购恩智浦半导体,因未能通过中国监管机构的审批,这场持续21个月的交易最终于2018年7月告吹,高通向恩智浦支付了20亿美元的高昂分手费。
而此次高通收购Autotalks以不到1亿美元的价格成交,相比Autotalks曾达3.5亿至4亿美元估值来说已大打折扣。“收购价格的大幅缩水,客观上让高通有意愿铤而走险,即便算上违法成本,可能也比原定收购价格更低,除非处罚远大于收购价的下挫幅度。”刘旭说。
刘旭表示,高通并购何时能通过审查很难说,但不影响高通在审查期间与被收购企业开展一体化合作。
4 会罚多少钱?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至今,已有四家美国科技公司被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立案调查,分别是英伟达、谷歌、杜邦中国、高通。此前,被批准集中的美国科技公司大多需要附加限制性条件。
“目前还无法判断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会对高通作出多少处罚,但至少会高于高通在中国内地上年度销售额的1%。”刘旭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答记者问中所披露,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就已评估,确认有证据证明该项交易“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
刘旭解释,如果高通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最终被附加限制性条件,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五十八条,其罚金将等于或超过上年度销售额的1%,若高通在违法实施集中后,没有主动补交经营者集中申报,不排除最终的行政处罚会高于上一年度销售额的1%。
根据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高通的罚金裁量取决于高通与中国监管机构在经营者集中申报及实施上的具体情节。
若此次调查发现高通并购,确具有造成排除、限制竞争效果,中国监管部门可要求其停止集中、限期转让或采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状态,基础罚金上限为企业上个年度销售额的百分之十。极端情况下甚至会提高到罚金的二倍以上、五倍以下。
“大概率不会如此极端,”刘旭表示,若是处罚过高,高通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2013年11月,高通首次遭遇中国监管机构反垄断调查,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处以60.88亿元人民币罚金,这也是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最高罚款案例。当时是以高通2013年度中国市场销售额的8%作出的处罚。
回到当下,高通财报显示,2024财年中国区(含香港)营收为178.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71亿元。
其他人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