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 最热文章 10月14日 15:03
OpenAI万亿采购背后的金融运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OpenAI正通过巨额芯片和网络设备采购订单,与博通等科技巨头深度绑定,以满足其AI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面对每年约100亿美元的亏损和未来可能高达10万亿美元的计算能力建设成本,OpenAI采用了“金融的时间旅行”和“金融炼金术”等创新融资策略。通过“股权换采购”和“循环收入”模式,OpenAI将供应商的命运与其自身发展紧密相连,并试图撬动整个科技生态系统为其愿景买单。然而,巨大的资金缺口和对外部资本的高度依赖,使得其宏伟计划的实现充满不确定性。

💰 **巨额采购与供应商深度绑定:** OpenAI近期与博通签署了为期四年、价值不菲的定制化芯片和网络设备采购协议,并可能在此前约1万亿美元的芯片和数据中心采购协议基础上,额外支出3500亿至5000亿美元。这种大规模采购不仅显示了OpenAI对AI基础设施的庞大需求,更是通过将供应商的命运与其自身深度绑定,促使他们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形成一种“钱的问题会自己解决”的金融策略。

🚀 **“金融的时间旅行”与“炼金术”:** OpenAI的融资策略被形容为“世界级的金融工程”和“金融炼金术”。其核心在于“金融的时间旅行”,即通过描绘一个宏伟的愿景吸引投资,而非依赖传统的商业计划。文章揭示了“股权换采购”模式,如与AMD的合作,通过发行认股权证,使OpenAI在AMD股价上涨时能近乎免费获得硬件;以及“循环收入”模式,如与英伟达的合作,供应商的资金注入最终以收入形式回流,形成共生关系。

📈 **庞大的资金需求与融资挑战:** OpenAI预计到2033年需要建成250吉瓦的新计算能力,按当前标准耗资超过10万亿美元。即使在2026年,其总资金需求也可能飙升至约1140亿美元,其中高达75%依赖外部股权和债务融资。尽管有精巧的金融工具设计,但OpenAI每年约130亿美元的收入与其巨大的支出需求形成鲜明对比,其宏伟计划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新的业务变现方式或获得持续、大规模的外部资本支持。

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全球,而身处风暴中心的OpenAI,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用一系列巨额采购订单震动着科技与金融界。

最新动态是,OpenAI再签重磅协议,计划未来四年与博通合作部署10千兆瓦定制化芯片和网络设备。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这笔交易可能意味着OpenAI在近几个月已签署的约1万亿美元芯片和数据中心采购协议之上,可能还需要额外支出3500亿至5000亿美元,以满足其构建AI基础设施的庞大需求。

这一系列操作将市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一个核心问题:OpenAI的钱从哪儿来?这家预计今年亏损约100亿美元的AI初创公司,如何支撑其看似无尽的资本支出。

10月14日,前高盛银行家、彭博专栏作家Matt Levine形象地指出,OpenAI的融资策略是“世界级的金融工程”,其精髓在于“金融的时间旅行”。

Levine解释道,传统的金融模式是基于工厂和产品清晰的商业计划来借贷,但科技初创企业则是一种极端版本——它们依赖于一个“疯狂的雄心勃勃的愿景”和“让人相信愿景的能力”来吸引投资。Levine将其比喻为创业者“把手搭在投资者肩上,指着远方,轻声说:‘全知(AI)机器人’”,投资者便会“开悟”。

比如博通,昨晚的消息后博通股价飙升11%,投资者押注这笔联盟将为芯片制造商带来数千亿美元的新收入。然而,OpenAI将如何支付这些设备费用,细节并未明确。

如果你欠银行100美元,那是你的问题。如果你欠博通5000亿美元,那是博通的问题。如果你欠每家大型科技公司数千亿美元,那是他们的问题。他们肯定会找到解决办法的!或者你会。钱的问题会自己解决的。

Levine犀利的暗示,OpenAI正在通过巨额订单将供应商的命运与自身深度绑定,促使他们共同寻找解决方案。“钱的问题会自己解决的。”

此外,Levine还引用了Altman最近向员工透露的计划:OpenAI希望到2033年建成250吉瓦的新计算能力,这按当前标准将耗资超过10万亿美元。Altman曾表示需要创造新的融资工具来资助这一巨大建设,Levine对此评论说:“不!错了!他已经分享了大量关于他的新融资工具的细节!他每天都在分享更多!”

DA Davidson分析师Gil Luria对OpenAI的财务能力持怀疑态度,他直言“OpenAI根本没有能力做出任何这些承诺”,并预测该公司今年可能亏损约100亿美元。他认为,这是硅谷“假戏真做,直到成功”理念的体现,旨在让“很多人都对OpenAI投入了大量精力”。

万亿订单背后的“金融炼金术”

OpenAI的算力采购并非简单的现金交易,而是一套精心设计的“金融炼金术”。据“小熊快跑”公众号相关计算,到2029年,OpenAI与英伟达、AMD和博通这三大芯片厂商的芯片采购支出合计已高达2850亿美元。

其中,与英伟达的合作估值约1000亿美元,与AMD的协议涉及6GW算力,估算约750亿美元(约300万颗MI450芯片),而与博通的10GW AI服务器合作则对应约1100亿美元的投资(约550万颗定制TPU芯片)。

华尔街见闻写道,针对这些巨额采购,关于钱从哪来,高盛等机构分析指出,OpenAI主要采用了两种创新模式。

一种是“股权换采购”模式,以OpenAI与AMD的协议为例。表面上,OpenAI计划采购价值900亿美元的AMD Instinct系列GPU,但协议核心是AMD向OpenAI发行认股权证。如果未来AMD股价因OpenAI的大规模采用而上涨,OpenAI持有的潜在股份价值将与硬件采购成本相近,使其几乎可以“免费”获得这批算力。这本质上将硬件销售转化为股权配置,将AMD的长期估值与OpenAI的基础设施增长直接挂钩,形成共生关系。

另一种是“循环收入”模式,以与英伟达的合作为代表。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这笔资金反过来可供OpenAI购买英伟达的芯片。高盛将其定义为“循环收入”,即供应商的资金注入最终以收入形式回流。

巨大的资金缺口与未来的不确定性

尽管这些金融工具设计精巧,但OpenAI真实的资金缺口依然巨大。

高盛从两个角度剖析了OpenAI的财务状况。从运营现金流看,OpenAI在2026年的年度运营基础设施成本约为350亿美元,自身收入、供应商融资和外部股权/债务融资贡献相对均衡。

然而,一旦将与英伟达合作自建数据中心以及为“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投入的资金等未来的重大资本承诺纳入考量,OpenAI在2026年一年的总资金需求将飙升至约1140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其资金结构将彻底失衡,对外部股权和债务融资的依赖度将激增至压倒性的75%,而自身收入的贡献则被稀释至仅17%。

正如一位OpenAI高管所言,“大多数人宁愿拥有一块更大蛋糕中较小的一部分”。OpenAI的豪赌,正试图以其颠覆性的AI愿景作为杠杆,撬动整个科技生态系统为之投入。未来四年内,其高达2850亿美元的芯片支出远超其目前每年约130亿美元的收入。

这表明,除非OpenAI能找到新的业务实现暴力变现,或者芯片大厂通过股权入股,否则其对外部资本的持续、大规模融资将是其宏伟“星际之门”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OpenAI AI基础设施 芯片采购 金融工程 融资策略 博通 OpenAI infrastructure chip procurement financial engineering financing strategy Broad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