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0月14日 13:22
国家公务员招录放宽年龄限制,35岁门槛松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2026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发布,将年龄上限从35岁放宽至38岁,应届硕士、博士生更是放宽至43岁。此前,上海、江苏、四川等多地已将部分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年龄上限延至38岁,甚至有岗位放宽至40-45岁。这一从国家到地方的年龄门槛松动,标志着“35岁现象”开始全面瓦解,背后反映了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市场需求以及稳就业政策的导向。文章分析了“35岁门槛”的由来及其过时性,并探讨了打破这一限制对80后、90后等庞大就业群体的意义,强调了稳定就业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 35岁年龄门槛正经历全面松动:2026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将年龄上限提高至38岁,应届硕博士放宽至43岁,此前多地已开始实施类似调整。这表明“35岁天花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为更多中年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

📈 “35岁门槛”的过时性与人口结构变化:文章指出,最初的35岁限制源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干部年轻化”需求,但随着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上升、预期寿命延长及职业生命周期拉长,这一限制已不合时宜。全国劳动力平均年龄已接近40岁,过早的年龄限制对个人职业发展造成不公。

🤝 打破年龄限制是国家战略部署:此次年龄门槛的调整并非地方的单方面行动,而是中央“稳就业”政策的体现,旨在保障平等就业权利,畅通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渠道。预计未来考公考编将普遍取消35岁限制,38岁有望成为新的普遍上限。

⚖️ 80后、90后群体的重要性与“35岁焦虑”:80后、90后作为中国目前就业的主力军,总数超过4亿,承载着家庭和社会责任。打破35岁门槛不仅关乎公平,更是稳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器功能的重要举措。然而,消除“35岁焦虑”仍需时间和持续的政策支持。

35岁,不再是考公考编天花板。

刚刚,2026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发布,年龄上限从35岁放宽到38岁,应届硕士、博士生放宽到43岁。

此前,上海、江苏、四川多地已将部分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上限延至38岁,个别岗位甚至放宽到40岁乃至45岁。

从国家到地方,35岁门槛开始全面松动,释放了什么信号?

一、35岁门槛,早就过时了

所谓35岁限制,最早来源于1994年公务员招录,后被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借鉴,进而扩展到民营企业,最终形成“35岁天花板现象”。

最初的考公年龄限制,是基于“干部年轻化”的需要,有特殊的时代背景,不无现实合理性,但民营企业照葫芦画瓢,显然走歪了。

当然,彼时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黄金期,大量年轻人涌入就业市场,但经济爆发期机会无限,“35岁现象”尚不足以成为问题。

如今,30多年过去,从人口到产业再到经济格局,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已经不再“年轻”,全国平均年龄早已突破35岁。

《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4》披露,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从32.25岁上升到2022年的39.72岁。

几年过去,深度老龄化不断逼近,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或已经突破40岁大关。

要知道,从幼儿园到博士毕业,年龄接近30岁,职业宏图尚未展开,就被35岁所拦,情何以堪?

从国际上来看,“中年危机”普遍出现在45岁以后,而我们整整提前了10年,显然不正常。

如果看人均预期寿命,我国更是从1990年代初的68岁提高到79岁,整整提高了11岁,劳动者职业生命周期大幅拉长。

延迟退休的横空出世,就是基于这一点而来。

根据方案,男性退休年龄要从60岁延长到63岁,女性则从55岁到58岁。

退休年龄延长3年,考公考编年龄也随之顺延3年,这是好的开始。

二、打破35岁限制,下一个是谁?

去年9月,中央出台稳就业“二十四条”意见,强调保障平等就业权利,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畅通社会流动渠道。

今年9月,国务院批准大湾区、苏南、杭甬温、成渝等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改革配置试点,其中之一就是“畅通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渠道”。

这意味着,考公考编打破35岁限制,不是一些地方简单的自选动作,而是自上而下的统一部署。

最早从考公开始,自然也要从考公破除。今年国考主动破除35岁限制,无疑为地方做了示范。

不难预测,未来一到两年,从国家到地方,考公考编都将取消35岁限制,38岁将成为新的门槛。

担忧随之而来:35岁门槛不复存在,会否形成新的“38岁天花板现象”?

改革要一步步走。如果说国家层面的统一调整不易,一些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地区,完全可以先行突破。

问题是,有形的门槛容易破除,无形的限制最难消除。

“35岁焦虑”不是一天形成的,自然也不会随着一个政策就能立刻土崩瓦解。

三、35岁群体,太重要了

35岁,对应的是1990年出生人口。上下浮动各10年,恰是80后、90后两大代际群体。

这是中国第三次“婴儿潮”的产物,也是各大代际中最为庞大的群体。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测算,80后、90后总体超过4亿人,相比00后和10后,多了几千万人。

与00后刚步入职场、10后尚在求学阶段不同,80后、90后恰是中国当下就业的主力军,在稳就业大局中至关重要。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30岁~49岁就业人群占比超过半壁江山,其中30岁~39岁年龄段占比为27.6%。

这一群体普遍“上有老,下有小”,且积累了数十年的工作、社会经验,不该被一道有形的年龄门槛所困住。

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他们伴随改革开放大潮而生,与经济社会转型同步,随经济周期沉浮,对时代变化的体感最为敏锐。

毫不夸张地说,稳住80后、90后的就业大盘,就是稳住了社会最大的稳定器。

可见,打破35岁门槛,关乎公平,关乎现实,更关乎稳就业。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公务员招录 年龄限制 35岁门槛 就业 人口结构 稳就业 Civil Servant Recruitment Age Limit 35-Year-Old Cap Employment Demographics Stable Employme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