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迄今为止,全球经济经受住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最大规模关税的冲击,这得益于美国消费者支出的持续增长、企业承受更高生产成本的能力,以及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后者在市场中引发了新一轮信心和乐观情绪。
然而,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期威胁要对中国产品征收巨额关税,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经济再次遭受冲击的担忧,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债务上升和科技股泡沫的担忧。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 list 1 of 4特朗普的100%关税威胁:美国对华贸易措施历史list 2 of 4黄金突破4100美元关口,白银创历史新高list 3 of 4美国制裁威胁降低中国石油产量list 4 of 4特朗普:美国希望在贸易上帮助中国,而不是伤害中国
预计这些担忧将成为本周各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主要议题。各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将齐聚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年度会议。
美国向支持阿根廷比索提供的 200 亿美元援助,以及关于利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支持乌克兰的提议,也将是会议间隙议程上的重点议题。
前景黯淡
政策制定者们正在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紧张局势再度升温,以及法国、日本等国政局动荡之际举行会议。
在他们4月份上次访问华盛顿特区期间,经济前景更加黯淡。特朗普宣布的“自由日”关税措施导致金融市场陷入混乱,引发了政策制定者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其特征包括贸易报复、通胀上升和投资下降。
过去六个月,大多数意外数据都是积极的,尤其是在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
美国GDP在第二季度创下近两年来的最快增速,即使在特朗普周五再次发出关税威胁并引发市场动荡之后,标准普尔500指数仍较4月份的低点上涨了32%。
到目前为止,企业通过建立短期库存和接受较低的利润率来应对关税冲击,而不是将提高关税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彭博社援引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非常驻研究员卡伦·迪南上周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话说:“这种韧性值得欢迎,但我认为它不可持续。我们将看到全球经济放缓。”
美国总统上周五宣布,将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并承认如果中国放弃其威胁的稀土限制,他可能会停止升级关税。
彭博经济研究的最新预测显示,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经济学家预计,2025年实际GDP增长率将为3.2%,与去年持平,明年将增长2.9%。
债务上升和其他负面指标
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债务的上升预计将成为华盛顿讨论的焦点。国际金融协会(IIF)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债务增加了21万亿美元以上,达到近338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增幅与疫情期间的增幅相似。
特朗普政府在本月晚些时候举行的中期选举前为提振阿根廷经济所做的努力也将成为重要议题。尽管阿根廷国内普遍反对,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4月批准向阿根廷提供额外贷款,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最近也参与了与阿根廷官员的会谈。
事实证明,美国就业增长远弱于预期,企业放缓招聘,该国制造业已连续四个月完全裁员。
中国9月份制造业活动指数连续第六个月下降,这是自2019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衰退。德国经济第二季度萎缩幅度远超最初预期,依赖出口的汽车制造商也陷入衰退。
世界贸易组织10月7日表示,预计明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将大幅放缓,这反映出特朗普关税措施导致的放缓有所延迟。据这家总部位于日内瓦的论坛称,预计2026年商品贸易额仅增长0.5%,而今年的增长率为2.4%。
最大的疑问之一仍然是物价上涨最终是否会影响美国消费者,并给世界带来可怕的后果。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内森·希茨表示,虽然关税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比今年早些时候人们担心的要小且持续时间更短,“但还有其他可怕的后果”。
希茨及其同事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关税的影响愈发明显,可能会进一步抑制美国消费和进口需求。”他们预测,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 2% 以下,明年再反弹至 2.5%。
Eurizon SLJ Capital 首席执行官史蒂文·詹(Stephen Jen) 表示,根据以往的进口价格冲击,关税冲击可能需要六到八个季度才能损害消费,并将美国经济增长推向零。
科技泡沫的脆弱性
另一个近期担忧是人工智能发展势头的减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在上周三的演讲中表示:“如今的股票估值正朝着25年前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迈进。”这显然是指2000年破灭的互联网泡沫。
她补充道:“如果出现大幅回调,金融环境的收紧可能会抑制全球经济增长,暴露出脆弱性,并使发展中国家的生活变得极其艰难。”
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提出的情景,美国科技行业增长放缓可能导致全球最大经济体陷入衰退,到202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预期的2.5%降至2%。
报告指出,正因如此,经济学家们现在正越来越多地关注科技行业的脆弱性,以及围绕关税的持续不确定性。
普华永道首席经济学家亚历克西斯·克劳表示,人工智能热潮并不一定能带来长期的增长动力。
她补充道:“目前尚不清楚这波投资热潮能否带来生产力的持续提升,进而显著促进经济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