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牛牛头条 10月14日 00:56
理解仓位管理:非独立决策,而是投资体系的有机组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仓位管理在投资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它并非一个独立的决策工具,而是投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指出,许多人仓位控制不佳的根源在于其与投资方法产生冲突。仓位高低不直接等同于风险偏好,还需考虑家庭资产配置比例和个人收入。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仓位管理与“逻辑变了、贵了、换成更好的”等卖出理由存在根本矛盾。文章详细阐述了以择时为核心的体系、深度价值加择时、配置型风格的择时以及根据账户盈亏调节仓位等四种主要方向,并总结出仓位管理没有标准答案,是个性化选择,是对投资体系理解的升华与灵活运用。

💡 **仓位管理并非独立决策,而是投资体系的有机组成。** 文章强调,仓位管理不应被视为一个孤立的策略,而应与整体投资方法相辅相成。仓位高低与风险偏好并非直接挂钩,还需考虑家庭资产配置比例、个人收入等因素。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硬性仓位管理与“逻辑变了、贵了、换成更好的”等卖出理由存在根本理念冲突,深度价值投资者视仓位为结果而非原因。

⏳ **以择时为核心的体系依赖市场趋势,仓位随之大幅波动。** 这类体系收益主要来自指数差价,不关注个股,或以指数ETF、股指期货为主。原则是“有钱赚就满仓,看不到机会就空仓”,仓位变化大开大合,极端者仅分空仓、轻仓、满仓三种状态。其难点在于保持高关注度、抵抗诱惑以及判断失误后的及时止损。

⚖️ **深度价值加择时的方法通过股指期货对冲系统性风险。** 该方法在自下而上选择个股并长线持有的同时,通过阶段性做空股指期货来对冲大盘下跌风险,避免因规避风险而养成做差价的习惯,从而保证长线价值的实现。期指对冲适合大资金,小资金可考虑指数ETF期权。

📊 **配置型风格将指数判断、仓位管理与行业配置有机结合。** 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先确定行业方向,再在其中选股。根据大盘趋势判断,向上时可提高仓位布局更多方向,向下时则减少仓位,集中于最有把握的方向。具体操作上,根据大盘趋势调整行业配置的仓位和数量,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

📈 **根据账户盈亏调节仓位是一种非择时方法,侧重控制亏损风险。** 当市场处于无趋势状态时,仓位高低影响不大,但过高的仓位会放大波动。此方法在亏损时降低仓位,赚钱时加大仓位,主要针对体系不强的散户或游资。降低仓位有助于在风格不匹配时减少亏损,并尝试新打法,但需保持一定仓位以适时回归。

本文来自:思想钢印

作者:人神共愤

投资教程中也有各种仓位控制的简化方法,比如金字塔加减仓,三等分加减仓法。

但仓位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指标,每个人都应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需要理解仓位最底层逻辑,否则就会反复出现“一涨就觉得仓位太轻,一跌就觉得仓位太重”。

1、仓位管理不是独立的方法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仓位控制的不好,根本原因在于仓位管理与你的投资方法有冲突,有两个主要原因。

原因一:股票仓位水平并不等同于风险偏好

一般来说,仓位高代表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高,但这也不尽然,仓位仅代表股票账户内股票的占比,而大部分散户只用了一部分的家庭金融资产进行股票投资,一个拿了30%的资产做股票的人,跟一个80%的钱都在股市上的人,同样的仓位代表的风险收益完全不同。

此外,非职业投资者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相对于固定金额的职业投资者,可以开启“无限子弹模式”,所以收入相对于股票账户资产的比,也会大大影响仓位管理的效果。

原因二:仓位管理与价值投资理念有根本的冲突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股票卖出有三个理由“逻辑变了、贵了、换成更好的”,而仓位管理中,卖出的唯一理由是:投资者认为接下来市场将有调整,所以卖出股票降低仓位。

价值投资者只判断个股当前的性价比,而仓位管理只判断市场未来涨跌,这二者之间存在根本理念的矛盾,水火不相容,硬扯在一起,个股也做不好,仓位管理也管不好。

真正的深度价值投资者,仓位只是一个结果,而非原因,不存在“仓位管理”,巴菲特前两年大牛市手握大量现金,并不是因为认为股市要跌而轻仓,而是觉得当时没有什么便宜的好股票,只好持有现金,今年开始大买特买,也不是想提高仓位,只是觉得有些股票便宜到出现买入机会了。

巴菲特还有一个不得已的原因,钱太多,没有办法集中在一两个股票上,找不到机会只能空仓;一般散户不存在这个问题,即使是2015年那种牛市,4000多家公司也总能发现一两家估值合理的,就可以全仓持有,因此可以常年满仓。

但是,深度价值投资只是投资方法中的一种,很多投资方法都要判断大盘、行业的估值与趋势,比如很多自上而下做行业及大类资产配置的资金,此时,仓位管理就成了投资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仓位管理不是一个独立的判断,并不是感觉要涨就加仓、要跌就减仓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你的投资体系有机的一部分,至少不应该产生冲突。

如果从目标来分,仓位管理有几类方向。

2、以择时为核心的体系

所谓“择时”,就是在市场处于上升趋势中加大股票仓位。

这一类投资体系的收益来源以指数差价为主,个股选择为辅,甚至直接投资指数ETF或股指期货,不关注个股,这就避免了“个股买卖与指数判断”的矛盾。

也有部分投资者在平时储备了大量可投资个股,一旦出现时机,就开始组合分散买入,以期超过指数的超额收益,但其核心收益仍然来自指数波动。

这一体系的原则是,有钱赚的时候就满仓出击,看不到机会或赚不到钱就空仓等候,越是重视择时的投资者,其仓位往往越是大开大合,极端者只分为空仓、一两成仓、满仓满融三种状态,从空仓轻仓到满仓满融可能只需要一两分钟(小资金)到一两天的时间(大资金),反之亦然。

这一体系内部也有区别,有些人喜欢参与每一次小级别的波动,有些人只参与大的波动。出手频次越高,失误的概率就越高,后者是极度追求胜率的投资者,常年在赌场里转悠,却很少下注,只参与胜率赔率俱佳的时机。

所以,既要时刻保持高关注度与参与度,又要抵抗大部分的诱惑,这正是这一体系最大的难点。

另一个难点是判断失误后的止损,不用“价值投资”、“做时间的朋友”给自己找拖延决策的借口。

因为有较长时间空仓,这一类人必然不是深度价值型投资者,因为后者需要常年持仓。那么,有没有与深度价值不冲突的择时仓位管理方法呢?

3、深度价值加择时

深度价值加择时的方法,是用阶段性的做空股指期货去对冲大盘下跌的风格,长期保持个股仓位,不做差价,以解决个股长线持有与大盘择时的矛盾。

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是两条线:从下而上的选择个股,长线持有,同时观察大盘,如果判断未来一段时间有较大的下跌风险,就开期指空仓,风险过后就平仓。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期指本身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在预判有系统性风险时,不卖出股票的同时降低风险暴露。

很多人觉得,有风险就卖出股票,等风险过后再买回来就是了,何必这么麻烦呢?

但在充满诱惑的股市,原则是第一位的,是超越投资方法与个人判断的最高存在法则。深度价值投资的原则就是不回避大盘风险,如果觉得危险就卖出,就会渐渐养成做差价的习惯,最终你也赚不到长期成长的钱。

要么你一开始就放弃长线,要么从一开始就放弃差价,唯一的折中余地是期指对冲,没有第四条路线。

期指对冲只适合100万以上的资金,100万以下的投资者可以用指数ETF期权的方式对冲,但玩法更复杂。操作不慎可能两头。

所以对于大部分散户,基于自下而上选股的深度价值模式与指数择时的矛盾很难解决——当然,也不需要解决,忍受指数波动的冲击,才能专注于企业长期价值的变现。

相比而言,基于自上向下的行业配置的选股与投资体系,就可以与指数择时方法相融合。

4、配置型风格的择时

配置型风格的特点是自上向下选股,先有看好的行业板块方向,再在这些方向中寻找合适的个股,这是大资金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一种适合散户的投资方法。

为什么说配置方法与择时方法不冲突呢?

纯个股长期阿尔法赚的是公司业绩的钱,与大盘走势关系较弱;而行业配置是中短线投资,能够走强的行业板块数量——代表配置胜率,与大盘的强弱直接相关。

原则是:如果判断大盘整体向下,能逆势向上的板块很少,就需要减少仓位,集中布局于最有把握的方向,就算错了,损失也可控;如果判断大盘整体向上,能同时向上的板块就更多,胜率可控,就可以用更高的仓位布局更多方向,同时赚仓位和方向的钱。

具体操作上,在行业配置决策前,加一个大盘趋势的判断,比如说,如果每个方向配两成仓位,趋势向上可以满仓配五个方向,趋势向下就轻仓集中于一个方向,趋势看平,就半仓精选两三个方向。

这么做,就把指数判断、仓位管理和行业配置,有机地结合起来。

上面三种仓位管理方法的共同点,都属于择时的方法,但还有一种非择时的仓位管理方法。

5、根据账户盈亏调节仓位

市场真正出现单边上涨和下跌的时间都不长,大部分时候都处于无趋势的状态,此时,仓位高低只会增加波动,并不影响最终收益,仓位管理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

此时,仓位更重要的作用是控制个人风格不适应市场风格的账户亏损风险。

有经验有能力的投资者,这一阶段的亏损大部分都是因为与市场风格不匹配,而导致投资者巨亏的,往往是在逆风时赌性大发,追求“翻盘”,结果越亏越大。

所以这一方法很简单,不做指数判断,亏损时降仓位,赚钱时加大仓位,主要针对体系不是很强的散户,或者没有硬约束的游资和小机构。

如果你发现近期亏损比较大、持续跑不赢指数、或者大家都赚钱你亏钱,这种时候,强行做下去,可能越做越亏,就应该降低仓位,至少降到5成以下,减掉一些你不是很有把握的标的,基本面有可能发生变化的标的,以及很弱的标的(不适用于深度价投),以及长线大仓位的品种也可以先降一些仓位下来。

降低仓位的作用,一方面是在风格不应期减少亏损,等这一段时期过去,另一方面也是让自己小仓位尝试一些新打法、新风格,说不定会在投资方法上有惊喜。

但也不要空仓,否则你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把仓位加回来。

6、仓位管理是“小马过河”

总结一下:

1、本文列举了仓位管理的四种常见方向:

一、纯指数择时

二、深度价投加择时

三、配置型

四、个人账户盈亏调节

2、仓位管理可以分成指数择时与非择时体系,前三种都是择时体系,最后一种是为了控制个人风格不适应造成的亏损

3、前三种择时体系中,第一种是利用指数波动盈利,第二、三种旨在避免指数波动对盈利的影响

4、第二、三种的区别在于自下而上的选股和自上而下的选股,前者的收益来源于个股研究,后者主要是行业方向选择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仓位其实就是账户股票与现金的配比,与市场判断有关,与投资体系有关,所以仓位管理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简单的招式。

从投资风格的角度,仓位代表的是高风险资产占比,与个人风格偏好有关,与个人的风险偏好有关,是“小马过河”个性化选择。

一个好的仓位管理方法,实际上是对自己投资体系理解的升华与灵活运用。

AI持仓军师!一键洞悉持仓,机会风险全掌握

编辑/KOKO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仓位管理 投资体系 择时交易 价值投资 资产配置 风险控制 Position Sizing Investment System Market Timing Value Investing Asset Allocation Risk Contro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