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科技 10月13日 21:56
小米SU7 Ultra事故引发安全质疑,电池与门把手设计受关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一辆小米SU7 Ultra在成都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并起火,尽管有多位热心市民尝试救援,但车门未能打开,最终导致驾驶员不幸遇难。此次事故不仅引发了公众对车辆电池安全性的担忧,也让小米SU7系列所采用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再次成为焦点。此前小米汽车曾大力宣传其电池包的防护能力和门把手设计的便捷性,但此次事故暴露出的救援难题,与现行及未来的国家安全标准产生了讨论。文章深入分析了事故经过、小米汽车官方回应、过往的宣传卖点以及相关的国家安全标准,探讨了车辆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能与救援的可行性。

🔥 **事故经过与救援困境**:一辆小米SU7 Ultra在成都发生碰撞后起火,尽管有四名路人尝试破窗和拉动车门进行救援,但车门始终无法打开,最终驾驶员被困车内遇难。现场图片显示车辆在事故后被大火吞噬,仅剩骨架,凸显了救援的紧迫性和困难性。

🔋 **电池安全技术与实际表现**:小米汽车此前宣传其电池包采用多层防护和耐高温材料,并声称达到2025年电池新国标。然而,此次事故中车辆起火燃烧,引发了对其电池在实际极端碰撞工况下安全表现的质疑,具体原因仍待官方调查结果。

🚪 **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争议**:小米SU7系列采用的固定式半隐藏门把手设计,在碰撞断电的紧急情况下,其电控解锁机制可能失效,导致救援困难。中保研数据显示,电子门把手车型在侧面碰撞中的车门弹出成功率远低于机械门把手,此次事故进一步加剧了对该设计的安全担忧。

⚖️ **新国标与行业讨论**:此次事故再次引发了对动力电池热扩散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和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讨论。中国即将实施的2025年电池新国标和拟于2027年实施的车门把手新标准,都旨在提升车辆在事故中的安全性和救援效率,但现有车辆的处置仍需明确。

10月13日上午,一段交通事故视频在社交媒体广为传播。视频内容为一辆汽车在事故后起火,先后有四人进行施救,试图破窗或者打开车门,把昏迷的车主救出,但均没有成功。现场图片显示,起火车辆的尾部设计、挖孔机盖和小米SU7 Ultra一致。

13日下午,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一份警情通报显示:2025年10月13日凌晨3时18分许,我市天府大道南段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经初步调查,当事人邓某某(男,31岁)驾驶川AC****9号小型轿车···与前方同向由李某驾驶的川AA****3号小型轿车发生碰撞,随后越过道路中央绿化带,起火燃烧,事故造成驾驶人邓某某死亡···经检测,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

结合社交媒体的视频、图片素材和警情通报,可以确认四点事实:第一是涉事的两辆汽车都是纯电动汽车,其中一辆汽车发生了起火事故;第二,起火车辆的驾驶人涉嫌酒驾;第三是事故比较惨烈,起火车辆越过了道路中央绿化带;第四则是路过的群众曾尝试施救,但最终仍然无法打开车门,导致驾驶人被困在起火车辆中。

从警情通报中无法确认的是:驾驶川AC****9号小型轿车的驾驶人究竟是事故发生后立即死亡还是因为涉事车辆起火才导致死亡。

从社交媒体上的视频片段可以看出,有四位途径事故现场的人先后尝试拉门把手打开车门、破窗开门等救援措施,但车窗玻璃没有被破开,车门无法打开。随后,整个车身被火焰吞没,从现场图片看,整辆汽车被烧到只剩下铁架子。

网传事故现场图片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和雷军没有对“车辆事故后起火,车门无法打开”一事发表任何评论。雷军的微博显示,他正在新疆随小米汽车的测试团队测试小米的第三款车型。综合媒体的报道,这辆车是小米YU9。小米客服针对事故的解释是,车辆检测到碰撞信号会自动触发整车解锁。实际上,碰撞和起火都已经成为事实,但车辆的主驾驶车门却没有解锁。

因为这一事故,小米汽车此前重点宣传的电池安全和门把手设计再度引发了质疑。雷军曾在小米SU7的技术发布会重点讲解了电芯倒置设计——在碰撞或热失控发生时,火焰或冲击力会向下释放,而非朝向车内乘员,为救援争取时间。为了解决电芯倒置后重力对电解液的影响,小米还与宁德时代专门研发了特殊电解液。

小米汽车还曾强调,小米CTB电池在防护方面拥有行业顶级的17层高压绝缘防护,尤其是电芯两侧铺设165片气凝胶隔热材料,最高可抵抗1000℃高温。此外,还有全方位14层硬核物理防护,包括3层顶部支撑、3层侧碰防护、8层底部防护结构。

在第131集的小米汽车答网友问中,小米汽车声称小米SU7 Ultra电池包底部使用的防弹涂层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器件等,例如装甲车的防雷板,军车铠甲,防弹头盔等,具有抗爆防弹效果。

在应用这种材料后,小米SU7 Ultra的电池包底部较传统电池包底部防护材料的耐撕裂性能提升10倍、耐穿刺性能提升13倍、耐刮擦性能提升10倍、附着力提升10倍,能够充分的提高小米SU7 Ultra电池包的耐刮擦和耐穿刺性能。

为了直观展示这种材料的效果,雷军还专门发了一个视频,他做了一个趣味测试试验,把防弹涂层涂在西瓜上,从6楼高处扔下也没摔破。

此外,小米汽车还在该问答中解释了中汽研给小米SU7 Ultra做的电池极端场景测试:模拟碰撞模拟了车辆高速撞墙、加速度超过60g时,电池所需要承受的巨大能量冲击。凹坑刮底也是非常接近用户日常生活的场景,模拟了车辆以30km/h的速度行驶时,被破损道路刮底的潜在情况。在刮底后,在电池受损程度不明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涉水测试,既检验了电池包的抗刮擦和穿刺能力,也检验了其防水密封性能。

这一次在成都发生的事故中,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尚未给出涉事车辆发生事故时的速度,但通报中提到的“越过道路中央绿化带”与小米汽车问答中的“模拟了车辆高速撞墙、加速度超过60g时”同属于极端碰撞工况,可能是造成车辆起火的原因。关于电池包的状况,只能等待后续调查结果。

门把手是另外一个争议点。和小米SU7一样,SU7 Ultra也是采用了固定式的半隐藏门把手设计,在内部有微动开关,可以轻松实现电动解锁。小米汽车声称,这一设计比早年纯机械结构的“上翻式半隐藏门把手”打开更为轻松,不需要物理抬起把手合页。

有评测博主拆开了小米SU7门把手的,发现小米SU7的门把手的确没有机械结构,是电控开关。在正常状况下,这样的设计的确有利于轻松打开车门。但车辆发生碰撞断电的紧急情况下,这种设计可能成为致命缺陷。

中保研数据显示,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中车门弹出成功率仅67%,远低于机械门把手的98%。‌‌

与此同时,小米SU7车内设计的机械拉手位置比较靠下,外门把手没有机械拉手,所以当车内驾驶者昏迷或者无法自主救援时,车外救援者只能通过砸开车窗,再伸手拉动车门内底部机械拉手;或者只能切割破开门框结构进行救援。不过不管哪种方法,耗时都比较久。

一位参与救援的人士回忆,有人利用门把手破开一般车窗玻璃后,仍然无法打开主驾驶车门。不久后就出现明显的爆炸声,他们怀疑是电池爆炸,因此参与救援的人就远离了车辆。

小米SU7 Ultra的这一起事故,再一次引发了针对电池新国标、隐藏式门把手新国标的讨论。

2026年7月1日起,中国将实施新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也称为2025年电池新国标)‌,重点强化电池安全标准,新增多项测试要求,包括热扩散测试——电池热失控后需做到“不起火、不爆炸”,烟气不得危害车内人员,旧标准为起火前5分钟报警。新增的测试项包括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测试。

小米汽车声称,小米汽车所有车型电池包均坚持超高标准开发,小米SU7、小米SU7 Ultra、小米YU7电池均达成2025年电池新国标。

今年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公开征求意见。

《要求》禁止了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并要求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配置机械释放功能,并确保操作空间不小于60mm*20mm*25mm,以提升事故救援安全性和可靠性。‌ 该标准建议于2027年1月1日实施。不过,现存的包含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和未配置机械释放功能的车辆应该如何处置,尚未有定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厂”,作者:花子健,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小米SU7 Ultra 交通事故 车辆安全 电池安全 门把手设计 新能源汽车 救援 国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