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航空小筑 2025-10-11 23:44 广东
自官媒发布大量视频和高清照片后,眼尖的网友已经在歼35和歼35A之间找了不少不同之处。不过对个人而言,更关心这些不同背后的意义或者逻辑是什么。下面聊聊自己的一点想法。
1,左右互换的冷却空气进气口
35在左进气道上方
35A在右进气道上方
照道理来说,冷却空气进气口管道后面就是热交换器。这东西也不是常换件,和口盖什么的也没有必然联系。想来想去,可能还是之前《从歼35到歼35A》猜测的:
2,方向舵
参加阅兵的82号机的方向舵是全展长的。虽然该机是服役涂装,并且有EODAS,但热空气排放口仍然是六边形,所以可以确定该机仍为原型机之一。
而到了央视报道35车间的时候,这批35的方向舵展长就已经缩短了,保留完整的垂尾翼尖(天线?)。
而35A的方向舵,从首次公开展示开始就是这种非全展长的样式。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个人猜测的话,最早35采用较大的方向舵,原因在于本身机翼面积较大,为了保证足够的航向操纵效率而如此设计。而35A的翼面积减小,也就不需要那么大的方向舵。而这一改动经过测试后发现也适用于35,所以生产型都改用了35A样式的较小方向舵。当年YF-22A到F-22A的设计演变也有点类似:为了减轻重量,缩小了整个垂尾包括方向舵,结果发现没啥不良影响,于是就保持下来了。
3,窄边条,起落架鼓包突出
相对35,35A在进气道外侧能看到更明显的窄边条,且起落架鼓包更加突出。
35:
35A:
就个人看法,这两个差异其实是一个原因。
《从歼35到歼35A》说过,为了保证继承性,基本承力结构、传力路线不能变。不过当时举例时漏说了一个关键部件,就是起落架。也就是起落架的位置不能动。
而如果起落架不动的前提下,窄边条和起落架鼓包更突出了,那就只能意味着进气道侧壁向内移动了一点距离——打个比方的话就是,退潮后礁石露出更多。
如果这个推测属实的话,那意味着35A的进气道截面积略有缩小—>发动机空气流量变化—>可能发动机是同一系列的不同型号,以满足不同需求。再进一步推测的话,可能35需要更大的起飞推力,以及更好的巡航燃油效率,所以涵道比针对性调整——当然,结果就是高速性能会有所下降,而35A恰好相反。
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推测35的主要作战场景的话,必然是以更好的续航性能来保证持续存在,而非高速拦截。适用于此类场景的包括:
1)前沿传感器节点
利用其隐身性能,结合空战网络体系,部署于前沿地带,作为KJ600的拓展传感器节点。如果未来传感型无人机服役,则可以35作为中继/指挥节点,进一步扩大态势感知范围。
2)重点方向CAP/警戒
利用较好的续航能力,在重点方向持续存在,节省中间赶路的时间。如果还有意外方向的威胁/空情,就交给歼15好了。
3)远程打击
折腾弹射型航母的目的是啥?不就是为了满油/满弹作战?满油/满弹不就是为了远程打击吗?
最后,以上纯属瞎猜。正确与否看官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