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航空小筑 前天 21:27
歼35与歼35A细节差异浅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通过比对官媒发布的歼35和歼35A的视频与照片,深入探讨了两款机型在冷却空气进气口、方向舵设计以及进气道侧壁和起落架鼓包等细节上的差异。作者推测,这些变化可能源于对航向操纵效率、机翼面积调整以及进气道截面积优化的考量。基于这些差异,文章进一步推测了歼35A可能采用不同型号的发动机,以满足特定作战需求,并对歼35的主要作战场景进行了展望,如作为前沿传感器节点、重点方向的警戒巡逻以及执行远程打击任务,但作者也强调这仅是个人猜测,最终以官方发布为准。

✈️ **进气口与方向舵的演变**:文章指出,歼35和歼35A在冷却空气进气口的位置以及方向舵的设计上存在差异。早期歼35的方向舵采用全展长设计,而歼35A及其后续量产型则采用了缩短展长的设计。作者推测,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机翼面积的调整,以优化航向操纵效率,并借鉴了类似F-22的设计演变,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实现减重和简化。冷却空气进气口位置的互换也可能与内部热交换器等部件的布局有关,但具体逻辑仍待考证。

💡 **进气道细节与发动机推测**:通过观察歼35A进气道外侧更明显的窄边条和更突出的起落架鼓包,文章推测这可能意味着进气道侧壁向内移动,导致进气道截面积略有缩小。这一变化可能促使采用不同型号的发动机,以适应空气流量的变化。作者进一步猜测,歼35可能更侧重于起飞推力和巡航燃油效率,而歼35A则可能在高速性能上有所侧重,以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

🎯 **歼35的主要作战场景推测**:基于对歼35A可能具备的续航能力和性能特点的分析,文章推测其主要作战场景可能包括作为前沿传感器节点,利用隐身性能和空战网络体系拓展态势感知范围;执行重点方向的持续警戒巡逻(CAP)任务,以节省机动时间;以及在弹射型航母的配合下,执行远程打击任务,充分发挥其满油满弹的作战效能。这些推测均基于现有公开信息和航空领域的一般性逻辑。

原创 航空小筑 2025-10-11 23:44 广东

        自官媒发布大量视频和高清照片后,眼尖的网友已经在歼35和歼35A之间找了不少不同之处。不过对个人而言,更关心这些不同背后的意义或者逻辑是什么。下面聊聊自己的一点想法。

        1,左右互换的冷却空气进气口

        35在左进气道上方

        35A在右进气道上方

        照道理来说,冷却空气进气口管道后面就是热交换器。这东西也不是常换件,和口盖什么的也没有必然联系。想来想去,可能还是之前《从歼35到歼35A》猜测的:

        2,方向舵

        参加阅兵的82号机的方向舵是全展长的。虽然该机是服役涂装,并且有EODAS,但热空气排放口仍然是六边形,所以可以确定该机仍为原型机之一。

        而到了央视报道35车间的时候,这批35的方向舵展长就已经缩短了,保留完整的垂尾翼尖(天线?)。

        而35A的方向舵,从首次公开展示开始就是这种非全展长的样式。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个人猜测的话,最早35采用较大的方向舵,原因在于本身机翼面积较大,为了保证足够的航向操纵效率而如此设计。而35A的翼面积减小,也就不需要那么大的方向舵。而这一改动经过测试后发现也适用于35,所以生产型都改用了35A样式的较小方向舵。当年YF-22A到F-22A的设计演变也有点类似:为了减轻重量,缩小了整个垂尾包括方向舵,结果发现没啥不良影响,于是就保持下来了。

        3,窄边条,起落架鼓包突出

        相对35,35A在进气道外侧能看到更明显的窄边条,且起落架鼓包更加突出。

        35:

        35A:

        就个人看法,这两个差异其实是一个原因。

从歼35到歼35A说过,为了保证继承性,基本承力结构、传力路线不能变。不过当时举例时漏说了一个关键部件,就是起落架。也就是起落架的位置不能动。

        而如果起落架不动的前提下,窄边条和起落架鼓包更突出了,那就只能意味着进气道侧壁向内移动了一点距离——打个比方的话就是,退潮后礁石露出更多。

        如果这个推测属实的话,那意味着35A的进气道截面积略有缩小—>发动机空气流量变化—>可能发动机是同一系列的不同型号,以满足不同需求。再进一步推测的话,可能35需要更大的起飞推力,以及更好的巡航燃油效率,所以涵道比针对性调整——当然,结果就是高速性能会有所下降,而35A恰好相反。

        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推测35的主要作战场景的话,必然是以更好的续航性能来保证持续存在,而非高速拦截。适用于此类场景的包括:

        1)前沿传感器节点

        利用其隐身性能,结合空战网络体系,部署于前沿地带,作为KJ600的拓展传感器节点。如果未来传感型无人机服役,则可以35作为中继/指挥节点,进一步扩大态势感知范围。

        2)重点方向CAP/警戒

        利用较好的续航能力,在重点方向持续存在,节省中间赶路的时间。如果还有意外方向的威胁/空情,就交给歼15好了。

        3)远程打击

        折腾弹射型航母的目的是啥?不就是为了满油/满弹作战?满油/满弹不就是为了远程打击吗?

        最后,以上纯属瞎猜。正确与否看官宣。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歼35 歼35A 战斗机 航空 J-35 J-35A Fighter Jet Avia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