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关于小米SU7的事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网络热议。围绕事故本身,官方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但此次事件勾起了作者对小米公司及其“工程师文化”演变的深刻反思。文章回顾了小米早期以高性价比手机和多元化科技产品迅速崛起的黄金时代,以及雷军当年踏实理工男的形象。然而,作者认为如今的小米虽然仍在使用技术词汇,但其产品和宣传已失去往日的纯粹,某些技术概念(如“龙晶陶瓷”、“Ultra Space”)被认为名不副实或存在夸大。作者感叹,曾经以工程师文化为核心的小米,如今似乎已转变为一家“披着工程师文化外衣的宗教公司”,对技术术语的运用与实际技术脱钩,引发了用户对其品牌形象的重新审视。
🚗 **事故引发反思**: 近期的小米SU7事故,尽管具体是非功过待官方定论,但已成为作者审视小米公司发展轨迹的契机,特别是其核心的“工程师文化”是否发生了偏移。
💡 **昔日辉煌与文化根基**: 文章回顾了小米早期以1999元的小米1手机横空出世,以及后续一系列创新产品和多元化智能家居布局,强调了当时小米浓厚的工程师文化和雷军务实的理工男形象,是中国科技圈的黄金时代标志。
🔄 **当下“变味”的解读**: 作者认为,当前小米在宣传中使用的技术词汇,如“龙晶陶瓷”、“Ultra Space”、“风味手打碳纤维”等,已失去早期那种与实际技术紧密关联的纯粹性,存在概念模糊、夸大宣传甚至名不副实的现象,与早期“工程师文化”的理念有所脱节。
📈 **文化内核的转变**: 作者感叹,如今的小米虽然依旧在技术词汇上做文章,吸引观众叫好,但在作者看来,这些词汇已与真正的技术创新渐行渐远,使得小米从一家以工程师文化为根基的公司,逐渐转变为一家“披着工程师文化宗教公司”。
观成都 su7u 事故有感;网上视频、照片很多,非常惨烈;在我常玩的 B 站、雪球等论坛上大家也是吵成一团;是非功过等官方公布,这我就不讨论了;
我只是在想曾几何时,小米在我心中是一家工程师文化很浓的公司;当年小米 1 手机横空出世,1999 的价格给我刚上大学的我很大的震撼;那时候 Android 手机还被三星、htc 垄断,中兴、华为终端还在靠运营商补贴出一些垃圾苦苦维持;后面小米 2 、2s 、3 等等,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玩意;再接着涉足手环、充电宝、智能家居,总是感觉给当时财力不足的我很好的科技体验;
现在回想,那时候真是个中国科技圈的黄金年代;国产手机日新月异,各类科技产品都在国产化,王自如这样手机测评自媒体全面兴起;而雷军作为当时小米的掌舵人,也给人一种很踏实理工男的形象;整个小米以手机为前锋,在整个科技界举足轻重;
然后,突然来到现在,军儿还是穿着衬衫牛仔裤,嘴里也还是那些科技的词;但是我却突然觉得变了味:
名为龙晶陶瓷的陶瓷风味玻璃名为 Ultra Space ,实则只是把预留空间取消了的扩容技术su7u 上那个风味手打碳纤维和风味挖空还有那个扯淡的 9100t 大压铸机
现在的小米还在讲着一些技术的词,台下的观众人头攒动连连叫好;可从我这看来这些技术的词却和技术都没啥关联了;
小米已经成长成了一家披着工程师文化的宗教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