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10月13日 14:46
刚死的螃蟹能吃吗?关于组胺毒素的真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秋季是品尝大闸蟹的季节,但网购螃蟹常遇到活力不足甚至死亡的情况。关于死螃蟹是否会产生组胺毒素的说法众说纷纭,有人担心食用风险,也有人认为刚死的螃蟹可以吃。本文深入探讨组胺的成因、中毒机制以及螃蟹死后组胺的产生情况。研究表明,螃蟹死后短时间内组胺含量通常不足以引起中毒,过往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也未发现因食用螃蟹导致组胺中毒的案例。虽然如此,为确保最佳风味和食品安全,仍建议优先选择鲜活、现煮的螃蟹,并注意不购买有异味的死螃蟹。

🦀 **组胺的本质与影响**: 组胺(Histamine)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和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在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当食物(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腐败时,细菌产生的过量组胺可能导致类过敏性食物中毒,引起类似过敏的症状,如面部潮红、恶心、腹泻等,但通常症状较轻且恢复快。

🔬 **螃蟹死后组胺产生情况**: 研究表明,螃蟹死后短时间内(例如,雌蟹死后5小时内,雄蟹死后10小时内)体内的有毒生物胺含量较低,不足以引起中毒。过去二十年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并未发现因食用螃蟹导致组胺中毒的案例,主要的水产品组胺中毒案例多由鲐鱼等鱼类引起,表明吃刚死的螃蟹或隔夜螃蟹发生组胺中毒的可能性极低。

💡 **安全美味的螃蟹食用建议**: 为确保食用安全与美味,建议优先选择鲜活的螃蟹,其味道更鲜美。对于已死亡且不确定死亡时间的螃蟹,尤其是闻起来有异味的,应避免购买。购买的活螃蟹应尽快烹饪食用,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其新鲜风味和口感。符合标准的冰鲜螃蟹,即采用速冻技术处理的螃蟹,因低温能抑制细菌活动,也是安全可食用的选择。

⚖️ **组胺中毒剂量与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对组胺的耐受力不同,免疫力较差的人更容易发生中毒。美国FDA建议,每公斤鱼肉若含有200~500毫克组胺就可能中毒,潜伏期通常为0.5至1小时。各国对水产品中的组胺含量有严格限量标准,例如中国规定鲐鱼类中组胺≤400毫克/千克,其他海水鱼类≤200毫克/千克。

🧊 **冰鲜螃蟹的安全性**: 超市销售的冰鲜螃蟹,如果是在螃蟹鲜活时采用速冻技术(通常在零下18℃)处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营养和口感,同时低温极大地限制了微生物的活动。因此,符合标准的冰鲜螃蟹是安全且可以放心购买食用的。

秋风起,螃蟹肥。眼下正是大闸蟹最肥美的时节,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准备买大闸蟹吃了。

然而,不少人收到网购的螃蟹时,由于经过长途跋涉的运输,螃蟹有些已经活力不足,有些甚至已经死了。

网上都说死了的螃蟹不能吃,会产生组胺毒素,哪怕刚死也不行。但也有人认为,刚死的螃蟹完全可以放心吃。

那么,刚死不久的螃蟹到底能不能吃?冰鲜螃蟹有没有风险?

先说结论:螃蟹死后确实可能产生组胺,但刚死的螃蟹通常还不会立刻就产生组胺了。一般来说,吃刚死的螃蟹不会中毒,大家不用过度恐慌。

不过,吃螃蟹主要是享受鲜美的味道,而螃蟹死后味道会变差,食品安全风险也确实会增加,因此建议尽量吃活螃蟹、熟螃蟹。

组胺是什么?

都说螃蟹死了会产生有毒物质组胺,那么,组胺到底是什么?

组胺(Histamine)是一种生物胺,这是人体和许多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种化学物质,几乎所有的组织中都有它的身影,特别是皮肤、肺和肠黏膜的肥大细胞中都含有组胺。

在我们的免疫系统中,组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身体发生过敏反应时,免疫细胞会释放组胺,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一系列反应,从而导致我们熟悉的过敏症状,如:皮肤红肿、发痒、打喷嚏、流鼻涕等。

通常情况下,微量的组胺并不会使人中毒。但是,当食物(尤其是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腐败时,由细菌产生过多的组胺被我们食入,就会引发类过敏性食物中毒。

一般情况下,组胺中毒的典型特点是发病急、症状较轻、恢复较快。

一般来说,摄入过量组胺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人就会出现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和热感,并伴有全身不适,眼结膜充血、头痛、头晕、恶心、腹痛、腹泻、心跳过速、胸闷、血压下降等症状,有时可出现荨麻疹、咽喉烧灼感,个别患者还可出现哮喘,跟过敏特别像,所以很多人会以为是过敏。

不过,一般来说症状都不会很重,大多会在1~2天内就恢复健康,并不会有特别严重的反应。

但也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低血压症状、心律失常、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过敏性休克等。

多少组胺会使人中毒?

不同人对组胺的耐受力也不一样。根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数据,吃1公斤的鱼肉,若含有200~500毫克的组胺就可能会中毒。

组胺中毒潜伏期通常为0.5~1小时,最短可为5 分钟,最长达4 小时。

而且,不同的人中毒剂量也不一样,因为组胺中毒是一种过敏性中毒,一些免疫力差的人就更容易发生中毒。

水产品在死后,因为细菌活动会产生更多的组胺。目前世界各国对鱼肉类食物中的组胺有严格的限量。

我国标准规定,鲐鱼等高组胺鱼类中组胺≤400 毫克/千克,其他海水鱼类中组胺≤200 毫克/千克;国际法典CAC规定通常是100、200 毫克/千克;美国对新鲜鱼肉含有组胺的限量是每公斤鱼肉不超过50毫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规定是不超过200 毫克/千克。

死螃蟹会产生多少组胺?会导致中毒吗?

螃蟹死了确实会产生组胺,但没有大家担心的那么恐怖。

上海海洋大学专门对鲜活大闸蟹和置于温度20℃、湿度90%环境中死后大闸蟹的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鲜活、死后0小时、死后2小时的河蟹中并未检测到生物胺,雌蟹在死后5小时检测出生物胺,雄蟹在死后10小时后检出生物胺,且直到24小时其体内有毒生物胺的含量较低,不足以引起中毒。

可见,说刚死的螃蟹就不能吃也是过于夸大的。

实际上,我国过去二十年的食源性疾病监测都没有发现因螃蟹导致组胺中毒的案例。

数据显示,1998~2018年我国共发生了18例的水产品组胺中毒案例,其中鲐鱼(青占鱼,油筒鱼,鲐鲅鱼)引起的组胺中毒最多,为13例,此外鲭鱼、鲹鱼(池鱼)、鲤鱼、马蒿鱼、鲯鳅鱼各引起1例组胺中毒。

总的来说,吃刚死的螃蟹或者隔夜螃蟹发生组胺中毒的可能性极低,大家不用太担心。

至于超市里卖的在螃蟹鲜活的时候采用速冻技术制成的冰鲜螃蟹,速冻技术能快速地把食物温度降低到远远低于水的凝固点(通常在零下18℃下),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和口感,营养的损失较少。

而且,温度低,细胞活动基本都停止了,微生物的活动也受到了极大限制,符合标准的冰鲜螃蟹是可以购买和食用的。

如何吃大闸蟹安全又美味?

吃螃蟹的乐趣是享受味道鲜美,而大闸蟹、海蟹等水产品死后,细菌活动会让它的味道逐渐变差,食品安全的风险也会增加。为了吃到安全又味美的螃蟹,建议:

① 尽量挑鲜活的螃蟹吃,味道更鲜美。如果觉得闻起来味道都不新鲜了,哪怕奄奄一息活着、没死都仅作为备选,可以选更好的。

② 如果在外面市场、餐厅或者超市里已经死了的螃蟹,不确定死了多久,尤其是已经产生明显异味了,这种螃蟹最好就不要买了。

③ 买回家的活螃蟹,尽快做熟吃掉,趁着新鲜美味吃掉。因为在家里放着,即便没死,风味也会损失。

参考文献

[1]食物安全焦点(二零一九年一月第一百五十期) .鱼及鱼制品中的组胺.香港食物安全中心

[2]预防组胺中毒.广东卫健委.

[3]鱼肉中的致敏物质—组胺.东莞疾控中心

[4]吃鱼要防止组胺中毒.湖北卫健委

[5]车明秀,李思龙,孙德鹏,等.水产品中生物胺形成与控制研究进展[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25,45(02):141-146.

[6]孟勇,张阳,黄鸿兵,等. 中华绒螯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过程中生物胺的变化[J]. 食品科学,2013,34(16):331-335.

[7]赵中辉,林洪,王林,等. 常见水产品中生物胺的调查及分析[J]. 水产科学,2012,31(6):363-366.

[8]谭彦君,彭接文,陈子慧,等. 鱼类罐头相关食品标准法规中组胺指标探讨[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9,31(4):389-393.

[9]王亚会.中华绒螯蟹鲜活及死后品质变化[D].上海海洋大学,2016.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螃蟹 大闸蟹 组胺 食品安全 食物中毒 Histamine Crab Food Safety Food Poisoni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