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流动党员“界定不清、底数不明、管理不严”等问题,青海省于2024年出台20条措施,从基础保障、日常管理、教育帮扶等方面入手,旨在提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成效。通过明确界定、及时登记、建强组织、精细化教育、强化激励帮扶以及压实组织领导,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不脱管。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党员,指导其及时转接组织关系。同时,建立党费支持机制,并与社工、公安、人社等部门合作,利用青海党建数字化平台,集中开展流动党员登记和党组织摸底排查,已登记接收流动党员1.06万人次,并指导各地设立了39个流动党员党组织。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培训,以及设立“爱心驿站”等服务,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服务社会。
🌟 **强化基础与精细管理:** 青海省针对流动党员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推出了20条改进措施,从组织界定、信息登记、组织建设、教育帮扶等六个方面,建立健全了严格的管理标准和责任链条,确保流动党员能够有效纳入组织管理,实现“流动不流失、流动不脱管”。
💻 **数字化平台赋能与组织摸底:** 依托“青海党建数字化平台”,集中四个月时间对流动党员进行了大规模的登记、接收和党组织摸排工作。此举有效掌握了流动党员的底数,并根据其行业分布特点,指导各地合理设置了39个流动党员党组织,同时审核备案了14个跨省流动党组织,为流动党员提供了更贴近的组织依托。
🤝 **创新服务模式与激励作用发挥:** 通过建立省管党费支持机制,加强对流动党员党组织的建设和对困难党员的慰问帮扶。同时,积极探索与社工、公安、人社等部门的协作,完善身份核查机制,并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建设了558个“爱心驿站”,将服务延伸至基层一线,鼓励流动党员在流入地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多维度教育培训与权益保障:** 结合线上线下资源,为流动党员提供多样的教育培训,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倡议,引导其服务他乡、回报家乡。同时,各地紧盯节假日返乡时机,通过恳谈会等形式听取意见,争取政策支持,并制定意见指导流动党员在流入地亮身份、融入管理、参与志愿服务,切实保障其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和权益需求。
针对流动党员“界定不清、底数不明、管理不严”等问题,2024年以来,青海省通过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20条措施,强化基础保障、加强日常管理、抓实教育帮扶,持续推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从准确界定、及时登记、建强组织、教育管理、激励帮扶、组织领导6个方面,严格管理标准、延伸管理链条、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流动不脱管。重点抓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分类精准指导毕业生党员及时转接组织关系。建立省管党费支持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机制,各级组织部门配套支持,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慰问帮扶困难党员等,提升服务实效和管理水平。探索建立流动党员管理信息共享协作机制,会同社工、公安、人社等部门,完善流动党员身份核查、比对机制,及时掌握新就业群体中流动党员情况。
依托青海党建数字化平台,集中4个月时间,开展流动党员登记、接收和流动党员党组织大起底工作,做好流出登记和流入接收,共登记接收流动党员1.06万人次。根据流动党员行业分布情况,采取抓审批备案、单独组建、省内共建、驻外拓建等方式,指导各地合理设置流动党员党组织39个,审核备案其他省区市在青流动党组织14个。西宁市在北山市场等集贸市场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其他商户诚信经营;海东市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成立劳务人员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协调解决权益纠纷等问题。
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电子档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用好用活各类新媒体等平台资源,发布《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引导流动党员带头服务他乡、回报家乡。各地紧盯节假日流动党员返乡时机,通过召开返乡恳谈会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争取政策扶持。制定落实党员作用发挥机制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设立党员先锋岗,引导流动党员在流入地主动亮出身份、融入组织管理、参与志愿服务。为流动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提供帮助,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建设“爱心驿站”558个,引导更多骑手成为城市治理帮手、服务群众能手。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