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这是一个由 NotebookLM 团队成员离职创业后的 AI 播客 App。
它能在链接你的日历、邮件并输入一些简单的关键词之后,生成无限的 AI 播客。并且你可以随时打断主持人,对听到的内容进行提问。
感觉就像是有一个 24 小时不间断的,只对你个人播放的个人电台。
我的魔法时刻:我注册这个 App 的那天,刚好要去打流感疫苗,电台主持人播报了我的日程,扯了些有的没的,然后话题自然的过渡到了关于疫苗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
文章
虽然看起来有点离谱,但其实 15 年前小学生玩 QQ 空间也是如此。
但因为 QQ 空间现在勉强算是公域,被清朗行动的更厉害,所以现在 QQ 空间上的各类灰产反而少了。
这就出现了治理领域的一个经典悖论:当你将能看见的地方打扫的越干净,那么灰产和用户就会涌向治理触角更无法伸向的地方。
同理,这两年对开盒越来越没办法,主要也是这两年互联网治理越来越严了。所以开盒基本都靠“双保险”来实现:1. 主要操作不在境内 App;2. 通过未成年人来代理全部行为(查询、加工、发布);
本周有两个管培生新闻,这是其中一条,另一条是研究生应聘上牧原之后穿西装去养猪的新闻。
第二条其实更有意思点,但好像都被牧原公关掉了。去抖音上搜了下,确实有很多关于牧原西装养猪的 vlog。稍微看了下,牧原应该是会要求全部(无关)岗位的人在入职之后有 2~3 月的培训期。有培训期并不稀奇,但牧原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上一线养猪,这就让很多应聘比如物联网研发、财务、行政这类白领岗位的人不太能接受了。
感觉多少有点难以评价,因为不管是打工人抱怨,还是牧原有这项规定,都是情有可原的。作为国内最大的工业化养猪企业,要求研发类人员去一线体验下什么是“真正的养猪”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我作为一个写代码的,入职一家企业要求我和猪同吃同睡两个月,我也不能接受。
一份预测性报告,到 2030 年 AI 公司每年需要 2 万亿美元的收入才能支持满足预期需求所需的计算能力。但实际情况是 AI 公司的增长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快,收支之间可能存在高达 8000 亿左右的缺口。
嗯,但怎么说呢……如果以第五次工业革命来衡量的话,这个缺口并不算大,全球金融市场洒洒水就能够解决的。
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一份公共调研结果,一些关键数据如下:
生成式AI在中国成年人中几乎全面普及,96.2%的人使用过AIGC产品。
主要使用目的为文本处理(72%)和信息检索(70.9%)。
本土化AI产品(如豆包、DeepSeek、腾讯元宝)占主导地位。
大多数人对为AI付费持开放态度,约四分之三的用户愿意付费。
公众对AI影响职业生涯表现出显著焦虑,77%担心技能贬值,70%担心岗位被取代。
公众对AI的态度是审慎乐观,50.2%期待AI应用,46.3%既期待又担忧。
主要担忧集中在虚假信息传播(60.4%)、就业冲击(59.7%)和隐私泄露(46.7%)。
调研样本为3542名成年人,主要为中青年,84.8%受访者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短视频
文科居然比理科重要?北大同学清醒发言
虽然应该是一段排练好的鸡汤街访,但不失为一种思考的角度。
我说外卖平台抽佣 40%,还有人不信
这个人其实我关注很久了,我一般通过他这里了解各大外卖平台目前的一些商户端的运营规则和抽佣模式。这条视频想要分享,也是因为这一条对外卖抽佣讲解的比较详细。
博主的观点我并不认可,因为他说的 40% 多是计算了商家参加平台各种活动的扣点,真实的抽佣确实是 20% 多。博主将参加活动扣点算作平台抽佣,是因为从商户的角度出发,在目前外卖大战的背景下,如果你不参加活动你就一单都卖不出去,必然倒闭。
但是,这里其实有个更大的前提是,外卖店之所以“必须”通过参加活动来获取平台流量,是因为他们在最初决定做外卖店的时候,就舍弃了其他获客的可能。
用更简单的逻辑来说,如果没有外卖平台的话,那些档口店所开的位置(地下室或办公楼内),原本能卖得出去餐么?显然是卖不出去的。
躺平族也能拯救经济?生生的把这个地方盘活了
躺平青年到生活成本洼地之后,必然会带来经济效应。
这个事情我在《
虹线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呓语 | 虹线
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呓语 | 虹线
本文为首发于公众号@虹线 如您阅读后感觉有信息量,请在这里订阅。 也许在十年后回看,2021 年会是这个特殊时…
》和《
虹线一杯咖啡里,有多少房租? | 虹线》中都有记载。
因为鲍曼在《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里就讲到过,在消费社会中,失业者最大的难题不是温饱而是无聊。能当鼠鼠人的都是少数,大多数人每天不上班只会因为闲的无聊花更多的钱,哪怕是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