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了作者利用AI技术创建个人数字分身的实践经验。通过将flomo和有道笔记中的五年和四年日记数据导入GPT和Gemini模型,作者构建了两个AI分身:“石山-我的首席记忆官”用于精确回忆信息,以及“姬十四-我的首席战略官”用于理性决策。作者详细描述了数据处理过程,并就如何导入微信聊天记录、数据更新以及其他AI分身玩法与读者交流,探讨了AI在个人记忆管理和辅助决策方面的潜力。
🧠 **构建个人AI记忆库**:作者将flomo和有道笔记中积累的近九年个人日记数据,经过处理后导入GPT和Gemini模型,创建了具备个人记忆的AI分身。这为AI在个人信息管理和回忆方面提供了新的应用方向。
⚖️ **设立不同职能的AI分身**:“石山-我的首席记忆官”被设计为镜像,专注于精确回忆和谨慎发言;而“姬十四-我的首席战略官”则被赋予更理性和贝叶斯决策的能力,旨在辅助作者在关键问题上做出更优选择。这种分工体现了AI在不同认知功能上的定制化潜力。
💡 **探索AI应用的可能性与挑战**:作者邀请社区讨论关于微信聊天记录的导入、记忆数据的定期更新以及其他AI分身玩法的可能性。这表明了AI在深度个性化应用方面仍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同时也引出了数据隐私和更新维护等实际挑战。
🚀 **AI赋能个人决策与信息管理**:通过创建AI分身,作者实现了对个人海量记忆数据的有效利用,并将其应用于日常交流和战略决策辅助。这预示着AI工具能够深度融入个人生活,成为提升效率和决策质量的有力助手。
国庆做了两个分身,很愉快。之前一直看@余一.Dev 搞 AI as me,很想试。国庆花了点时间,将 flomo 里的 5 年 2000 条日记,和有道里的 4 年 1200 条日记,做成了几个 md 文档(处理有道文件时,全靠 manus 帮我整理),导入 GPT 做了一个 GPTs,导入 Gemini 做了一个 Gem。
相当于他们各自拥有了我 9 年的记忆。
在两个模型里各自创建了两个分身,一个是“石山-我的首席记忆官”,意思是我的镜像。目的是完全复制我的记忆,帮我回忆一些事,说话谨慎保守不多话。另一个是“姬十四-我的首席战略官”,意思是姬十三+1, 了解我,但比我更理性,更贝叶斯,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帮我做决策。提示词里写明遇到什么事参考哪个文档,优先顺序等。
目前大概是这样,已经感觉很爽了。
跟即友交流一下:
大家都是怎么玩的,还有什么玩法,可以怎么改进?
最大的数据源其实是微信聊天记录吧,这个怎么导入?
记忆需要定期更新,有什么好用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