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前天 12:52
少儿编程竞赛调整,家长升学规划受影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教育部公布的2025-2028年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蓝桥杯”被移除,引发家长关于少儿编程学习价值的讨论。曾被视为科技特长生升学通道的蓝桥杯,其移除对依赖此优势的少儿编程机构如核桃编程的营销策略造成冲击。行业分析指出,蓝桥杯的商业化运作及违规行为是其被移除的原因,同时也暴露了素质教育行业在缺乏明确升学加分和差异化竞争点时的困境。尽管面临挑战,核桃编程等机构正通过技术转型寻求出路,但少儿编程行业整体仍需在教育价值与市场需求之间寻求平衡。

🏆 教育部公布的2025-2028学年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蓝桥杯”被移除,这直接影响了许多家长将少儿编程作为孩子升学规划中“科技特长生”通道的期望。此前,蓝桥杯等白名单赛事被视为为学生提供小升初、中考、高考乃至出国留学方面的升学优势,促使大量家长为孩子报读少儿编程课程。

📉 “蓝桥杯”被移除白名单的原因复杂,包括其在实际运作中逐渐显现的商业化倾向,以及近期曝出的大规模违规和作弊行为,这都违背了白名单赛事的公益性和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原则。这导致部分少儿编程机构的营销宣传体系受到严重影响,例如核桃编程曾深度绑定蓝桥杯进行宣传。

💡 素质教育行业,特别是少儿编程领域,面临着市场需求不稳定和缺乏差异化竞争点的挑战。在当前以分数和升学为主导的教育评价体系下,缺乏明确的升学加分牵引,素质教育的付费动力减弱。同时,行业内品牌同质化严重,缺乏独特的价值点。

🚀 尽管面临挑战,少儿编程行业仍在寻求转型。一些机构如核桃编程,通过搭建如“莫顿系统”的智能教学中台,实现技术支撑和内容更新,以期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继续发展。同时,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等其他竞赛项目依然存在,但面向的学生群体和学习路径有所不同。

⚖️ 少儿编程行业正处于商业模式和价值定位的困惑期,需要在教育的理想价值与市场的功利诉求之间找到平衡点。AI时代的编程教育价值仍在,但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仅以“升学加分”为目标学习编程可能难以形成显著优势,甚至挤占核心科目的精力。行业发展需要重构其与社会评价、个体成长之间的价值关系。

文 | 互联网江湖,作者 | 刘致呈

“前一天还在提醒我们报名登记,结果第二天就通知蓝桥杯竞赛没了”。

“孩子报班学了很久的编程,这下升学规划全乱了”。

看着教育部最新公示的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白)名单中,曾经备受青睐的“蓝桥杯”被移除出。

包括Lisa在内的不少家长,就忍不住向我们吐槽道。

原来,在少儿编程等辅导机构们的漫天宣传下,Lisa了解到:如果自家小孩能够通过教育部认证的“白名单赛事”并获奖,那么未来就有可能开启 “科技特长生” 的通道,升学优势甚至能贯穿小升初、中考、高考乃至出国留学全阶段。

所以,在去年看到蓝桥青少年考试中心宣布核桃编程是其国内首家官方合作单位,今年9月,核桃编程又发出蓝桥杯喜报,本次省赛中共有68139名核桃学员脱颖而出,成功摘取省级荣誉后,Lisa就兴冲冲地带着孩子报了班,但谁曾想刚上了一个学段,前些天又交完了新学期的费用后,结果现在……

“既然蓝桥杯等竞赛被移除白名单,失去了升学加分的优势,那么还有必要让小学、初中的孩子继续学习少儿编程吗?”

这成了现在Lisa和万千家长们纠结的问题。

核桃编程们,断舍离“蓝桥杯”

一位已经辞职的某少儿编程机构老师向我们坦言:蓝桥杯被取消,实际上是早晚的事儿。

此前官方就曾强调,白名单赛事必须由正规机构组织,性质公益且评价体系成熟,主办方不得通过与竞赛相关的培训、夏令营、游学等方式变相收取费用,不得面向参赛的学生、家长或老师开展培训。

但在实际运作中,蓝桥杯大赛却逐渐沾染上了不少商业化气息。就像此前曝光的收费STEMA测评,便违背了白名单的公益原则”。

更重要的是,今年4月30日,蓝桥杯大赛组委会发布《关于第十六届蓝桥杯大赛(软件赛/电子赛)省赛个别选手违纪行为的处理决定》,公布经过甄别的312名违规选手、1133名作弊选手的名单,宣布对作弊选手做出取消成绩、禁赛三年的处罚。

“曝出这么大的负面问题,蓝桥杯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在此之后,就已经有很多机构不看好蓝桥杯了。但是靴子没有落地,谁也不敢确定。”

“所以,前段时间还在拿蓝桥杯宣传引流的机构,到底是明知故意,还是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过无论怎样,风停之后,整个少儿编程行业都没有赢家。

以核桃编程为例,蓝桥杯可以说是核桃编程营销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自2022年蓝桥杯被纳入白名单后,核桃编程就一边向公众积极科普“科技特长生”“升学优势”等招生政策,一边用蓝桥杯“喜报”的营销形式对外宣传品牌形象,同时还不断和蓝桥青少年考试中心深度绑定,以此证明教学效果,并吸引更多家长们报名。

很明显,蓝桥杯的价值“背书”,成了核桃编程重要的营销点之一。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个局面?

跟以少儿编程为代表的素质教育行业缺乏竞争力有关。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内,市场需求不稳定。无论是少儿编程还是美术、音乐等科目,虽然整体也有育人价值,但是在当前主流教育评价体系下,如果素质教育机构们缺少明确的“升学加分”牵引,那么就很难转化为家长付费决策的关键动力。

毕竟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教育选择在本质上就是资源约束下的理性决策,核心诉求必然要围绕升学与就业展开。

也正因如此,在没有锚定蓝桥杯之前,部分教育机构们曾一度滑向了焦虑营销的歧途……

二是对外,行业缺乏差异化竞争点。

没有标准,就没有差异化。就像现在不少家长送一二年级的孩子去学舞蹈、画画,有谁想过成为艺术大家吗?家长们关注的更多是兴趣启蒙而非专业成就。

所以在以“兴趣培养”为前提下,对家长们来说,编程品牌机构们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现在,有了蓝桥杯等白名单赛事,少儿编程行业就有了价值参考标准,有了量化课程效果和家长投入的直观表现,整个行业的分化也就能真正展开。

此外从营销的角度看,蓝桥杯竞赛还具有稀缺性。核桃编程占据了蓝桥青少年考试中心首家官方合作单位的头衔,实现了深度绑定,那么其他品牌也就很难再复制其宣传路径了。

蓝桥杯”成了核桃编程最独特且无法被模仿的品牌护城河之一。

不过现在,这道护城河似乎出现了些许裂痕……

其实在当前的白名单里,少儿编程不是没有竞赛项目,比如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又比如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等等。

只不过前者面向的是“普通高中”学段的学生,如果不是有个体天赋,且经过长久学习的话,在高中这个人生关键期,大多数家长恐怕都很难愿意支持。

所以,这部分编程教育用户群体和市场规模,注定不会太大。

至于后者虽然覆盖小学、初中等各个学段学生,但对应的编程学习,却需要从纯软编向软硬件结合的人工智能算法编程方面过渡。

这是个机会,也是个挑战。

毕竟,怎么教,怎么在蓝桥杯被移除后,让学生家长重新相信品牌机构们,同样是个头疼的难题……

不过好在,转型一直都是核桃编程们的拿手好戏。

比如核桃编程内部搭建的“莫顿系统”,早已成为编程教育系统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这一系统集合任务生成、行为识别、路径推荐、能力评估等功能,实现了从内容分发型产品向智能教学中台的演进。

这就相当于地基和框架都是现成的,剩下的无非就是增添内容、换个形式,未来依然可期……

少儿编程的想象力,越来越没味了?

不过某种程度上,少儿编程并不能算是一门好生意。

哪怕在过去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几十轮融资砸下去,整个少儿编程赛道也只是跑出了几家明星企业,比如核桃编程、编程猫、猿编程和小码王等等。

但真正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并完成IPO上市的却寥寥无几。

就像核桃编程,有数据显示,目前其已累计服务学生超800万,平台日均学习任务量远超同类机构。

同时,据天眼查APP显示,北京聪明核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核桃编程”)现在已经完成了五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华兴资本、高瓴资本等,融资金额总计超3亿美元,整体表现也非常亮眼。

但偏偏在IPO方面,今年4月,有市场消息传出核桃编程正在考虑赴美上市,预计募资金额可能达到1亿美元左右。随后,核桃编程方面回应称“不作置评”。

至于现在上市的两家企业,整体表现则又相当一般。

比如童程童美(原达内教育),今年1月份一度被传“爆雷”,深陷停业关门危机;另一家传智教育则是被*ST带了“帽”……

为什么少儿编程行业会出现百舸争流,却无一胜出的局面?

本质上跟其价值定位有关,被困在了理想的教育价值与功利的市场诉求之间。

在当前以分数和升学为主导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兴趣类课程始终都处于弱势地位:

1、文化课是“主食”,构成了教育消费的绝对核心;

2、体育、艺术则是“维生素”,兼具育人价值和部分升学通道,即体育生、艺术生;

3、少儿编程等课程则更像是“保健品”——虽有“科技特长生”等政策赋予其一定的加分价值,有助于升学,但却难以成为升学本身,所以整体始终处于“可有可无”的弱选择序列。

更关键的,少儿编程等白名单赛事加分是一条捷径,但却并不简单。

教育本身是高度依赖“人的不确定性”行业。教育成材,外部资源的投入只是一部分因素,更重要的还要看个体的天赋、努力、兴趣和机遇等等。

所以,此前少儿编程机构们的蓝桥杯“喜报”,实质就跟彩票机构们的宣传策略一样,不断介绍一些“花小钱中大奖”的案例,从而刺激更多学生家长们的投入。

此外值得深思的是,据多鲸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24少儿编程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报告》,2024年少儿编程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88亿元,较2022年的350亿元有显著增长,然而增速却从2022年的20%降至2024年的16%,逐渐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也就是说,AI时代的编程价值没有下降,但市场却在饱和。

那么未来会不会像计算机行业那样,以前是香饽饽专业,现在虽然同样备受青睐,但由于供给端的过度饱和,以至于市场端的价值被不断分流,甚至是消退呢?

在此背景下,如果家长和学生们仅以“升学加分”为目标接触编程,那么所获得的可能就只是“中庸级别的竞争力”——既难以形成显著优势,反而还会挤占在文化课等核心科目上的投入精力。

总之,现在少儿编程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商业模式之困,更是价值定位之惑。

在“刚需”与“非刚需”、“素养”与“功利”、“普及”与“精英”的多重矛盾中,迟迟未能找到鱼和熊掌兼得的平衡点。

所以,想要改变少儿编程“叫好不叫座”的长期局面,还需各大头部品牌玩家们,不断尝试重构其与社会评价、个体成长之间的价值关系……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少儿编程 蓝桥杯 教育政策 升学规划 素质教育 核桃编程 Children's Programming Lanqiao Cup Education Policy Academic Planning Quality Education Nut Shell Programmi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