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AI相关文章 10月13日 12:34
海澜之家谋求赴港上市,寻求海外增长新动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素有“男人衣柜”之称的海澜之家,近日宣布启动赴港上市计划。此举发生在其A股上市第11年、二代掌门周立宸接班的第五年。尽管此前少有传闻,但公司净利润自周立宸上任后未曾回升,且商业模式的想象空间受限,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寻求高估值融资面临挑战。此次赴港上市,海澜之家意在打开国际市场,以应对国内市场老一套叙事方式难以触达年轻消费者、增量不足的困境,寻求新的增长点。文章深入分析了海澜之家面临的“老登叙事”困境,以及其高效ODM模式在面对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年轻消费群体时的局限性。尽管投入巨额广告费用,但品牌年轻化效果不彰。同时,公司面临存货高企、财务压力增大等问题。赴港上市被视为周立宸缓解财务压力、加速改革扩张,并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文章详细回顾了海澜之家近年的海外布局,特别是在东南亚市场的拓展,并探讨了其在气候、消费力、品牌认知以及设计研发等方面将面临的挑战。

🚢 海澜之家启动赴港上市计划,旨在拓展国际市场以应对国内增量不足的困境。在A股上市11年后,公司希望通过海外布局,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克服“老登叙事”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触达乏力的局面。

👔 公司面临商业模式的挑战,其高效ODM模式虽然在过去扩张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互联网时代年轻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服饰需求的增长面前,设计和版型上的不足逐渐显现,导致品牌形象未能有效年轻化,广告投入转化效率不高。

📈 海澜之家面临严峻的财务和库存压力,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下滑,加盟店数量减少。公司存货规模巨大,库存周转天数长,跌价损失及负债规模增加,资金链面临一定紧张。赴港上市预计将为公司提供急需的资金支持,缓解财务压力。

🌏 海澜之家在周立宸的带领下,早已启动了国际化战略,尤其在东南亚市场进行了广泛布局,包括多种业态的门店和战略性收购。此次赴港上市将进一步加速其全球化进程,但未来在欧美等发达市场,海澜之家在品牌认知、产品竞争力以及设计研发方面仍将面临严峻考验。

💡 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相对较低,研发费用率不高,这可能影响其在国际市场与精心打磨产品的竞争对手抗衡的能力。海澜之家需要进行体系重构,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并解决人才短缺等问题,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成功。

素有“男人衣柜”之称的海澜之家,发布公告,启动了在港股上市的计划。

有意思的是,今年是海澜之家在A股上市的第11个年头,也是“二代目”周立宸接班的第五年,在本次公告之前,海澜之家从未有过太多要港股上市传闻。

客观来讲,海澜之家的净利润自周立宸上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他上任前的水平。

而且,海澜之家的商业模式的想象力也略有不足,现在上市想要拿到高估值、高融资额并不容易。

所以,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市就很值得玩味了,根据公告,赴港上市的核心目的是想要打开国际市场。

但本质上,是因为在国内市场,老的叙事方式触达不到年轻人,导致增量不足,现在需要新的市场来实现增长。

“老登叙事”的背面,是不买账的年轻人

就像最近网上那个火热的名词“老登叙事”,年轻人对老品牌已经没有任何“滤镜”可言。

比如小米那部伤透了外卖小哥心的“防水”手机,比如西贝被“预制菜”打的稀碎的高端健康滤镜。

这两件事本质上,是买家自己对产品的需求与价格之间有了清晰的认知。

说白了,消费者目前的状态是:你讲你的故事,我反正不听,重要的是产品怎么样。

以海澜之家、比音勒芬为代表的专攻男性服饰的企业也开始遭受类似的困局,尽管找了大量的年轻明星代言,但是回到产品端,依然被网友戏称“爸爸的衣柜”、“爹”味太浓。

出现这个问题的核心原因,就是整个商业模式的转变没有跟上年轻人的节奏。

海澜之家高速扩张时的独门秘籍:高效的ODM模式(即充当供应商和门店之间的“桥梁”,通过选品实现工厂直销),颇有点“中央厨房”的味道,虽然效率非常高,但是设计上就差点意思。

这套独门秘籍在海澜之家刚上市时,非常好使,当时的90后绝大多数都是刚大学毕业,商务消费主力军是80后和70后。

到了今天,互联网更发达了,小红书、抖音的出现觉醒了年轻男性的穿搭,开始变得多样化, 个性化。职场也不再是刻板的职业装,海澜之家的设计明显有些满足不了年轻人的需求。

就拿身边的几个30不到的朋友来讲,除了面试和结婚的时候去过两回买正装,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对此他们还表示,倒不是海澜之家没有好产品,而是颜色搭配,版型设计不符合周围圈层的审美。

这就导致海澜之家虽然找了不少明星代言,但始终未能将效率优势转化为年轻人在意的潮流时效性、设计独特性、圈层认同感。

所以,尽管在2020-2025年上半年,海澜之家的广告宣传费用分别为4.02亿元、5.53亿元、3.96亿元、4.57亿元、4.89亿元、2.82亿元,累计投入超25亿元,品牌认知依然没有太大改变。

说穿了,其年轻化的重心,仍在原有品牌心智的年轻化改良,而非以年轻人为核心重构商业模式(比如倾尽资源打造一个年轻化品牌)。

但是正如年初的金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改变心智比创造心智要难的多,落到业绩上,海澜之家也不容乐观

天眼查APP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澜之家营收同比增长1.73%,净利润同比下滑3.1%,主品牌"海澜之家系列"营收下降5.86%,加盟店数量净减少174家。

更引人关注的是,公司存货规模已达102.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35%,库存周转天数长达323天。

在存货增加的同时,每年的跌价损失也有不少。

数据显示,2020-2025年上半年,海澜之家的存货跌价分别为8.52亿元、9.87亿元、9.28亿元、6.35亿元、8.6亿元、8.72亿元。

而存货的不健康状态,也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财务压力。

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78.89亿,同比下降14.52%,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高达102.40亿元,同比增加4.60%,同时还有17.45亿有息负债,同比增加19.99%,环比增加4.79%。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资金和库存都略显紧张的状况,才让清华金融专业出身的周立宸萌生出了到香港上市的想法。

海外这场“硬仗”,周立宸要怎么打

周立宸启动香港上市计划,当下看是一步好棋。

首先能够最小成本的获得经营资金,相比发债的方式而言,出让自己部分权益,获得大额资金毫无疑问是划算的。

如果半年左右能上,明年就能拿到融资,可以缓解财务压力的同时,还能够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和扩张,而且香港的融资工具相比A股更为丰富,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融资灵活度。

另外,正如公告中所说,在港上市是“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香港市场的曝光度,确实有助于企业在国内外树立良好形象,增强国际品牌价值。

比如同为消费类品牌的泡泡玛特,卖遍全球的同时也被全球在资本市场上买爆。

所以,未来在战略上,能看出来管理层要把重心放到出海上。

其实,对于出海,周立宸一直有执念,也早就开始了行动。

在出任海澜集团总裁的同年,海澜之家不仅在海外开设首店,这一年还收购了境外公司。

不过八年过去,海澜之家的扩张速度一直很克制。

数据显示,近些年,海澜之家的海外收入占比没有一年超过2%。

具体来说,在2020-2024年,海澜之家海外收入分别为1.11亿元、0.86亿元、2.19亿元、2.72亿元、3.55亿元,占当期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0.6%、0.4%、1.2%、1.3%、1.7%。

当然,海外收入占比低,并不代表没有成果。

比如管理层在2017年制定了海澜之家国际化路线基本战略:扎根东南亚、辐射亚太、着眼全球。

这些战略都得到了坚决的执行,2017年到2025年这八年间,海澜之家海外门店增长迅速,截至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门店数达到了111家。

这些门店,也确实扎根在东南亚地区,仅2018年底,海澜之家仅在马来西亚就开出了21家门店,到2019年在东南亚拥有约40家门店。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澜之家在东南亚布局了4种门店,HLA concept、HLA男装单体店、EICHITOO爱居兔女装单体店、HLA lifestyle。

在业态选择上,也要比国内丰富。

HLA lifestyle即海澜优选店,主要销售杂货、潮玩等品类,走中高端路线,店铺面积100-400平方米不等,产品定价高于国内。

另外,在稳步开店,进一步扩大业态的同时,海澜之家还进行了一系列收购。

比如在2017年,海澜之家子公司海澜之家服装有限公司还收购了HEILAN GROUP CO., LIMITED(简称“HEILAN GROUP”)持有的EMPIRO MARKETING SDN.BHD、HEILAN GROUP MARKETING(MALAYSIA)SDN.BHD.100%股权,收购价格分别为187.29万元、455万元。

目前,海澜之家仍然坚定延续出海的战略。

2025年半年报中,海澜之家表示,在深耕东南亚市场的同时,有序推动中亚、中东、非洲等地市场的布局,预计今年下半年在悉尼澳大利亚开出首店。

不过,尽管有充足的准备,以及过去打下的基础,海澜之家出海“掘金”的挑战依然不小。

首先就是东南亚国家的气候、风土人情、经济情况和我们都不太一样,但最关键的是市场容量。

中国有14亿人,在某一细分领域都有庞大的市场,商务、休闲男装也可以催生出百亿级的大企业。

但是像东南亚市场,气候偏热,虽然男装这个市场相对空白,但这个细分市场的规模和国内相比有限,当地的消费力又不如国内,对价格比较敏感,所以目前的打法能否复用很难说。

而即将展开的欧美地区,因为是发达地区,消费能力能跟上,但对当地商务品牌的认知,要明显高于国内,海澜之家的产品竞争力就面临不小的挑战。

这就要说到设计和研发的问题,在品牌心智和需求不够强的国外市场,“ODM”模式打造的产品,能否复制在国内的成功也是个问题。

以终为始,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品牌,无一不是精心打磨过自己的产品。

比如优衣库,在巴黎设立 "面料创新中心",联合法国纺织研究院开发可持续面料,2024 年新增专利技术 28 项,累计达 176 项。

针对消费者的需求,东京总部建立 "消费者洞察实验室",通过 AI 分析全球 2000 万用户数据,指导产品开发方向,新品成功率从 35% 提升至 58%。

而海澜之家的研发费用率最高的一年仅1.37%,当然,作为垂类产品,并不能要求太多,只是在国内都时不时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确实让人为海澜之家的海外前景捏了一把汗。

最后,综合来看,未来在全球市场,海澜之家面临的是整个体系的重构,除了国内的模式不能死板的套用到国外,挑战也是方方面面的。

比如人才上,强如安踏,在扩张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当然,作为能够走出去的又一个民营企业,希望海澜之家能够否极泰来,克服困难成长为国际巨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向善财经”(ID:IPOxscj),作者:向善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海澜之家 港股上市 海外扩张 周立宸 ODM模式 品牌年轻化 存货 财务压力 全球化战略 东南亚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