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拥有双一流人工智能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在一家500强家电企业从事工厂端信息化工作,主要负责BI看板开发和需求收集。虽然薪资待遇(12k月薪,包食宿)和工作稳定性尚可,但面临职业发展瓶颈:技术上缺乏挑战导致进步缓慢,且制造业前景不明;项目管理方面又担心被公司束缚。面对技术(数据开发/分析)与管理(项目管理)两条路,以及对行业下行和岗位优化的担忧,他正在寻求职业发展方向的建议。
📊 **技术发展瓶颈与行业考量**:作为工厂端BI看板的唯一技术人员,工作内容相对单一,缺乏深度技术挑战,导致代码质量和个人技能提升受限。同时,对制造业IT行业前景的担忧,以及薪资增长和长期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促使思考是否应继续深耕技术领域。
📈 **项目管理与职业束缚**:近期被安排参与项目管理工作,预示着未来将承担更多现场管理职责。虽然这可能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也担心这种角色会使自己过度绑定在特定公司和行业,限制了未来的选择灵活性。
⚖️ **职业方向的迷茫与权衡**:在纯技术(数据开发/分析)和偏管理(项目管理)之间摇摆,对未来职业道路感到迷茫。考虑到薪资、工作压力、加班情况、公司效益以及潜在的岗位优化风险,希望获得更长远的职业发展建议,以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 **制造业IT的现实与未来**:虽然制造业IT岗位相对稳定,不易受“35岁危机”影响,但其效益下滑和技术迭代速度可能不如互联网行业,这使得在当前岗位上获得快速成长和高薪的难度增加,需要审慎评估。
去年双一流硕人工智能专业毕业,校招进了佛山某 500 强家电做偏工厂端信息化。主要工作就是做 BI 看板,收集各部门的需求,大概就是从数仓里找到各系统某块数据的底表,加工一下,做成 BI 看板。相当于纯 SQLboy 了。同时也会根据现场需求,写写技术文档,然后招标,去改造产线提升信息化水平。薪资相比同学进互联网公司的要低,到手 12k 左右,但是提供食堂和单人公寓,相当于包吃住了,同时双休且日常不加班准点走,就也还好。近三年没有优化的风险,但是我所在的产司(事业群-事业部-产司-工厂)效益不行了,大概率三年不会涨薪,5 年有岗位优化风险。制造业也基本不卡 35 之类的,周围都是 3 ,40 岁的,虽然我 28 了但是都拿我当刚毕业的小孩这样子。
目前问题:1:产司就我一个人做 BI 看板,挂在精益部门,同事都是搞现场的。所以坦白讲没什么压力,但是也毫无长进,写的代码随心所欲的。
2:这两个月开始也给我安排一些现场的工作了,跟进供应商进度的项目管理类工作,之后会越来越多现场的。
有点迷茫了,自己想了一下方向
1:深入去学数据开发、数据分析,走技术这条路。但是感觉这个行业好像也下坡路。
2:走项目管理,但是感觉绑死公司了。
个人眼界实在看不长远,还是希望能听听各位大佬的意见。